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追剧进行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不仅在短短时间内迅速征服中国观众,更在不经意间成为全国"两会"热议的话题。据报道,在"两会"上,不仅有冯骥才、莫言、张国立等文艺界人士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反思和探讨韩剧、美剧等热门境外剧对中国影视乃至文化的冲击,甚至连王岐山都"点名"《来自星星的你》,谈道"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韩流"反思人们应该还记得,韩剧《蓝色生死恋》、《大长今》在中国播出的盛况,国内  相似文献   

2.
自从1997年《爱情是什么》在中国开播之后,韩剧在中国已经风行了近十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风头有增无减。韩剧的受众也范围广阔,有热衷于《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生活剧的妇女,也有沉迷于《浪漫满屋》、《My girl》等偶像剧的青少年。韩剧以其感情真挚、细节生动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同时也在无形中把一种强大的生活文化强加于人们身上,制造了一场符号暴力。  相似文献   

3.
韩剧在中国的流行与所谓的儒学"反哺",引起了人们对传统儒教伦理的关注和思考,与之相应的反思、激赏、批判或敌视,都把"全球化"时代文化资本和文化工业的道德功能扩大化了,都是对现代语境中传统德性伦理复兴途径的误解.韩剧的"时尚性"、"世俗性"的消费文化特征、横亘在中韩两国之间的民族主义情绪,都使得所谓的"儒学复兴"、"儒教共同体"的伦理假想成为"狂欢"时代的转瞬即逝的一种"单薄"声音.  相似文献   

4.
随着韩剧、整形真人秀节目的热播,很多爱美女士动了心,希望通过整形弥补外形上的不足.不管花多少钱,能去韩国整容成了时尚的代名词.然而,这股整形美容的“韩流”中也有不堪的一面:原本很漂亮的三位中国姑娘赴韩整容,没想到手术失败致鼻歪脸斜,甚至发生长达几个月的术后感染.而且,她们在跨国维权过程中备受屈辱,在签证到期的情况下只能回国求助. 这三名女子是来自山西的靳魏坤、浙江的宓圆圆、深圳的陈怡丽.他们的异国维权为何会遭遇法律困境?  相似文献   

5.
张珀溯 《江淮法治》2014,(10):23-23
正近年随着外来韩剧、美剧等一股股外来影视作品流对中国影视市场的"侵袭",中华民族的文化尊严受到挑战。在对外国影视作品的疯狂引进的背后,就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尊严造成的伤害笔者浅谈以下几点:一是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流失。往往外来影视作品均有隐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好莱坞大片《功夫熊猫》中,其包含的中国元素远超出美国本土元素,其故事情节、故事角色选定,都是以中国文化为基准而进行创作的结果。正是这种商业成功范例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剧想方设法地  相似文献   

6.
复制是作品得以传播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作者和其他版权持有人实现其与作品传播相关经济权利的重要方式。作为履行文献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职能的社会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的复制行为对满足社会文化信息需求、维持版权人私权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保证图书馆履行这一公共职能,法律应当对其实施的复制行为规定某种程度的豁免权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简要回顾了20世纪初以来美国有关图书馆复制权的民间协议和立法演变过程,并对现行美国版权法第108节有关图书馆复制权的例外规定作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7.
刘畅 《行政与法》2006,(8):82-83
广告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必须为弘扬民族文化、实现民族文化的合理拓展作出承诺。从广告传播的角度来看,广告若欲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就必须采用本民族容易接受的文化形式和文化价值观。因此,在广告传播中采用民族题材、弘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广告作品十分多见。这些广告表现了同一文化的亲和力,极大的唤起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从而导致其购买行为,而客观上它们又弘扬了民族传统。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14,(10):22-23
正编者按:"韩剧"、"美剧"的入袭,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钦松委员甚至因此抛出"文化自尊受伤论"。但也有人认为,播一两部韩剧、美剧,不用大惊小怪,看艺术作品就和人吃东西似的,要经常换换口味,不必要将单纯的文艺现象拔到民族自尊的高度,这样是过于敏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引发关于"文化自尊"的热议,让许多国人为之痴迷的"韩剧"真的就伤害了我们的文化自尊吗?究其根本,在于今日的中国文化难以让我们拾起文化自尊,症结就在于需重塑新时代的中国文化自信。那究竟如何重塑文化自信,捍卫文化自尊呢?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法律法规,调整产业政策,完善政策体系。政策的制定者应  相似文献   

10.
各种文化理论在文化传播中,往往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异变现象。本文主要从一种探索性的视角出发,对造成文化理论传播过程中产生异变的部分原因进行了分析和举例,主要包括文化理论的承接与延续、人们的意识领域认识、文化符号自身特点、整体性心理因素、文化接受端各种主客观因素等导致异变的原因分析。这种文化理论传播的异变,可能会带来很多难以预测的后果,因此我们才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为倡导建立国际知识产权新秩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途径。我们需要整体性认识知识产权文化,加强对知识产权文化的尊重,扩大它的群众基础并促进其全球范围的传播。本文将从企业战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年轻一代创造意识培养四个方面展开分析,进而探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继超 《江淮法治》2014,(10):22-22
“韩剧”、“美剧”的入袭,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许钦松委员甚至因此抛出“文化自尊受伤论”。但也有人认为,播一两部韩剧、美剧,不用大惊小怪,看艺术作品就和人吃东西似的,要经常换换口味,不必要将单纯的文艺现象拔到民族自尊的高度,这样是过于敏感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罗兰·罗伯森指出,"全球资本主义既促进文化同质性,又促进文化异质性,而且既受到文化同质性制约,又受到文化异质性制约。"当今世界,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而地方化的趋势也不容小觑。在此视野下,探讨以《来自星星的你》为首的"新韩流"在中国再次掀起高潮的原因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将乡村文化建设看作是乡村文化的传播,包括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传播,与群众文化活动相关的传播、与大众媒介文化相关的传播以及与主流文化宣扬相关的传播等。"农家书屋"和"乡村广场舞"作为文化实践创新,其扩散的效果相差较大,广场舞参与者众多,农家书屋却备受冷落。何以如此?本文基于对位于甘肃、山东、河南、安徽四省的15个乡村的社会调查数据,以"创新-扩散"为理论视角,对此两种文化实践创新主要从"创新(属性)""传播渠道",并结合"社会系统"等几方面进行对比性研究。本研究一方面为当下的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建议,另一方面对"创新-扩散"理论在乡村文化传播的适用性上做一定的修补。  相似文献   

15.
从"博客"到"播客",由"草根文化"到"网络红人",网络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究其本质,大多是以张显自我个性为目的。当视频传播手段渐成焦点并炙手可热时,互联网就像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各家叫卖声此起彼伏,但却始终听不清到底卖的是什么——互联网视频究竟引领了一种传播模式?播客带来了一种怎样的影响?本文以通过播客成为的"草根明星"Dodolook为例,对视频传播手段下网络传播时代进行了分析,究其原因、谈其影响、探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有人之处就会有习惯、有文化。有文化之处就会有文化的传播。法律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更作为一个国家得以稳定的重要保障,更需要传播。传播作为人类社会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活动,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还是从时间的层面来言,都在发挥着积极和消极的双层作用。论传播则必论传播路径,战车轮渡的驾驭与航行尚且有辙痕水纹,法律传播的路径更不会是无踪无影。较言之,法律传播的路径更为多元化,更为复杂化。对当代中国法律传播的主要路径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相信无论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人民法律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都有有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17.
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媒体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造成了冲击。现有研究较少对传统媒体应对这一挑战的理论逻辑与政治意义做出统一的阐释。论文从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职能及其现实困境出发,对上述议题进行了分析。本质上,互联网时代中国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是当前传播模式“窄播化”与传统媒体政治传播“大众化”要求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研究发现,中国传统媒体采取加强其在互联网平台布局的“多平台策略”,以及同时扮演宣传媒体与商业化内容生产者的“双重身份策略”,以应对上述冲击与挑战。通过运用这两种策略,传统媒体扩展了其受众接触的广度,加大了其受众影响的深度,有效促进了政治传播的“再大众化”。两种策略的成功运用,有助于传统媒体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并有效履行其政治传播职能。此外,对传统媒体转型的政治逻辑与积极意义的分析,也有利于丰富和拓展中国政治传播实践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8.
广告传播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已成定律,而文化对于广告的影响却未得到重视。现代消费者已经进入了重视"情绪价值"胜过"技能价值"的时代,消费已经文化意识形态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对于广告的作用日益彰显。本文从现代消费的本质特征出发,论证了文化激发消费需求,并为广告创作、品牌构建提供来源,从而促使广告不断丰裕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韩剧看大众传媒对于消费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瑶 《法制与社会》2011,(2):173-174
本文借助让.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符号解析理论,以韩剧为例,具体的展现了大众传媒对于消费文化的影响过程,认为大众传媒凭借自身的话语权力,不论在节目制作与播出,还是在广告的投放上,通过贴近观众、传递符号、诱导观众,而后将观众转化为符号的消费者的模式影响着社会消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玉兰 《法商研究》2007,24(4):145-14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介于随感和纯学术研究之间的一种边缘交叉性文体的法学随笔逐步在纸面媒体和网络拥有了自己的舞台。这一文体的出现,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使法学走下学术神坛、走向百姓生活,对传播法学理论、开启国民心智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法学随笔是法学家面向社会发布其研究成果的最具共享性的艺术形式,并获得了其他文体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