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悖论的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论坛》2016,(1):72-7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环境规制作为社会性规制的主要内容日益受到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悖论意指地方政府面临发展经济和环境规制之间的目标冲突和行为困境,它不同于规制俘获理论中的规制者被俘获,是规制者在更为严重意义上的主动就范。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悖论的外在表现为:环境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增多,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到底"现象,"环境保护"异化为"污染保护"。而形成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悖论的内在成因是: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的凸显,环境规制机构职能的混杂,环境问题的隐性外部性。治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悖论的机制是:优化地方政府目标转化的制度环境,完善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法律法规,多样化环境规制政策的综合实施,明晰地方环境规制机构的职能边界,强化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巨额信贷投资引发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当量与结构的双重风险。为偿还因政府举债、政府担保以及政府救助产生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地方政府大肆举债,债务规模已濒临国际警戒线水平,极易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地方政府债务难题源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不匹配导致其财政收入无力平衡事权支出;地方政府GDP盲目崇拜,投资项目收益率低、产业趋同、重复建设;政府过度干预企业市场化行为,民间借贷、民营银行以及互联网金融发展滞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缺乏"主体管理人"、"效率管理人"、"监督管理人"以及"信息管理人",臃肿的人事机构也给地方政府支出带来了不少负担。若想从根源上阻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复燃,需要从体制层面与制度层面进行探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预算法制度以及建立综合预警评价体系,以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吸引FDI的规模不断攀升,环境污染水平也呈现不断恶化趋势。污染避难所假说认为,污染密集型的跨国企业为了规避本国严格的环境规制而迁往环境规制较宽松的国家,但相关的实证研究无法得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本文采用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利用综合指数方法构建我国的环境规制指标,同时通过引入政府效率指标、政府反腐败程度指标和其它控制指标来建立计量模型以充分反映我国各地区的特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FDI的关系显著为负,这说明外商在对我国进行区位选择时,认为环境规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国内各地区间存在着污染避难所效应。同时,政府效率和政府反腐败程度也是外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东部地区对政府效率和政府反腐败程度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公众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可以通过对2003年和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城市部分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2003年到2010年,城市居民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非正向评价增多,正向评价减少;与中央政府的评价相比,地方政府的非正向评价比例增长幅度更大。收入低的城市居民对中央政府环保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收入高的城市居民,但是对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分上,低收入城市居民的满意度低于高收入城市居民。性别对中央政府环保工作的评分有显著差别,但是在地方政府层面上,男女没有显著差别。教育、年龄和环境问题严重性感知等变量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环保工作的评价影响具有一致性。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需切实提升环境治理水平,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开展环境保护宣传,以提升公众环境关心水平,同时要打破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增长机器联盟,将环境治理纳入官员绩效考评体系。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些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如蠡县的制革、满城的造纸、清苑的冶炼等。这些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壮大了当地经济实力,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企业是建立在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粗放型经营方式上的,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由此而引出的如何摆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引人深思。在工作实践中,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环保部门,常常遇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抉择:  相似文献   

6.
环境资源的公共产权属性决定了其容量的使用需要环境规制.对地方主要政府官员的政治激励约束机制是影响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绩效的主要因素.优化政府环境规制绩效的路径选择关键在于激励与约束相容的制度安排,在于建立政府、生产企业、社会大众利益相协调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江克忠 《公共管理学报》2011,8(3):44-52,125
行政管理支出具有双重属性:过多的支出不利于经济增长,使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不利于官员的晋升,同时有违中央政府的宏观政策目标;但能直接提高地方政府官员个人的福利水平。所以,地方政府及官员对行政管理支出存在两难选择。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分权与行政管理支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稳健性检验。主要结论是:在中国特色财政分权的制度环境下,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自由裁量权扩大时,总体效应是加大了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同时,行政人员规模与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社会结构等因素对行政管理支出也有显著性的影响。在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其他公共财政支出项目(社会保障支出除外)对行政管理支出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强化激励和放松规制是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的基本目标取向,也是检验薪酬激励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经济转轨过程中要正确处理薪酬规制与薪酬激励的关系:薪酬机制运行之初,加强规制与强化激励可并行不悖,激励机制一旦完善,规制应自动退出。所以,构建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规制机制,需选择最优规制强度以促成企业利益相关者目标函数的一致性,此举之关键在于建立垄断型企业高管权力的制衡机制。在分析我国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规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规制路径、市场化规制路径和企业微观规制路径等三重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规制建议,以期明确界定政府、市场、企业各自职能,强化规制责任,提高规制水平,促进我国垄断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监管环境与企业生产污染的活动,实质上是双方参与的利益博弈过程。其中,政府环保策略是博弈过程的重要变量。弱制度约束下的单方理性会降低环境收益,并阻碍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帕累托最优的达成。按照博弈的逻辑结构,不同场域下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纯策略博弈过程及结果各不相同。为改善博弈失衡困境、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政企合作双赢,针对不同国家主体功能区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治污博弈结果,应采取不同的合作治污政策。  相似文献   

10.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优化投资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投资环境建设中,一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诸多不合理行为,严重地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决策不科学、职能错位、行政执行不规范、监督制约软化,是政府行为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规范政府行为的基本思路是正确把握政府角色定位;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平台;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创新优化环境运行机制;建立投资环境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22,(1):135-142
当前,环境问题仍是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突出因素,重污染企业发展由于"高污染""高排放"的特性,不仅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还被赋予更多的环境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重污染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基于中国2010—2019年351家重污染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探究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重污染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提高不仅可以直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还可以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投入来间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随之而来的生态治理需求,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向限制工业增长的生态范式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经历着:行动场域从经济增长到生态环境治理的变化;治理策略从增长机器到城市治理联盟的转换;发展策略从"发展型战略"向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者战略"的转型。通过对河北省一个县级市环境治理案例的探讨,可以发现,当前地方政府在应对环境治理的战略转型过程中,会受到行政和财权的发包制、监督与激励、横向府际关系的博弈与冲突等三种因素的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由地方政府、民众、企业等行动主体组成的协作治理网络,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经济发展除了要稳步增长以外,还要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等为基本要义。政府作为重要的投资主体,数万亿元政府投资对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政府投资的区域不平衡和部门不平衡、对营利性项目投入过多挤占民营企业空间、投资项目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政府投资效率不高。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应建立政府投资范围定期评估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和结构;严格控制政府投资资金的预算约束,强化投资资金管理和监督;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提高项目投资运行效率;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库,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政治关联影响民营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的内在机理,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利用A股重污染行业268家民营企业数据,运用中介变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关联对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府补助在政治关联和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政治关联能否影响环境信息披露取决于政府能否提供民营企业所需的资源,民营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是一种自利行为,本质上是从政府手中获取资源,政治关联仅仅为政府与企业的资源交换和信息交换提供了通道。本文的研究成果拓展了环境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深化了对于政治关联的认识,为环境治理和优化政企关系提供了理论参考。民营企业披露环境信息还处于起步阶段,受限于此,本文样本数偏少,无法进行面板数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整体上探讨"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相关政策文本进行质性分析发现:"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总体遵循"技术赋能—权力规制—制度供给"的逻辑框架,即以权力规制为中轴,包括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与强化营商主体责任两个方面;以技术赋能、制度供给为两翼,包括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增强监管执法创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加强营商法规供给、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保护市场主体权益等六个方面,共同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目标的实现。三者的关系逻辑为:通过技术赋能突破权力规制的阻力与障碍,促使政府清权、减权、放权落到实处;通过制度供给规范和约束政府的权力,奠定和巩固权力规制的基础,防止和避免规制的"内卷化";技术赋能与制度供给之间则互为重塑与保障。这一研究为地方政府开展"放管服"改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实践提供了参考模板。  相似文献   

16.
面对国际国内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传统招商引资工作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美国灵活创新的经济模式、全方位综合营商环境、灵活多样的政府扶持政策和优质高效的投资推广经验,对于提升深圳招商水平及招商效率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在这种形势下,更加需要投资推广工作创新发展理念,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步伐和科技发展的潮流,为深圳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制度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既包括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也包括地方政府制度创新异化对区域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区域发展以及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需要规范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思路:即从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目的在于提升地方政府的效能,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上看,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要有助于协调好地方政府间关系,有助于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西部地区发展民间投资问题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发展民间投资存在投资主体心理障碍、民间投资环境障碍及路径障碍。主张通过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管理行为;改善投资环境;加快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途径,启动和引导民间投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保产业综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兵 《瞭望》2004,(39)
贵刊曾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由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一些企业能耗物耗水平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依然十分严重。为此,我国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倡发展循环经济,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大力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对天生的矛盾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如何推动地方政府和企业采取兼顾环境和经济的行为选择是这一难题在现实中的体现。本文从制度理论出发,提出理解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兼容性激励机制。主要选择山西省在环境治理新政的典型案例对兼容性激励机制在协调环境与经济方面的作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只要设计了恰当的制度,形成相融合的激励机制,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可以协调发展。山西的经验虽只来自一个地方,其所针对的问题却是普遍的,因而对于其他地方环境治理的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对单一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完整地分析兼容性激励机制的作用过程和结果是本文的特色,但这可能会对外部效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