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第三人侵害债权起源于英美法系国家。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并非债权相对性的突破,其具有一定的具体形态以及构成要件。本文指出对第三人侵害债权这一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国立法上的完善,以及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2.
略论完善我国合同法中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民法理论中,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确立,突破了债权作为相对权而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对象这一传统观念,使债权人对其债权实现的合理期待有了可靠的保障。本文拟就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我国《合同法》中处理第三人侵害债权可能依据的相关规定谈一下看法。一、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民法》中有两种行为,一种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的法律行为.另一种则是由法律直接规定其要件及后果的事实行为。法律行为针对的主要是合同行为。而事实行为则包括侵权行为等。以下我们就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每一种制度的建立都有利弊同时存在,衡量各方利益的最终结果将导致制度的建立与否。关于我国是否应该突破债权的相对性,建立第三人侵权制度。本文将从第三人侵权制度带来的正负作用两方面进行论证,衡量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法律价值,以及从其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方式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其建立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洁 《法制与社会》2012,(35):276-277
"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起源于19世纪英国的著名的侵害演出合同判例,我国理论一般支持,该制度的构成要件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债权存在,即排除了缔约过程。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是指为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在当事人一方发出要约至另一方承诺期间,故意为损害行为破坏合同的缔结。有学者认为由于缔约利益具有独立性而主体由权要求该利益按预期回复,所以缔约利益受到第三人侵害时有权的到救济。  相似文献   

5.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2,(7):280-281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现代社会对债权的重视,第三人对债权的侵害相信有一天也会真正引入我国的民法体系中来,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保护债权人的权利.本文主要从侵害债权是否具有可侵性,证明债权的对世性和对抗力.在债权受到第三人侵害时,其救济所具备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6.
侵害债权制度若干问题之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应否构成侵权行为,是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第三人侵害债权作为侵权行为,其价值已日趋显现,为充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和维护交易安全及秩序,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己为大多数国家的理论界及实务界所认同,但就其中一些细节问题尚未达成共识。笔者拟就侵害债权制度的几个问题作一浅析。一、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根据传统民法学理论,债权具有相对性,它是仅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请求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而侵权行为以绝对权作为侵害对象。要建立侵害债权制度,就得…  相似文献   

7.
侵权法的订立已经被提到立法的日程上来,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是否应当纳入侵权法保护的范畴,成为学界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如何来确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及其理论基础和价值也成文本文主要论述的部分,笔者将就以上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见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宁 《法学论坛》2006,21(4):104-108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确立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以辅助违约责任的救济,最大限度地保障债权人利益,而我国尚未确立该制度。依据传统理论,相对性是成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建立的最大障碍,债权作为相对权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本文也从这几个问题入手,提出不同的观点,希望能给立法者提出建议,以期在我国尽快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相似文献   

9.
陈萍 《法制与社会》2010,(7):283-284
第三人侵害债权作为大陆法系民法学理论的一个新问题,它到底是一种创新还是一个理论歧途,本文对此持第一种观点,并在第一种观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以应用于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人侵害债权理论起源于英国法,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发展,它以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作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请求权基础。在我国现行法并无明确条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加以规定。本文认为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意味着债权人依据债权就可以向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追索,这无疑会大大破坏民法中债的相对性原则,动摇物权和债权分类的基本标准,甚至影响到整个民法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
论诱使违约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正苍 《政法学刊》2003,20(4):22-24
诱使违约是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一种典型形式,要追究第三人的侵权责任,其核心问题在于界定诱使违约责任的构成及要件。诱使违约的成立应当包含六个要件,即合法合同债权、合同关系外第三人、主观故意、非法引诱行为、违约行为发生和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关于债权是否具有不可侵性的两种不同观点 ,并就债权是否具有不可侵性谈了作者自己的观点 ,同时论述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几种具体形态和债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3.
债权本属于契约法调整的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债权理论被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尤其是债权的不可侵犯性原则的发展,使得债权的效力得以突破债的关系,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对世效力,并因此而受到侵权法的保护,第三人侵害债权正是以此为理论基础发展起来。虽然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诞生已有一百余年,然而民法领域时这一制度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尤其是侵害债权法定要件的界定,这关乎债权人是否能请求损害赔偿,对于保障债权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正是《侵权责任法》乃至整个民事法律的根本责任。  相似文献   

14.
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加以规定,而是严格坚持合同的相对性原则。于是当债权人的债权遭到第三人侵害后,在债务人无法清偿其债务时,债权人也无权向第三人求偿,其受侵害却无法得到法律的救济,第三人的不法行为也不能得到法律的禁止。这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十分不利。因此笔者建议我国法律应当建立起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5.
由于债权相对性理论在债权领域根深蒂固的影响,第三人侵害债权自提出之日起就颇有争议.但是随着法学理论的发展,债权在特定的条件下跟物权一样也具有涉他性,其应该受到侵权行为法的保护。基于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两大法系已经相继确立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但是对于该制度的理论依据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为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理论依据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除了从艰深的民法理论中寻找其法理依据外,更应该从现金的债权的重要性、民法的社会本位主义理念的角度,运用利益衡量与价值判断的方法探讨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债权可否被侵害及第三人可否侵害债权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了定性。笔者认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应当纳入侵权法的范畴。最后将这一制度与其它相关制度进行了比较,以期对这一制度的研究可以更深入。  相似文献   

18.
施鸿鹏 《法学家》2022,(1):43-55
侵权法中的权利并不以社会典型公开性为必要,权利属性的界定取决于归属效能与排他功能。以此为判断标准,债权基于其不同的面向,在侵权法中具有双重属性:债权的归属具有权利的属性,其利益内容主要表现为处分及受领;债权的实现利益不属于债权的归属效能,也不具有排他功能,具有利益的属性。后者进一步体现为实现给付利益相关之债务人意志、责任财产、给付客体及债务人人身。无论是作为权利还是利益的债权,不当得利制度、契约制度等法律部门固然能够对第三人侵害债权提供部分救济,但是从法理上及交易需求角度看均不排斥侵权法的救济;而且基于侵权法的救济与制裁功能,债权的侵权法保护有其必要性。从债权的侵权法保护的构成要件角度看,侵害债权归属即可征引违法性,其主观过错并不限于故意;对于债权给付利益的侵害,因债权并不拘束第三人,因此其违法性应以行为不法为判断基准,经由制定法对行为之特别禁令或违反公序良俗完成违法性之判断,而主观要件原则上仍然需要存在致损之故意。  相似文献   

19.
侵害他人债权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这是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债权侵权制度是近代债权制度与侵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修正了大陆法的债权相对性和英美法合同相对性的传统法律观念,赋予债权以权利的不可侵性,藉此给予债权人以最周全而充分的保护。债权侵权制度有效地限制了债权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的民事行为,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债权制度效用的充分发挥。本文着重从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法律实践上的渊源入手进行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价值,由此引发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车震震 《行政与法》2004,5(12):115-117
在我国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够为及时解决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提供可靠保障,给债权人以充分而有力的保护,而且能够为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市场要素在法律的引导下有序地运作提供条件。因此,本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相关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