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对低碳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已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各省市发展低碳经济,从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入手,深入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潜在优势,在此基础上从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倡导低碳生活和加强碳储备能力四方面提出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政府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国际间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在这种背景下,鼓励企业发展境外直接投资(ODI),有利于解决流动性过剩,平衡国内外经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从国内已有的研究文献看,很少有人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较多的研究集中在汇率变动对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影响.实际上,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对中国经济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投资理论界应该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淳  伍芸玉 《学理论》2014,(6):99-100
低碳经济已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式,电网企业作为发电企业与客户侧的枢纽,在带动电源侧节能减排,引导客户侧低碳意识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基于我国电网企业的客观现状,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分析了低碳经济对电网企业新的要求与挑战,并结合电网企业的实际,从智能电网建设、输电调度方式与需求侧引导三个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常媛媛 《学理论》2011,(30):52-53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从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日常运行等多角度建设低碳城市是我国抓住低碳发展机遇的关键。面对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式,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5.
推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全球可持续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还是从全世界的道德舆论方面来看,创新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势在必行.为此,应当从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以及政府考核创新等四方面加以完善,以夯实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由内而外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要重点发展低碳经济,从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出发,引出低碳经济概念,从而认识到低碳经济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下:低碳经济倒逼技术进步;低碳经济模式的优越性;低碳经济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新的财富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在全球蓬勃发展,正在创造出新的产业、新的增长点.文章采集全球最新的资料数据,展示了低碳经济在产业建设、战略投资、产值就业、新能源开发和碳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发展情况与趋势.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5,(8)
<正>环渤海区域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低碳经济发展与协作水平,不仅对推动区域经济协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环渤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所谓"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一)环渤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9.
张厚前  张玲 《学理论》2012,(19):87-88
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更是把发展低碳经济写入"十二五"规划。陕西省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作为国内循环经济的试点区域,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全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以低碳经济为核心,分析低碳经济在陕西省的发展条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低碳金融的支持,而"碳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一切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据此,提出构建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的具体策略: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相似文献   

11.
邵四华 《团结》2010,(6):41-42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如何切实走出中国的新路子?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碳金融同样是能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的。积极探索碳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有效途径.不失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能源紧张和气候变暖趋势的大背景下,低碳理念应运而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相关国际协约,我国不需要承担强制性的减排义务,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国需要在"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基础上,实行低碳式发展。低碳式发展不仅是我国应对国际减排压力之策,也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需要。本文在明确低碳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低碳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了我国低碳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低碳城市交通已经成为政府构建低碳城市的必然选择.走低碳化发展之路既是推动我国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结合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政策的分析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在构建低碳城市交通中政府职责的现状,并对我国低碳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低碳经济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高碳"经济占主导地位、低碳经济制度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需要在促进低碳技术发展、营造低碳经济发展氛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和出路——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深刻影响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的热点和世界潮流.推动低碳发展正成为我国转变发展方式、争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具体分析了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重点指出了贵州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贵州省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谱丰  李钊 《理论探讨》2007,76(4):108-111
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在理论界颇有争议,众多学者的研究得出的是正反两方面的结论。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了政府公共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根据中国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当前我国政府公共投资的最优规模进行估计,最后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当前我国的政府公共投资占GDP的最优比例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17.
王峰 《学理论》2010,(25):103-104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绿色、节能型的住宅被认定为低碳住宅。简析低碳经济与低碳住宅的内涵,并对低碳经济时代如何建设低碳绿色住宅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从而对新时代建设低碳绿色住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党政领导干部树立低碳理念,尤其需要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的统筹观、正确的绩效观。如何把低碳理念科学地贯彻落实到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去,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已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论文指出了低碳经济对基层党政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分析了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长效激励机制的对策。这对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利于从政治高度拓展低碳决策理论研究的视野,为党政决策部门提供更直接的工作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环境规制降低了重污染行业的投资效率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松涛  肖序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102-114,127,128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经济与环境双重目标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次基于投资效率视角,利用投资支出与投资机会敏感性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重污染行业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从整体上降低了重污染行业的投资效率,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负面影响非常显著;地方国企存在着投资规模过大的现象;是否为重污染行业、行业环境规制强度与污染排放强度三者之间整体上呈高度正相关,但仍存在着细微的差异,这种差异使中央国企在投资支出上的表现不尽相同;所在地为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水平较低地区的企业,投资效率下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关系并未达到波特假设的双赢局面;地方政府对地方国企的支持,使重污染行业非国有企业在环境规制中处于相对不平等地位;设计至少与污染排放强度相匹配的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刺激高环境治理水平企业的投资;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水平,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双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兆征 《党政论坛》2009,(23):34-37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无碳能源开发。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