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关节内注射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肩关节腔内均注射2 ml玻璃酸钠注射液及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组患者加服散寒消痛汤,每3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肩关节疼痛及其功能。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降低VAS评分及提高肩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内注射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具有止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法组给予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对照组给予超短波疗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压痛阈值、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肩关节功能Constant Murley评分(Constant Murley score,CMS)、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图(integral electromyogram,iEMG)值。结果 手法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手法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压痛阈值、CMS、肩关节ROM、iEMG值均显著升高(P<0.05),且手法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筋正骨手法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可缓解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门诊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肩三针(肩前、肩髃、肩髎)恢刺法并配合牵张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推拿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0次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提高Neer量表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运动范围评分和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肩三针”恢刺法配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针灸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分部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临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灸疗法+推拿手法+功能康复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功能康复锻炼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1),两组前屈、内旋和外展功能显著提高(P<0.05,或P<0.01);观察组疼痛评分降低程度和前屈、内旋、外展功能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分部针刺法配合推拿手法、功能锻炼治疗粘连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和作用规律。方法:60例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患者按临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阿是穴、第4~6颈夹脊、合谷、足三里,对照组选取肩髃、肩前、肩贞、阿是穴、阳陵泉、中平穴。电针刺激,每次30 m in,每周2~3次,共2周。比较观察两种疗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首次治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疗程治疗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一步用两组数字疼痛量表(NRS)和描述疼痛量表(VRS)分析可知,两组首次治疗前后NRS和VR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前及疗程治疗前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首次治疗后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疗程治疗后NRS和VR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分部针刺法治疗急性期肩关节周围炎疗效确切,收效快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以中药浸液湿敷配合功能活动治疗;对照组42例,以坎离砂外敷配合功能活动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湿敷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效果显著优于坎离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腔注射、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粘连期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关节腔注射联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肩关节功能Melle评分量表及肩关节活动度评价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Mell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Melle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患者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度升高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关节腔注射、运动疗法联合中药熏洗对粘连期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关节腔注射联合运动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周围炎(以下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患.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年龄在40~60岁,多在50岁左右,故又称"五十肩".据统计,临床发病率可达到20.6%[1].通常认为肩周炎有一定自愈倾向,但自然病程长达6个月至3年,甚至更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和不便.针灸治疗肩周炎具有疗效好、患者乐于接受及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等优点,是重要的中医康复手段.现将近5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选穴与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66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予以Kegel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盆底肌力、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尿量、尿失禁程度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Kegel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比单一Kegel盆底康复训练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结合醋热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性别、年龄、病程、治法相匹配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关节松动和醋热疗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关节松动和特定电滋波治疗仪理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肩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Michaelfeese量表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下降值和肩关节功能评分升高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松动结合醋热疗法可明显减轻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舒筋汤结合推拿、针刀疗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瘀滞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舒筋汤内服配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疗法的基础上配合针刀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UCLA)制定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1、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94.29% vs 73.53%);治疗后两组UCL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筋汤内服配合针刀、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早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56例,对照组完成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甲氨蝶呤、叶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痹以及风湿热痹两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桂枝加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两组均治疗2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28个关节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28,DAS28)、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痛数、晨僵时间、VAS评分、DAS28均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ESR、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汤类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早期RA的效果优于单用常规西药甲氨蝶呤的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早期RA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RA的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米替林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压痛点数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压痛点数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结合内热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疼痛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米替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消瘀接骨散和运动训练联合治疗对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口服氨基葡萄糖,对照组另行患膝股四头肌运动训练,研究组在行患膝股四头肌运动训练的同时外敷消瘀接骨散,治疗周期为2周。分别观察和比较3个时间点(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随访第6周)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后、随访第6周两组VAS评分、WOMAC总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两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WOMAC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6周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OMAC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消瘀接骨散结合运动训练对KOA的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接骨续筋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并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内服接骨续筋汤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患侧肿胀情况,治疗4、8周后骨折愈合X线评分,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后采用Garland-Werley评分对腕关节的活动功能进行评价;治疗90 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及患侧肿胀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和患侧肿胀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均较治疗4周后显著上升(P<0.05),且治疗组骨折愈合X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Garland-Werley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90 d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基础上服用接骨续筋汤可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骨折后疼痛、肿胀程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