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早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56例,对照组完成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痹以及风湿热痹两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均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效果优于单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早期RA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RA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91例活动期RA患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用四联疗法(雷公藤多苷片、奈普生胶囊或布洛芬片、中药痛痹汤以及药浴);对照组用二联疗法(雷公藤多苷片、奈普生胶囊或布洛芬片)。观察患的临床症状、体征、体液免疫和氧自由基代谢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四联疗法能抑制异常亢进的体液免疫和氧自由基反应,改善微循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病情,疗效优于才联疗法,表现在:①开始起效时间快;②改善症状、体征作用强;③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更高;④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四联疗法治疗活动期RA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凝血功能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新风胶囊)和对照组(来氟米特)各30例,治疗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症状、血小板参数、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DD)等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均能显著降低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ESR、CRP、IgG水平,治疗组在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平均体积、FIB、DD等方面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新风胶囊降低RA患者PLT、FIB及DD,改善RA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减轻瘀血阻络证候,可能是其改善RA患者关节症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冲穴点刺放血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口服,合并细菌感染者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以抗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冲穴点刺放血,所有患儿高热时均予对症处理。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缩短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咽痛消退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冲穴点刺放血结合西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可缩短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改善咽痛、烦躁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清热除痹方离子导入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达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活动期RA湿热痹阻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除痹方离子导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 in 28 joints,DAS28)、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ealth assement questionare disability index, HAQ DI)、关节压痛数(tender joint count,TJC)、关节肿胀数(swollen joint scount,SJC)、晨僵时间的变化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 CRP)、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抗环瓜氨酸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CCP Ab)、血清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水平以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活动度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DAS28≤3.2的病例百分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HAQ DI显著降低(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及HAQ DI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JC和SJC及晨僵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JC及晨僵时间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反应物ESR、hs CRP及免疫学指标IgG、Ig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IgG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S2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PL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清热除痹方离子导入能够提高活动期RA患者的治疗达标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正清风痛宁治宁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疗效。方法 :采用正清风痛宁治疗 5 2例RA ,并设雷公藤多苷片治疗 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正清风痛宁和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改善RA的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指标 ,正清风痛宁组 (P <0 .0 5 )总有效率 94 .2 3% ,雷公藤多苷片组总有效率 76 .6 7% ,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 (P <0 .0 5 ) ,且毒性和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正清风痛宁治疗RA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肾清络活血方治疗痰瘀互结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JP2〗将60例痰瘀互结型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失访1例)。试验组患者内服益肾清络活血方,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两组均连续治疗90 d。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双手握力、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健康评价问卷(health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HAQ)评价生活质量,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RF、CRP、ESR、抗CCP抗体、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VAS评分和HAQ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双手握力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双手握力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在CRP、ESR和VAS评分降低程度方面均不及对照组(P<0.05);两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益肾清络活血方对痰瘀互结型RA具有显著的近期疗效,其效果与来氟米特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通络中药新风胶囊(XFC)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活动期RA患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采用XFC,对照组20例采用雷公藤多苷片,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CD4^ 、CD8^ 、CD4^ /CD8^ 、细胞因子(IL-l、TNFα、IL—4、IL—10)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XFC在总有效率、改善活动期RA关节症状及部分实验室指标方面与雷公藤多苷片作用相似,但在改善全身症状及治疗脾虚湿盛、血瘀证候,调节CD4^ /CD8^ ,调整细胞因子平衡及降低VEGF方面显优于雷公藤多苷片;而且XFC药物不良反应(如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的积分值显低于对照组。结论:XFC可综合改善活动期RA的关节及全身病变,无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是调节T细胞免疫功能,下调致炎因子,上调抑炎因子,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增生,促进微循环和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巨噬细胞与人血清共培养ATP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辨证为痰浊阻遏证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药物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电针组予以电针针刺丰隆穴治疗;药物组予以口服血脂康治疗;对照组不予以特殊处理。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3组患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的变化;分别采用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3组患者巨噬细胞ABCA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组和电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和电针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TG、TC、LDL-C水平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TG、TC、LDL-C水平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TC、TG、LDL-C水平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6个月TC、TG、LDL-C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组、电针组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ABCA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丰隆穴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TC、TG、LDL-C水平,且疗效较药物组稳定,可促进巨噬细胞ABCA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促进胆固醇逆转运,降低巨噬细胞胆固醇负荷,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