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脾胃失调,骨痹由生,现代医学也发现肠道健康与炎症性关节病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及肠道屏障功能的受损通过免疫、代谢等途径影响着关节炎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提示关节炎的诊疗过程中尤应注重肠道功能的调理。这与中医学的“从脾治痹”的概念十分相似。“从脾治痹”是近现代中医治疗关节炎的重要思路之一。脾胃亏虚,一方面影响营卫气血生成,风寒湿热易于内侵,骨肉关节失充失撑;另一方面影响气血津液运行,水湿痰瘀继之内生。脾胃功能异常贯穿痹证发病的始终。临床运用健脾利湿类方剂及循脾胃二经选穴针灸治疗痹证均有较好疗效,还可维护肠黏膜屏障、调整肠道菌群,为“从脾治痹”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药物流产不全可归属中医学“胎堕不全”范畴。李伟莉治疗药物流产不全,主张“预防优于治疗”,提出药物流产不全的关键病因为“虚”“瘀”,注重术前干预与术后调治,认为药物流产后1周是防治流产不全的“黄金期”。李伟莉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新性提出“治瘀三法”,从止血、逐瘀、生新3个阶段分期防治药物流产不全,自拟验方,灵活化裁,可配合针灸辅助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外感疾病中“疫病”范畴,同一邪气侵入人体,由于个体体质的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会有所差异。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不同体质的人对外邪的易感性不同,可根据体质对易感人群进行“未病先防”;体质因素影响疾病传变的趋向,可通过调理偏颇体质而避免从化,以达“既病防变”;体质类型不同,预后也有差异,调理好个体自身气血阴阳偏颇之根本,才能“瘥后防复”。  相似文献   

4.
冲脉有“经络之海”“血海”之称,胃及足阳明经有“水谷气血之海”之称,二者皆与气血运行相关。在中医学领域特有的“气理论”中,动气既可为“宗气”之异名,也可指“脐下肾间动气”。胸中宗气输布全身、运行气血有赖于胃这一气血生化之源,而肾间动气则是基于“伏膂之脉”的发现,从而演化、发展了更为完整的气血运行体系。冲脉与胃的联系在经络循行上联系紧密,但胃通过经隧与五脏六腑建立联系,冲脉还与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任督二脉等建立联系。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方面,冲脉与胃共同促进先天之真气与后天之宗气输布脏腑经络,冲气上逆与胃气上逆常并称冲胃气逆。冲脉“血海”之盈亏有赖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滋养,充盈则血海功能正常,亏虚则血海失养,可致月事不以时下、胞胎不固。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对淋证的认识历史悠久,论载丰富。淋证多分为石淋、热淋、劳淋、膏淋、气淋和血淋6种。其病因可归纳为外感内伤两方面,湿热蕴结、脾肾亏虚、气血郁结为其主要病机。治疗淋证方法包括祛除湿热法、补脾益肾法、调和气血法等。  相似文献   

6.
全国名老中医胡国俊业医50余载,在肺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认为肺癌多以正虚为主、兼有邪实,既有肺局部病变,又有全身病变;各种药物治疗易损伤脾胃功能。胡国俊提出培元固本、扶正祛邪,整体调协、辨证论治、顾护脾胃、激活生机的治疗理念,临床用药多从扶助正气、调理脏腑、调和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入手,并重视精神调摄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五神藏”理论是中医学关于精神情志疾病及心理行为疾病的重要理论基础,可解释多种“神志病”的病理基础与临床表现。小儿抽动症以精神、心理障碍为病理基础,可从“五神藏”理论辨证论治。通过深入分析五神藏功能,及心神、肝魂、肺魄、脾意、肾志与小儿抽动症的联系,实现五神与五脏辨证相结合,“神”“藏”同调的诊疗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其中《消渴论》篇可反映其独特的中医学理论和临床思维。认为消渴病虽涉及肺、胃、肾等多个脏腑,但肾在诸脏腑中最为关键,肾虚是消渴病的关键病机,治疗消渴病应以治肾为主。对五行生克理论也有独特的发挥,认为五行生克是“相通”的。在前人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命门学说,在临证中极为重视命门先天水火,注重先天水火互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种植前联合应用苍附导痰汤及奥利司他胶囊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行拮抗剂方案IVF助孕的肥胖型PCO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使用拮抗剂方案前联合使用3个月的苍附导痰汤及奥利司他胶囊;对照组使用拮抗剂方案前3个月单纯使用奥利司他胶囊。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血脂[胆固醇(cholesterol tota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用量和时间、获卵数、双原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冻胚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plantation, FET)周期累计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MI、TG、TC、LDL-C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TG、TC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GN用量及GN时间下降,双原核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苍附导痰汤可有效降低肥胖型PCOS患者的BMI和血脂水平,提高卵子的受精能力,改善胚胎质量,降低GN使用时间及总量,提高冻胚移植临床妊娠率,有效改善IVF助孕的肥胖型PCOS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王键教授临床诊治疑难杂症根据“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的核心病机,强调辨主证进行治疗。其以调理气血为本,从痰、瘀论治,善用虫类药,扶正与祛邪并举,重视情志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法随证转,法中寓方,方中有变,灵活施治。  相似文献   

11.
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结局指标的报告来体现,因此恰当地选择并报告结局指标是临床研究中应该重视的关键环节.目前中药治疗糖尿病足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在结局指标的选择和报告方面存在以下问题:滥用综合性指标评价结局;结局评价指标模糊不清;结局评价指标不分主次;结局评价标准不统一;缺少对不良事件的报告.因此,应明确定义主次结局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王仲奇医案》用药规律并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咳血”、“虚劳”以及“湿温”医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医案信息结构以对医案原文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王仲奇医案》数据库;通过整合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设计并实现“新安中医临证指导系统”,完成数据挖掘结果的可视化,提供“临床查询应用”功能以及用药规律的关联性分析。结果 药物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咳血”的常用药物为丝瓜络、茜根以及牡丹皮等,其中核心药对为丝瓜络和茜根;治疗“虚劳”的常用药物为石斛、牡蛎及甘草等,其中核心药对为石斛和牡蛎;治疗“湿温”的常用药物为茯苓、佩兰及杏仁等,其中核心药对为茯苓、佩兰。结论 关联规则分析可用于挖掘医案的用药规律,本技术框架可应用于其他医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肾脏病是一组呈进行性发展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与肾脏之间关系密切并且互相影响,这种相互作用关系构成“肠-肾轴”。中医学认为,脾肾相关,脾病及肾,肾病及脾,终致脾肾两虚。“肠-肾轴”理论可为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新的途径,临床上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运动、提高肠道免疫力等以肠道为切入点的治疗措施,以及中医学从脾治肾法和中药灌肠疗法,均能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医历来重视“以情胜情”、劝说开导、祝由暗示等心理疗法,并注意发挥针药洽病时的心理效应。《慎斋遗书》说“病于形者,不能无害于神;病于神者,不以无害于形。”说明精神疾患与躯体疾患往往是难截然分开的,因而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也就可相互影响。本文特就针药治疗的心理效应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中医学“脉痹”“脱疽”范畴。脉痹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血脉,血液凝涩,脉道不通,临床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不仁,或见冷、热、燥、湿及水肿,治疗原则为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法包括针刺、汤液及药酒治疗,其预后与正邪盛衰有关。脱疽病因病机为寒冷刺激、房事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情志不遂或外伤,致气血凝滞,经脉阻塞,肢节失养,临床表现为肢体末端发凉、苍白、疼痛、坏死脱落,早期采用中药内服,晚期手术,配合各种外治法局部治疗,其预后与气血是否衰败及毒邪是否传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虚痛初探     
虚痛初探沈定余(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230038)关键词虚痛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以疼痛为主证的一类疾病,中医称之为痛证。对于痛证的发生,中医学理论有一个总的概念:“不通则痛”。即指人体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郁滞...  相似文献   

17.
杨骏认为督脉失司、阳气不足、肌肉失养、筋脉拘急是痉挛性斜颈发病的主因。治疗上以通督养阳为原则,分重镇安神、养阳柔筋,通督调轴、抑制痉挛,健侧调平,调和气血3个阶段进行治疗。杨骏重视“形神并调”,先“守神”后“守形”,“守神”与“守形”并举,标本同治,在“形神一体”思想观基础上总结出“五调”法治疗痉挛性斜颈,分别是调神、调骨、调肌、调筋、调体,调神、调体是治本,调骨、调肌、调筋是治标,标本兼治,并加中药以期平衡阴阳。  相似文献   

18.
冲脉具有维持生命机能及延续生命的生理特性。冲脉为“五脏六腑之海”,藏元精元气;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受十二经及督脉气血渗灌。冲脉在循行及病症上均与少阴、阳明经有着密切联系。冲脉为“血海”,担负着阳明经气血的补充与濡养,与胃肠疾病联系密切。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也表明,冲脉与该病密切相关。因此,冲脉可作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首选经脉,临床可选择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公孙等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便秘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以虚型及虚实夹杂型为主要证型。魏志军认为便秘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治疗应以“调和阴阳”为原则,运用调节气机、攻补兼施、调和气血、健补脾阳等方法,使人体气血阴阳平衡、肠腑通畅。  相似文献   

20.
骆斌在脾胃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对患者体质的辨识,强调气机升降的重要性和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注重患者的生活调养。在遣方用药时重视药物的性味归经,灵活运用对药,强调四气五味的配伍应用和引经药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