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虚生毒”理论认为,胃癌前病变发病源于气虚,虚气留滞导致痰、湿、热、瘀等病理产物蕴积,日久则化为诸毒,侵袭脏腑经络而致病。基于胃癌前病变虚实夹杂、毒邪纷争的病理特点,治疗应在益气培元的基础上灵活施以解毒之法,包括利解湿毒、清化痰毒、清解热毒、通化瘀毒及攻除癌毒等治法,同时应注重调肝理气,协调脾胃气机升降,使正气得扶,毒邪得除。  相似文献   

2.
“毒”之概念在温病学中运用极为广泛,在病因病机理论方面尤为重要。而历代不同医家对“毒”之含义阐释各有不同,且当今“毒”之概念运用颇为混乱,故澄清“毒”之概念内涵,对于温病病因学说的完善是必要的。1温病病因学中,毒之含义有四1.1病邪中有传染性,并能引...  相似文献   

3.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s disease, WD)是铜毒内蕴所致,铜毒是内生外受之邪,铜毒致病具有病位广、症状杂、病势可危急的特点,铜毒贯穿于WD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整个病变过程.以"肝豆汤"为代表的系列方剂,具有疏肝利胆、通腑利湿、健脾扶正、化瘀解毒的功效,体现了WD从铜毒论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胆囊癌是常见的消化系肿瘤之一,目前西医针对胆囊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胆囊癌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瘤毒病机理论认为元气化生异常,瘤毒内生,胆囊正气虚衰,瘤毒稽留胆囊,在其他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肿块,发展成胆囊癌,并进一步向他处转移。临床根据常见症状将胆囊癌分为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瘀毒内结证、肝肾阴虚证及脾肾阳虚证5大常见证型,瘤毒病机理论以“稳化生、扶正气、清瘤毒、调病络”为治疗总则,治病求本,标本同治。在清除瘤毒的同时,提升机体正气、改善内环境,使机体达到“邪去正安”“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控制胆囊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3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进行总结,分析其中医病机和证治特点。患者多因感受湿毒之邪所致,病位在肺,涉及其他脏腑。用药宜选苦辛、芳香、淡渗之剂,药性清灵,重在醒脾运化,忌用寒凉克伐之剂。疫疠湿毒之邪可从寒化而伤阳气,或从热化而成湿热,又或从燥化而伤阴,故临证须把握动态变化,疫病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需灵活辨证,考虑情志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顺应异法方宜,重视舌象辨证,才能做到精准施治,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阴阳毒"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身痛如被杖等症状提示阴阳毒损害为面部皮肤、睛目、关节等多系统病变,这与现代医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多系统损害临床症状极为相似.结合毒邪的特性及中医相关生理病理学,提出狼毒致病学说,认为邪气偏盛,郁久成毒,毒存于邪,化为狼毒,毒依邪势,邪仗毒威,故狼毒致病具有起病急骤、来势猛烈、变化多端、表现重笃的特点.并以升麻鳖甲汤为基础方对SLE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7.
一、温热毒邪属于戾气 现行《温病学》三版教材把“温热毒邪”作为与戾气并列的病因(四版征求意见稿与此相同),其所引起的疾病即各论中的温毒,包括大头瘟、烂喉痧两个具体病种。 在戾气之外提出“温热毒邪”既有理论失误,又有逻辑混乱。人们知道,有关这类病因,王叔和提出过时气,异气,巢元方提出过乖戾之气,吴又可综合各家之长提出了杂气,疫气、戾气等。其致病都有传染与流行的特点。尤其是吴氏论述疫病最详。他认  相似文献   

8.
壮医毒论学说是蕴藏于壮医学中较为完整而具有典型壮医特色的学说。从壮医毒论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病因病机、诊断依据、诊断要点、防治原则以及毒的命名进行阐述,认为壮医毒论学说的发掘整理,对完善壮医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毒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设计。包括:如何测量、估计毒情实际面貌;如何确定指标权重;末级指标的“严重程度”测量与估计;毒情综合指标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毒品犯罪呈现跨区域、网络化趋势,毒品犯罪手段隐蔽多变,制毒技术方法更迭更新,合成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泛滥成灾,涉毒活动引发的暴力犯罪案件多发,毒情形势愈演愈烈。污水分析法获取的数据能够反映区域内的毒情形势,运用污水分析法对城市污水监测,提前预测预警区域内毒情,实现禁毒工作由被动处置到主动打击转变。当前我国毒情监测评估中存有数据来源单一、缺乏深度挖掘与分析的问题,运用污水分析法,对城市污水进行监测,获取实时毒情数据,解决传统毒情监测评估中存在的信息滞后、数据失真等问题,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创新毒情监测工作方式,促进我国毒情监测技术的发展,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相似文献   

11.
王勋结合运气阐释瘟疫,在理法方药上皆有创新。在病因上,引申三虚致疫理论,揭示不正之气为天虚的产物,侵袭人体即为疫毒;在邪气性质、传播途径及邪客部位上,受启于吴有性,提出瘟疫乃天地之疫毒,邪自口鼻而入,疫毒之邪伏于半表半里;在传变规律和发病类型上,遵张仲景六经辨证规律,认为寒邪首犯太阳,循经入里引动内火,为太阳、阳明合病。此外,其据江南地域特色提出水传播感邪途径,指出瘟疫因寒凉、停滞感疫邪起病,初时病机为“内滞、外邪盛”。其治疫以表里双解法为主,疏方遣药以轻简轻灵见长。王勋辨治瘟疫法可为现代疫病的中医辨治创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元气化生异常,内生瘤毒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毒生病络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瘤毒内生,肿瘤即形成,瘤毒促生络脉,耗伤气血,虚、瘀、毒兼夹。早期肿瘤多无特殊表现,正气尚存,应以清瘤毒为主,兼扶正气;中晚期肿瘤多瘤毒流散,气血亏虚,正气已虚,以扶正气为主,兼清瘤毒。瘤毒促生络脉,应积极运用虫类药清除瘤毒,减少络脉无序增生,并综合考虑肿瘤不同时期特点,有针对性地用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李平认为,卵巢癌发病是由于元气化生异常,冲任失调,瘤毒内生,导致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互结于少腹之中。临床上应考虑疾病所处阶段,并结合患者是否接受手术、化学治疗等西医治疗方式,将卵巢癌分为瘤毒内生期、痰结毒滞期、余毒未清期、余毒复燃期、气虚毒滞期5个时期,以“稳化生、扶正气、清瘤毒、调病络”为治疗总则,对卵巢癌不同分期分型进行灵活辨治。  相似文献   

14.
贩毒人员利用消化道藏毒,毒品极易在消化道内破裂,导致贩运毒品的人死亡。对于从边境地区进入内地、在长途卧铺车、旅社、宾馆等地死亡,且尸表无明显机械性损伤的人员,应特别注意,这些人极有可能是人体藏毒群体。  相似文献   

15.
中医“水毒”概念的不同诠释伴随医学实践与认知的不断发展而产生。《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等医籍记载了“水毒”表示水中虫毒及其所致疾病的概念;宋代以来,水毒内伤用于阐释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感染水中虫毒以外之毒而致病也为医家所关注;日本江户时代,崇尚张仲景学说的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基于“万病一毒”的病因观,提出以“水毒”诠释《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方证、药证,其门人弟子及折衷派医家又进一步扩大了“水毒”的诠释范畴;晚清民国时期以来,中日医学交流使“水毒”用于诠释张仲景医籍相关诊疗机制逐渐为中国医家所接受;中西汇通语境下,外感水毒与多种传染性疾病、内伤水毒与泌尿系统疾病等产生了密切联系。诠释学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的理念有助于理解、解释“水毒”概念之演变,并在医学实践智慧指导下更好地将这一概念应用于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中,推动“水毒”概念的传承与创新诠释。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瘀毒"病因的提出成为防治冠心病的一个新思路,某些危险因素的存在和控制不理想是"瘀毒"病因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应通过临床研究探索"瘀毒"病因产生的临床表征和微观病理变化,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合理应用活血解毒方药对冠心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了水环境毒品监测用于毒情评估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标准现状和研究进展,通过对标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分析了当前水环境毒情监测的标准困境。结合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新型毒品监测标准、农村(社区)监测标准、标准体系-大数据建设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水环境毒品监测、毒情评估预警标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毒”给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治理“网毒”刻不容缓。但“网毒”治理存在极限。其现实路径应是:治理“网毒”分四个阶段进行。而当前应稳步推进综合治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网络法制,大力研发过滤技术并快速升级,加强经济保障,强化国际联合与协作。  相似文献   

19.
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已经成为毒品犯罪中一个重要的罪名.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研究从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的概念、构成,与违法行为的界限,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及其罪数问题展开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生产、销售铬超标的毒胶囊的行为,不成立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罪,也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亦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以废旧皮革下脚料为原料所生产的铬超标的毒胶囊不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属于不合格产品,故生产、销售铬超标的毒胶囊即是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在销售金额超过5万元的情形下,生产、销售毒胶囊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