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维权范式下的农村上访研究沿着“利益-维权”路径与“正义/公平-维权”路径展开,聚焦农民上访的行为逻辑.但因强调维权的抗争性、忽视国家在上访中的作用遭致治权范式的批判.税费改革后国家与农村社会在各个维度上的关系变化,农村内部村民的文化意识与人际关系变化,增添了农民上访的复杂性.维权范式聚焦非正常上访、关注乡村治理与农民上访的关联机制.但因对非正常上访的过度关注、国家/基层政府为中心的研究导向遭致后来农村上访研究的批判.治权范式之外、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村上访研究通过建构上访者类型、转换研究角度、整合治权与维权分析思路的方式推进农村上访研究的深度.笔者认为在上访农民的有限理性与上访农民所嵌入的文化与事件情境两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视域下的农村上访研究.  相似文献   

2.
因土地征收所引发的农民越级上访和集体上访、直接对抗、群体性事件等非理性维权行为愈演愈烈,其发展态势是:维权者所宣示的权利由单一性向多样化转化,维权主体由个体性向群体化扩展,维权诉求由个体权利向制度变革延伸。从被征地农民的权利缺失和土地征收中的公权力滥用角度探寻其动因,从法律制度的正当性重塑,依法甄别与回应多样化的权利诉求,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维权组织、地方政府土地征收权之法治化等方面提出法律规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取马克斯·韦伯的"理解"〔1〕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作为思考问题的方法,以此对中央反腐前后进京的农民上访态势的变化来观察和反思既有的乡村政治与治理问题。以北京东庄(上访村)为例,比较发现,2014年以后,上访农民的数量有所下降,并且农民对于政府的权威性、合法性和党的形象也因反腐而提高,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民因为反腐而得到了"解恨";另外一方面,农民看到了中央惩治"苍蝇"的决心,并相信党和政府能够解决好。研究得出,用制度防止"苍蝇们"以腐败的形式伤害农民利益,才是"息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既有关于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的研究中存在维权型上访与谋利型上访二元分立的解释框架。通过对于维权型上访与谋利型上访的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实际上存在着共性,即两者均没有充分关注国家发展与变革中,农民的观念与认识是否与之保持一致;把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政策当作国家和农民的共识,作为政府与农民共同接受的原则。将国家与农民之间认知差异性作为农民上访行为逻辑研究的新视角,可以发现,实际上存在着一种既不同于"农民有理、政府无理"的维权型上访,也不同于"农民无理、政府有理"的谋利型上访的上访类型,即以维利为目的的"维利型上访"。此类上访是在国家社会认知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农民对一些政策法规不认同,认为相关政策法规不合理、不公平,损害了自身利益。于是农民为维护自身的生活状态、既有利益的稳定,或者为维护在政策调整之前本应该、本能够得到的利益,用上访的形式与政府抗争。维利型上访的最典型特征就是,由于国家与农民认知的差异性,农民认为自己的诉求是有理的,但因为诉求与政策法规不符,通常会被政府识别为以谋利为目的的无理上访,导致在上访中,农民有理,国家也有理。维权型上访、维利型上访、谋利型上访三者之间在一些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转换。维利型上访在我国的转型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应与其他类型的上访区别治理。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进程中被征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主寻城市化进租中,大量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被征地农民土地所有权、主导权、收益权和生活保障权的损失.被征地农民权益受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征地制度的滞后、基层政府现代执政理念的缺失和被征地农民参与决策不够.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需要改革征地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落实先保后征政策,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农民上访视角下的乡镇政府治理——浙东A镇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浙东A镇农民上访事件的个案分析,认为,当前以农民上访为主要形式的乡村冲突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压力型体制"是乡镇政府失范继而导致乡村失序的根源所在;解构"压力型体制",建构多中心的治理体系,是乡镇政府化解乡村冲突、重塑乡村秩序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孙中全 《先锋队》2011,(9):24-25
不久前,永济市开张镇枣圪塔村部分村民到市纪委上访,反映村主干的问题。对这个事件的深入调研,引深了我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的理解.引发了我对解决农村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处理农村问题的核心是维护农民利益,只要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在农地制度和政府角色双重视角下的征地制度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现行征地制度的重大缺陷导致土地市场失范无序、社会矛盾多重积聚.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中国现行农地制度事实上否定了以家庭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土地他项权利的存在,制度环境的不成熟使得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下,在征地过程中表现出过分掠夺的行为特征,导致农户和国家利益双向受损.重新安排与土地征用相关的制度,必须改革和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回归政府角色,改革官员考评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事求是地解决现行"公共利益"征地问题;促成农民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和强大化,健全农民利益代表机制.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淳安在快速推进城镇化、道路交通事业以及其它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政府征地而产生的与被征地农民之间的矛盾不断凸现,政府与被征地农民形成相互博弈的主体。在博弈中,政府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博弈双方的互赢互惠。  相似文献   

10.
孙中全 《先锋队》2011,(18):24-25
不久前,永济市开张镇枣圪塔村部分村民到市纪委上访,反映村主干的问题。对这个事件的深入调研,引深了我对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的理解,引发了我对解决农村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处理农村问题的核心是维护农民利益,只要农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结合其他基层上访问题,我认为维护农民利益、解决村民上访问题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相似文献   

11.
土地征用中,农民利益不可忽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地作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重要资源,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以地换路、以地建桥、以地招商、以地兴业等一度成一些地方筹资金、谋发展的办法。在有些地方,形象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不顾当地实际,大量征占农民集体土地,拖欠、挪用、截留征地补偿费等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引发了农民上访,影响了社会稳定。一在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地方在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过程中,存在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一是征地规模缺乏控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使土地价值不断升温,一些地方大量圈…  相似文献   

12.
任民 《支部生活》2005,(3):35-35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各类建设不可避免要征用一定数量的农民集体土地。但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圈占土地、乱占滥用耕地、侵害农民权益的现象。由于征地标准偏低、补偿不到位、安置不落实等原因,造成了被征地农民生活困难,长远生计无保障,有的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由此引发了大量群众上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郡县治则天下安。时至今日这句话仍然适用。从目前发生的各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看,95%以上发生在县(市)一级政府所辖范围之内,其中上访和越级上访以及群体性事件的70-80%又发生在乡村一级,发生在农民身上,何以如此?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与我国社会目前正处  相似文献   

14.
彭小霞 《求实》2014,(3):84-88
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狭隘性、极端性、分散性以及低效性等特征不仅威胁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的民主化进程。在分析被征地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政治文化传统成因、经济成因、制度成因与机制成因的基础上,探寻被征地农民由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向制度化政治参与转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富洲 《学习论坛》2004,20(9):66-68
我国现行征地实践存在着征地范围过宽、补偿标准低、对农民安置办法单一、征地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土地管理制度的缺陷有关 ,必须加快征地管理制度改革 ,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16.
对农民上访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华  王国辉 《唯实》2002,(1):58-60
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上访已成为农民采用较多的一种政治参与方式。据《乡镇论 坛》杂志1999年第11期刊载的文章介绍,仅1994年上半年,在东北某省到省委、省政府上访 请愿的农民就达76批,2295人。河南省1998年上半年农民集体上访187批,24203人,分别比 1997年同期上升33.6%和44.9%。1999年,河南省民政厅仅接待由于村民委员会选举而引起的 上访就达1143起。可以说,农民上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看 待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一、农民上访事件增多的原因1.改革深化过程中,农民政…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通过一系列成功的“政权下乡”、“政党下乡”、“行政下乡”等过程,完成了国家的“权力下乡”的任务;当前的乡村社会发展,需要从根本上重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促进乡村社会的自我发育,推进“权利下乡”是重构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推进“权利下乡”需要合理界定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权力边界、树立合理公正的执政理念、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和制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成为征占的对象。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不断发生损害农民权益的现象,由此产生的失地农民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从改革路径看应通过严格界定征地范围,保护耕地;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健全土地征用法规;完善政府征地权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成立专业仲裁机构解决征地纠纷等多方面措施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以来,汕头市涉及民生上访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其中,前些年还出现过涉及部分群众围攻镇政府、县政府机关,砸坏、烧毁办公设施和工厂设备等严重事件。近一段时间以来,比较大的涉访事件有:农村征地问题、反映农村干部作风及腐败问题、涉法涉诉问题、机构改革遗留问题等等;另外,还有城市拆迁、退伍老兵、城市管理、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问题。反映的诉求大体有两方面:一方面要求解决“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鹏飞 《党课》2007,(12):124-124
近来,在个别地方的信访工作中,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群众出现增多趋势。而这些群众之所以提出不合理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群众不了解或者不理会有关的政策、法律和规定,个人利益至上,不考虑全局利益和其他群众的利益。二是有关部门处理问题不公平、不公开。在以往的信访工作中,有关部门对群众提出的同类或类似问题没有按规定办事,或因各种原因给予了特殊照顾。因此,给上访群众留下把柄。三是个别地方、部门存在求稳怕乱、息事宁人的思想。一些地方和部门把“无上访、少上访”作为信访工作的主要目标和“稳定、和谐”的主要体现,对群众上访畏之如虎。个别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不合理要求,就抓住这种“怕上访”的心理,动辄以“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进行要挟,以求得个人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