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阳虚络阻证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常见病理类型,阳气不足、络脉瘀阻是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既有阳气不足的"正虚"证候、又有瘀血阻络的"邪实"证候,温通经脉、活血化瘀是其基本治法,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参芪通络汤是其常用的方药.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6例常家义(安徽省六安地区中医院237006)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疗法中图法分类号:R587.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患病率高达60%~90%〔1〕,甚至可见于全部糖...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4倍[1],其病死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50%[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临床表现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而且隐蔽,又因其病理改变较非糖尿病冠心病广泛而严重,故常规药物治疗疗效较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适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者较少、难度较大而术后再狭窄率较高[3]。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消渴”病及“胸痹”范畴,其在防治消渴病和胸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病)的病因认识,可上溯到《内经》。历代医家多从七情、饮食、劳倦、房劳、外感等方面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关于消渴病的病机,历代医家不断深化。自秦汉时期《内经》提出病理性质是阳明热结后,历代多有阐发,其中清代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将此病基本病机归纳为“阴虚燥热”,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气虚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的症结,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趋势,湿热阻滞是糖尿病病程中的变证[4]。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机,主要责之于气虚、阴亏、血瘀,而以血瘀为主。循此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病日久则阴伤及气,气阴皆虚,气虚则行血无力,阴虚则虚火灼津为痰。若气阴不断耗伤而损及于心,使得心脏气阴亦耗伤。心体受损,心用失常,于是致瘀血、痰浊等实邪痹阻于心脉则胸痹心痛发生。此认识不仅丰富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证,亦拓宽了人们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益气养阴活血法成为目前防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病机可分为基本病机和前行病机。基本病机为脾失运化,前行病机为血瘀、痰浊、气滞、湿阻等。治疗应采取共性治疗和个性治疗。共性治疗包括理气运脾、燥湿运脾、益气健脾、淡渗实脾和消食健脾。个性治疗包括行气燥湿、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及其病理演变规律,论析活血化瘀治法的利弊,指出血瘀证并非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唯一证型,血瘀证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阶段性病理变化;根据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处的病理阶段及临床特征的不同,灵活选用清热凉血法、滋阴清热法、益气养阴法、痰瘀同治法、补肾填精法、温补脾肾法.  相似文献   

6.
仝小林认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属于糖尿病“损”的范畴,由络瘀引起,病机以风痰阻络为标、肝肾亏虚为本,治疗上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兼滋补肝肾。处方善用川芎、全蝎、蝉蜕祛风化痰通络,桂枝、鸡血藤、夜交藤活血、补血、温经通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以黄芪、丹参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单纯用甲钴胺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丹参联合甲钴胺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具有现代医学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特征和中医阴虚血瘀的典型证候表现。阴虚是消渴之本,血瘀是消渴之标,阴虚血瘀是其根本病机。滋阴生津、活血通脉是中医调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病机及辨治浅探顾再强蓝海珍(安徽省来安县中医院239200)关键词:糖尿病;病机;辨证论治中图法分类号:R255.4;R587.11病机糖尿病多属中医“消渴”范畴。古人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多饮属肺,中消善饥属胃,下消多尿属肾,但临床上...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气虚津亏,呈现“气虚失津→失津致热→热耗阴津→气阴两虚”的病理发展过程。在采用人参补气生津的基础上配伍固摄、润燥的药物,然后结合辨证联合用药,方为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1.
古代认为、临床观察及现代研究均表明,阳气亏虚是糖尿病的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之始终。阳虚及阴,阴阳又亏,由虚致瘀,变生诸症是其病机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多见于成年人,早期自觉症状少,有些病人出现慢性并发症后才被诊断[1],造成患者预后不佳,寿命缩短.日本学者指出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并称之为三大并发症(简称"三大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均为血糖增高导致微血管病变[2,3].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初步分析,并探讨糖尿病病程与三大并发症的关系,旨在提高医患人员对糖尿病病程的认识,以便早期、合理治疗,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药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密西根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两组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穴位注射可以显著减少DPN患者MDNS评分和症状、体征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痰瘀同病”为许多慢性病、老年病之主要病机,“痰瘀同治”为其基本治则,然而,气的失常既为痰,瘀之病理基础,又为痰瘀同病之继发病变,互为因果,痰瘀同治之中,又须参入行气,补气之品。  相似文献   

15.
王亿平认为肾性血尿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过度劳伤或久病体虚而成,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肾虚为本,风邪、湿热、瘀血为标。治疗应以补肾为本、重视祛邪、巧用药对及注重患者日常调护,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尿酸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曹恩泽认为尿酸性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化痰祛瘀通络等为主,兼以健脾补肾;稳定期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阴补肾为主,兼顾化湿、祛浊、化瘀、通络之法。其根据病情缓急,分期论治,并融汇“清补化瘀通络”的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周仲瑛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立足于病机辨证,把握“痰瘀郁毒”的核心病机,治疗以化痰祛瘀、散郁解毒为基本大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详察中风病因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火、风、痰、气、血六端。临床常采用清热通腑、平肝潜阳、解毒通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治法,虽取得了一些疗效,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深入开展中风病因病机研究,探索相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中风临床疗效的关键。本文旨在分析气血与脑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和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病机制,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病主要病机特点,并对其内涵及意义进行探讨。1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的理论与…  相似文献   

19.
刘健认为,类风湿关节炎脾胃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瘀为其标。该病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痰湿内蕴,瘀血阻络。治疗上,应权衡标本缓急,以健脾化湿通络为法,重后天之本,分期分型论治,并重视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心肌病是并发于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疾病,属中医"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根据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瘀"贯穿了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心肌代谢紊乱、微小血管的改变、心肌纤维化、自主神经病变和凝血功能障碍都可能是引起"瘀"的原因,因此应该从"瘀"认识和论治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