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非公有制代表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也就更加艰巨而复杂。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要按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着眼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帮助教育他们树立在党的领导下,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做到“爱国、敬业、守法”,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何侍昌 《探索》2001,(6):135-137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西部地区,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调整思路,走出以往小农经济、比较优势、就农业抓农业、适应性调整和计划农业误区,突出抓好品质结构,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实施农业企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村基层视角中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侍昌 《探索》2007,(4):163-166
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新时期中央赋予重庆的历史重任.从农村基层的角度去审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感觉任务非常艰巨复杂,存在很多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例如广大农村依然贫困,大都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十分突出,城乡差别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等等.只有解除农业、农村、农民的体制、机制性束缚,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领域、空间和组织,充分释放农民的群体能量,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才能够达到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