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潼南县农业综合开发紧紧围绕国家农业综合“两个着力”、“两个提高”基本方针,即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桂林市15个民族乡虽经“八·五”扶贫攻坚和“九·五”规划的实施,其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经济结构调整有了新的突破,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条件较差,大多数民族乡仍然处于贫困水平,我们必须坚持从民族乡的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提高民族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民族乡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于统筹太原市的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中西部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需要加强的工作有七项:一是加强农产品的品牌保护;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机制创新;三是创新农业科技人才使用机制和农村中介组织与农业经纪人的培训机制;四是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五是促进农业绿色产品的认证;六是建立多元化投资融资体制;七是建立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4.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我国农业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对于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农民稳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如何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五篇短论,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一中心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尹辉 《当代贵州》2010,(11):20-20
百年不遇的大旱暴露出贵州农业连年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基础薄弱”,抗自然风险能力不足。如何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应对诸如干旱等自然灾害?这要求我们不但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要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建立更为有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6.
何侍昌 《探索》2001,(6):135-137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西部地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调整思路,走出以往小农经济、比较优势、就农业抓农业、适应性调整和计划农业误区,突出抓好品质结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企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信 《世纪桥》2005,(11):36-36
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涉及面 广,内容丰富,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 工程。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推进农业 信息化提高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高度来认识,列入当地信息化建设 和农业与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  相似文献   

8.
季辉 《唯实》2023,(2):58-60
党的二十大系统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蓝图,提出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新目标,具体部署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等一系列“三农”领域重大战略任务,这对进一步加强农业品牌建设、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品牌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农业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党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具体实践,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深入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新局面,是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农业综合开发的具体实践,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农业综合开发以土…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针对国际市场“绿色壁垒”不断升级、国内市场准入越来越严的实际,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确立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化、三带动”的农业发展战略,并把推行标准化生产作为打响潍坊农业品牌,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的一项关键措施,渗透到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加快了农业国际化进程。去年,全市完成农业增加值15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3元,农产品实际出口创汇7.55亿美元,优质农产品比重占92%,农产品外销率达到85%以上。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三个体系”、“三个结合”、“一个加强…  相似文献   

11.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农业理论的深刻认识,也是适应社会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为此,就应加快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建设生态农业文明,培育人力资源,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共同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农业的组织形式,农业组织形式是一定时期生产关系的具体反映。本世纪中国的农业发展将进入以组织形式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适应新形势要求,从上海郊区实际出发,要以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为切入口,提高都市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发展都市农业,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上海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永顺县立足县情实际,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培养新型农民、强化社会管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寻求突破,全力推进新时期“三农”工作,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促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瞄准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紧紧围绕抓产业促发展、强科技促效益、重加工促提升,在壮大支柱产业、推广农业科技、发展商品农业上寻求突破,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把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突破口,高标准建设15万亩基本烟田,打造8000户职业烟农队  相似文献   

14.
周应恒 《唯实》2014,(7):74-75
一、江苏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制度障碍与现实问题 江苏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突出。到2013年,全省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十连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户参加合作组织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均居全国前列。然而,对照“四化同步”目标,江苏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仍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围绕效益农业的内涵 ,分析了杭州效益农业在资源优化配置、土地产权制度创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方面的建设现状 ;结合 10 0个农户调查资料 ,指出杭州效益农业目前尚存在经营主体信心不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健全、科技服务不到位、农产品加工滞后等问题 ;最后提出了促进效益农业发展的 4项措施 ,即选准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 ,加强基础建设、夯实效益农业基础 ,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真正意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6.
“三农优先”是市委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作者认为必须强化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文章在剖析我市农业人才队伍的情况,肯定成绩,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多方筹资,增加投入;理顺机构,创新环境;加大培训提高素质等措施来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为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4,(9)
相较于市场经济中强大的经济组织,农户个体的竞争力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为此,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是通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强化农业社会化分工,被认为是农户克服个体经济发展困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基础。伴随着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的提高,未来中国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将以多种形式并存,组织的层次性将更加明显。要有效发挥经济组织的作用,应该加强服务主体建设,完善服务体系管理,充分利用正式制度培育和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应统筹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凯 《实事求是》2005,(3):49-5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应统筹解决好以下问题:确定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优先发展关键技术体系;建立高效协调的农业科技创新管理体系,构建宏观、微观双向驱动的农业科技创新动力机制;加大财政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积极创新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方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农业企业,充分发挥大型“龙头”农业企业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作用;加强农业教育体系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水平;搞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促使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大力发展农业中介服务体系,实现农业技术供需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9.
忠县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农林资源丰富。自1997年库区最大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施格兰·三峡柑桔产业化项目实施以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主导产业集约程度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形式趋向多样化,产业整体外向度日益提高,运行机制逐步规范。但同时也还存在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带动能力弱,农副产品加工率低,基地建设推进速度缓慢,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按照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三百”促“三化”、“三化”解“三农”的农村基本工作思路,忠县确立了未来一个时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345”工程,推动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转变,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个中心”,即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345”工程,即扶持龙头企业、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三个市场主体,狠抓市场建设、服务体系、项目投入、利益机制四个薄弱环节,培育柑桔、畜禽、中药材、蚕桑、优质粮油五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镇  华桂宏 《唯实》2006,(3):32-35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三个力量在推动着农业的发展。它们是:土地产权制度,现代技术手段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在这三者的历史逻辑关系中,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成与不断创新则是农业现代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有两大突破需要完成:一是实现农业运行从“自给性方式”向“市场型方式”转变:二是要使农业摆脱以低级要素为基础的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