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虎地肠溶胶囊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以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虎地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放射治疗前后采用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 MRE)检查肠损伤程度;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30条目生活质量问卷(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unt 30, EORTC QLQ C30)评估两组患者放射性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肠损伤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两组放射性肠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E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放射治疗后小肠黏膜均明显增厚(P<0.05),观察组肠黏膜厚度增加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EORTC QLQ C30显示虎地肠溶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放射治疗致急性肠损伤的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虎地肠溶胶囊可有效延缓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改善放射治疗后肠壁的水肿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湿热下注型肛窦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复方黄柏液涂剂保留灌肠,对照组予以庆大霉素和奥硝唑保留灌肠,1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和疼痛、坠胀、瘙痒、充血水肿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症状总积分和坠胀积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剂灌肠治疗肛窦炎较庆大霉素联合奥硝唑灌肠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肠炎清Ⅰ号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8和IL-4影响。方法 将30例湿热内蕴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用肠炎清Ⅰ号加锡类散0.75 g,常规保留灌肠。对照组用锡类散0.75 g,保留灌肠。两组患者均每日口服奥沙拉秦3 g。临床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电子结肠镜下黏膜病理变化、血清白介素8(interleukin8, IL8)和白介素4(interleukin4, IL4)含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DA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电子结肠镜显示治疗组黏膜炎症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IL-8水平的下降和IL-4水平的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肠炎清Ⅰ号合锡类散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下调IL-8水平和升高IL-4水平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肠炎Ⅰ号方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大肠湿热型UC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栓1.0 g塞肛,治疗组患者给予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每晚1次,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 (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含量,Sutherland 疾病活动指数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炎Ⅰ号方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显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消瘤止痛散外敷阿是穴缓解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中度癌性疼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采用消瘤止痛散外敷阿是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两组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的止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止痛起效时间明显延迟(P<0.05),但止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performance status, P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S评分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P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仅有2例患者发生轻度皮肤反应。结论 消瘤止痛散外敷阿是穴能有效减轻癌性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和中降逆贴穴位贴敷减轻大肠癌化学治疗所致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72例大肠癌化学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mFOLFOX6化学治疗方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奥沙利铂),观察组患者采用mFOLFOX6方案化学治疗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化学治疗第1、3、6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消化道毒性反应、白细胞毒性反应及口腔黏膜毒性反应。结果 化学治疗第1、3、6天,对照组消化道毒性反应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化道毒性反应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时点白细胞毒性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个时点口腔黏膜毒性反应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学治疗第6天和第1天消化道毒性反应分级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毒性分级变化、口腔黏膜毒性反应分级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和中降逆贴穴位贴敷可有效缓解大肠癌患者因mFOLFOX6化学治疗方案所致的消化道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伽玛刀治疗恶性肿瘤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选取经解放军第81医院收治的82例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伽玛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伽玛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性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两组实体瘤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补体C3水平显著降低(P<0.05), 治疗组补体C3和补体C4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CD4+ 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CD3+、CD4+ 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CD4+/CD8+均显著升高(P<0.05),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D3+ T细胞亚群百分比和CD4+/CD8+升高值以及CD8+ T细胞亚群百分比降低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防治放射治疗引起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9,P=0.002),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减轻伽玛刀对机体的毒性和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轻中度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秦栓塞肛,观察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时间为8周。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末、治疗8周末的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Baron内镜评分和Geboes指数,采用中文版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ality questionnaire,IBDQ)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观察两组恶心、腹胀、腹痛、便次增多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3.3%),但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02,P=0.057)。治疗4周末、8周末两组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Baron内镜评分和Geboes指数的优势比(odds ratio,OR)分别为2.12、2.30;治疗8周末与治疗4周末、治疗前比较,Baron内镜评分的OR值分别为63.66、6.50,Geboes指数的OR值分别为33.57、9.4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肠道症状、情感能力、社会能力、全身症状4个维度上得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4个维度评分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共15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增多,观察组共5例患者出现恶心、腹痛、大便次数增多,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能有效治疗UC,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改善内镜评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黄附子合小承气汤对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5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经胃管注入大黄附子合小承气汤治疗,疗程为2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变化及炎症指标[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结果 经72 h的治疗后,对照组AGI分级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AGI分级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AGI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和WBC、hs-CRP、PCT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和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运用泻热通腑法能显著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治疗,疗程均为3周。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吞咽困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WAL-QOL、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MBI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B、ALB、Hb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Hb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7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热毒壅盛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在氯化钠注射液100 mL联合维生素B12 0.25 mg 每日1次含漱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加味四妙勇安汤(配方颗粒),对照组口服康复新液,两组均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Karnofsky功能状态(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两组KP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口干口苦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胸骨后灼热疼痛、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口干口苦、胸骨后灼热疼痛、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口干口苦、胸骨后灼热疼痛、恶心呕吐、便秘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味四妙勇安汤治疗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有较好疗效,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黄龙骨牡蛎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脾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非透析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1例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大黄龙骨牡蛎汤灌肠治疗,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以及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our urinary protein quantity,24hPr)、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效果不明显(P>0.05),治疗组水肿、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气短懒言、脘腹胀满、口淡不渴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气短懒言、脘腹胀满、口淡不渴评分下降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BUN、SCr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GFR、Hb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BUN、SCr降低值,GFR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合用大黄龙骨牡蛎汤灌肠,能够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CRF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对食管癌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施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术后小承气汤空肠内营养管给药组(B组)和术后小承气汤直肠灌肠组(C组),每组20例。A组按传统方法禁食至术后首次排便,B、C组术后第1天开始每隔12 h灌肠,至首次排便后停用。观察比较术后腹胀、腹痛缓解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并发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B组、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吻合口瘘、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加味小承气汤直肠灌肠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早期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清膈养阴汤对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80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治疗组自放射治疗第1天至放射治疗结束后2周每日口服清膈养阴汤。观察两组患者卡氏评分、进食疼痛、食欲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卡氏评分、进食疼痛和食欲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 清膈养阴汤能够明显提高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蓉黄益肾解毒颗粒对非透析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4例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蓉黄益肾解毒颗粒,每日3次,每次1袋,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Cr、BUN、CysC、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CysC、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SCr、BUN、CysC、Hcy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蓉黄益肾解毒颗粒能明显改善非透析CRF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将8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内热针治疗(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周5次),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治疗2周结束时、治疗结束2个月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 NPQ)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前VAS、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时间点两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热针与电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且内热针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内异止痛方直肠用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 CA12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内异止痛方灌肠,对照组予散结镇痛胶囊口服。两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CA125、VEGF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清CA125、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CA125、VEGF水平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异止痛方直肠用药通过降低血清CA125和VEGF水平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复方槐花口服液治疗轻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轻度混合痔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槐花口服液治疗组、痔疮片及地奥司明片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3组患者出血、疼痛、肛门肿物脱出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出血、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槐花口服液组治疗前后出血、疼痛评分差值显著大于痔疮片组和地奥司明片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肛门肿物脱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槐花口服液对轻度混合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