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来源于凤丹皮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Fusarium acutatum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开放ODS结合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eosartorin(1),cyclonerodiol(2),enniatin H(3),(3R,6R)-4-甲基-6-(1-甲基乙基)-3-苯甲基全氢-1,4-噁嗪-2,5-二酮(4),赤霉菌吡喃酮D(5),赤霉菌吡喃酮F(6),麦角甾醇(7),过氧化麦角甾(8),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9),(7E,9E)-6,11-dioxononadeca-7,9-dienoic acid(10),5-羟甲基-2-呋喃甲醛(11),α-D-吡喃葡萄糖基-(1→1′)-3′-氨基-3′-去氧-β-D-吡喃葡萄糖苷(12),α-D-alloypyranose(13),豆甾醇(14),β-谷甾醇(15)。结论 化合物1~15为首次从该内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研究烘干过程中酶对亳菊总黄酮成分的影响,为亳菊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模拟亳菊烘干过程,采用β-D-葡萄糖苷酶酶解亳菊总黄酮,以金合欢素、芹菜素、木犀草素3种黄酮苷元含量为指标,分析酶解反应对3种黄酮苷元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酶解反应后,亳菊总黄酮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结论 β-D葡萄糖苷酶可酶解亳菊中黄酮类成分,使其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亳菊总黄酮是烘干过程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茜草(Rubia cordifolia L.)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齐墩果酸(1)、2-羟基-1-甲氧基蒽醌(2)、β-谷甾醇(3)、(-)-表丁香脂素(4)、反式对羟基肉桂酸(5)、对苯二甲酸二丁酯(6)、(-)-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7)、东莨菪亭(8)、异落叶松脂素(9)、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0)。结论 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茜草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10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白花败酱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20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败酱石油醚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化合物1),豆甾醇(化合物2),松脂素(化合物3),ent-eudesm-4(15)-ene-1β,6α-diol(化合物4),波甾醇(化合物5),阿魏酸(化合物6),5,3′,4′-三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化合物7),乌苏酸内酯(化合物8)。结论 化合物3、化合物4、化合物5、化合物7、化合物8为首次从白花败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白花前胡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方法,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白花前胡中共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是异紫花前胡内酯(Nodakenetin)、噢洛内酯(Oroselol)、紫花前胡素D、Pd-C-Ⅱ、Marmesin-11-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花前胡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神灵胶囊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250 mm×4.6 mm,5μm);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线性范围为5.95~95.20μg/ml(r=0.999 3,n=5),平均回收率为99.57%,RSD=0.6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用于舒神灵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檵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葡聚糖凝胶LH-20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进行结构测定。结果从950 ml/L乙醇渗漉液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结论化合物鉴定为β-谷甾醇(Ⅰ)、3β-Hydroxy-glutin-5-ene(Ⅱ)、3α-Hydroxy-glutin-5-ene(Ⅲ)、β-胡萝卜苷(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子实体的化学成分。方法 大白口蘑子实体的乙酸乙酯部位经过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多种材料进行分离纯化, 通过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亚油酸甲酯(1)、亚油酸(2)、麦角甾-4, 6, 8 (14), 22-四烯-3-酮(3)、麦角甾-5, 7, 22-三烯-3β-醇(4)、过氧麦角甾醇(5)、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9α-三羟基-6酮(6)、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二羟基-6酮(7)、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6α, 9α-四醇(8)、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6β, 9α-四醇(9)、麦角甾-7, 22-二烯-3β, 5α, 6β-三醇(10)、3β-O-glucopyranosyl-5α, 6β-dihydroxy-ergosta-7,22-diene(11)、脑苷脂D(12)。结论 化合物1-3、6-12均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 Bunge.)的干燥须根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知母须根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胡萝卜苷(1)、菝葜皂苷元(2)、芒果苷(3)、7-hydroxy-3-(4-methoxybenzyl)-chroman(4)、3′-hydroxy-4′-methoxy-4-dehydroxynyasol(5)、5, 7-dihydroxy-3-(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6)、2,4′-dihydroxy-4-methoxy benzophenone(7)、1,3-Bis(4-hydroxyphenyl)pent-4-en-1-one(8)、(+)-syringaresinol(9)、ent-16, 17-dihydroxy-kauran-19-oic acid (10)、(+)-pinoresinol (11)、对羟基苯甲酸(12)、新芒果苷(13)、丁香酸 (14)、4′,6-dihydroxy-4-methoxy- benzophenone-2-O-(2″), 3-C-(1″)-1-desoxy-α-L-fructofuranoside (15)。结论 化合物5~11、14、15为首次从知母须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安徽省“粉性葛”与“柴性葛”中6种异黄酮化合物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3.5 μm),流动相为甲醇(A)-0.2%醋酸水(B),0.8 mL/min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柱温30 ℃。结果 26批葛根样品中6种异黄酮化合物在48 min内完全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r>0.999),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103.4%、98.5%、102.1%、105.9%、100.7%(n=6)。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粉性葛”与“柴性葛”分别聚为两类。结论 “粉性葛”与“柴性葛”中异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有差异,其中,“粉性葛”中葛根素含量较“柴性葛”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