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信任取向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与多元统计分析,发现青少年在网络人际交往中总体上遵循因事而异的信任取向,进而分析了轻信与必要信任对青少年网络活动的三类影响:权宜行为、受害和受益,最后提倡正确看待青少年的网络信任。  相似文献   

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互联网用户中 ,82 %的是 35岁以下的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不难看到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满足了青少年资讯与学习的需要 ,但也由于网络自身的一些特性 ,使得个别青少年疏离了与现实生活中亲人、朋友、同学的交往 ,而沉迷于网络人际交往 ,并给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困扰和障碍。在此 ,笔者就网络人际交往对青少年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对策进行探讨与分析。一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正由于青少年的网络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作为媒体而形成的新型关系 ,使得网络交往和现实交往存在…  相似文献   

3.
华伟 《青年探索》2002,(1):10-13
在我国较为发达的城市中,青少年上网已成为普遍现象,青少年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人际交往。网络交往在满足青少年心理需求的同时,也深入地影响到他们“自我”的形成。本文将探讨网络交往中主体的特征,以及网络交往对青少年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
建立互信是两岸关系的重要内容。在过去30年中,两岸建立互信的主要机制是人际信任,但是随着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时代的到来,两岸互信的机制将逐渐从人际信任向制度性信任转变。但是制度性信任并非构成对人际信任的简单替代,也不是与后者完全割裂,这两种互信机制是混融在一起的。两岸双方分别履行自己的角色义务是两岸制度性信任与人际信任的结合点,也是新时期两岸建立互信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5.
曾凡军 《理论月刊》2013,(1):133-138
政府组织中的人际信任尤其是主要成员间的人际信任不仅关系到整体性政府组织合作与运行的持久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政府组织内部知识、技术和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与扩散,还将关系到整体性政府组织合作机制的合理建构。目前,政府组织的人际信任机制在个体、结构和技术层面上表现出诸多问题,需要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从个体、结构和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建构,以提高整体性政府组织的工作效率,实现整体性运作。  相似文献   

6.
网络世界中的科技异化现象成了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网络盗窃、网络色情等网络犯罪不断出现;网络世界让人伦理道德意识淡薄,也妨碍人的现实人际交往;电子游戏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世界造成了新的不平等,等等。这些问题有悖于人类发展和应用网络技术的宗旨,严重阻碍着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网络世界中的科技异化问题,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和人际交往的方式 ,特别在青少年人群中出现了使用网络胜过现实参与的现状 ,部分青少年表现出在虚拟世界的活跃和在现实生活中的逃避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际信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以评价为目标进行相关研究及讨论,探讨了当代青年人际信任情况及人际信任建立机制,并建议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青年的人际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的人际信任结构呈现出对城市居民的信任缺失与对来自老乡、亲戚等信任度高的特征,这影响了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的模式,使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在结构上呈现以强关系为主以及社会网络分割的趋势,而此种社会网络的社会支持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公安研究》2010,(9):55-55
曹文宏在《人文杂志》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广义的政府信任是指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耦合关系,因此,改善政府信任须从政府和公众两个方面考虑。问题是,在改善政府信任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是聚焦于政府本身,而忽略了公众,特别是没有认识到公众对政府的理性怀疑在政府信任改善中的重要性。改善政府信任还离不开公众的理性怀疑,这是一种研究路径的转变,一种思维定势的转向,需要在学理层面上给以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刘天明 《长白学刊》2008,(2):150-152
网络人际传播和网络语言是相伴而生、紧密联系的,当网络语言兴起时,它在交流中替代了很多规范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在进入人际交往中,它却会最终再次让位给规范语言,两者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进行着博弈。这种博弈的过程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网络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的博弈。  相似文献   

12.
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是传统熟人社会与现代陌生人社会下两种不同的信任模式。人际信任主要是通过熟悉度、道德舆论、良知、信念等非正式制度维系,制度信任主要通过法律法规、规章规范等正式制度维系。伴随社会结构的变迁,现代陌生人社会的信任基础需要从人际信任向制度信任转变,即从文化约束转向法理制度、人格品质转向制度契约。当前社会信任体系的构建,需要在中国传统的人际信任基础上,顺应现代社会中制度信任建设的缺失,加强社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实现制度信任与人际信任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信任是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的基石。Lewis和Weigert以人际信任中理性和情感成分的多少为基础,提出了将信任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谋算型信任阶段、了解型信任阶段和认同型信任阶段。警民信任关系也同样会经历这样三个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理性和感性成分都在逐渐增加。警民谋算型信任阶段的构建路径是:转变理念:从管理型到服务性;转变格局:从差序格局向团体格局转变。警民了解型信任阶段的构建路径是:运作警民信任关系;建立警民沟通机制。警民认同型信任阶段的构建路径是:融合警民文化;建立警民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现实世界的政治参与存在知行脱节、被动参与、功利化倾向和政治认知负面化等问题,而对网络世界的政治参与却给予极大的热情.参与形式、参与环境和参与效果的差别决定了青少年政治参与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要不断地改善青少年的政治参与行为,引导他们做到政治关注与实践参与同步、理性表达与理性行动同步、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5.
孙婷 《青年探索》2004,(5):7-10
随着青少年使用网络人数的不断增多,许多原来追求与陌生人交流的人也开始在网上寻找自己的熟人虚拟社区。这种趋势正在带给青少年人际交流、社会化过程以新的改变。本文以某大学生班级校友录为例,主要通过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其进行研究,描述并分析了这个虚拟社区是如何促进成员交流的,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一社区中的交流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包括熟人虚拟社区中经常出现的小圈子交流问题、现实组织解散带来的该虚拟社区信息有效异质化、以及校友录社区对其成员的同辈群体意义、熟人虚拟社区的祥和氛围产生原因等,以期以个案研究的方法探索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网络赋予了现代人际交往的结构及互动方式新的内涵,为现代人的人际交往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网络人际关系目前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解决。笔者认为,在解决网络人际关系问题上,不可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际关系理论的积极影响。儒家学说注重人伦关系,最关心的是“人事”,其“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儒家文化不仅影响过封建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而且对当今网络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调适也将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网络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网络社会的…  相似文献   

17.
陈俊 《青年论坛》2009,(4):12-18
网络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色情和网络制作;青少年网络成瘾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青少年网络成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它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人际交往的异化、抽象思维的退化,还导致青少年产生人格障碍。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络监管、网德建设、信息防范、网站建设,以及净化网络参与途径等措施去预防和控制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去克服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8.
唐棣 《公安教育》2006,(6):37-39
信息时代的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对于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的生活方式更是与网络息息相关。人们受益于网络技术的同时也承受着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网络引发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朝气与活力,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很容易被社会不良信息误导,被他人教唆而走上犯罪道路。国家在加强对青少年教育的同时,一直以来都在严惩教唆青少年,特别是教唆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传统的教唆犯罪在于“言传身教”式的面对面交流,教唆范围相对特定。…  相似文献   

19.
彭大松 《理论月刊》2012,(4):152-155
社会转型会引致个体或群体行为的变化,这些变化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或对社会的发展形成阻滞。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因此,中国人的社会行为必将发生一系列的改变。文章基于四个个案描述了中国人异常行为,指出人际信任危机是产生异常行为的根本原因。而人际信任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中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人际信任机制中的内在约束松弛,而外在约束尚未建立这一事实。因而,如何在社会转型中,重建信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网络趣缘群体与青少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趣缘群体是网络上最多的群体群,它是人际趣缘关系在网络领域的表达。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群体,它具有社会化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等社会功能。青少年结成或参与的网络趣缘群体,具有初级群体的性质和作用,对青少年的发展造成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