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9 毫秒
1.
百越族群是我国最早吸收龙文化的民族群体之一,崇拜龙图腾并将图腾形象绘制或镂刻到自己身上———纹身,这是古代越人的传统,也是百越族裔服饰文化的一大特色。纹身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服饰文化特征,为后来的不少百越民族后裔所承袭,而成为整个百越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质...  相似文献   

2.
李月英 《今日民族》2007,(12):30-34
百越即古代越族,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群,因支系众多,战国末年又称为百越。百越民族各支系虽在文化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性,但总的说  相似文献   

3.
当前云南藏区共时性研究中缺乏一种历史纬度的思考,云南藏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及其文化特征说明,一个民族内部在族群演变进程中嵌入交融、多元汇聚的内部关系结构,就能实现交融、开放和多民族文化的共享。这些构性因素的基础性、限定性作用,是云南藏区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的内源性动力,实现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的相互聚合并一致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4.
自元、明至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云南藏区的回族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强势的藏文化逐渐融入其原有文化中.这些藏区回族在吸纳藏文化的过程中,也奠定了藏一回两个民族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文化变迁理论来看,文化是族际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超越族际边界羁绊的一种动力,不同族群的文化变迁与族群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藏区回族(藏回)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藏族和回族文化的亚文化,其群体也形成了一个亚族群.  相似文献   

5.
百越族系稻作神话初探--以壮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贤 《思想战线》2003,29(1):67-71
近年来考古发掘实证资料证实 ,我国南方已有上万年的稻作栽培史。剖析、比较以壮族为代表的百越系诸民族活形态的稻作神话与相关民俗 ,并结合古越人的文化特征进行综合审视 ,可以初步确认百越系诸民族及其先民古越人的稻作神话 ,当属东亚、东南亚最古老的稻作神话。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云南古代三大民族系统包括氐羌、百越和百濮.但对有关史籍和考古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云南孟高棉语族民族的先民世居于云南西南部地区,在历史上被称为"苞满"和"闽濮",此"濮"非江汉之南的"百濮",后以"苞满"和"闽濮"为主发展成为了今天我国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布朗、德昂等三个民族.而云南古代被称为"百濮"系统的民族实则是西周末年江汉之濮为楚所逼不断南迁的濮人,其后大部分与百越系统民族融合发展成为今天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民族.  相似文献   

7.
考古人类学的族属研究注重考古学文化问题,其关健在于理解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中人群集团的历史真实。应用"族群边界"的族群认同理论中的"情境族群"和"根基小族群"概念分析河套阴山地区北方民族遗存的族属问题,关注族群的构建过程,可以建立某种识别判断"根基小族群"性质遗存的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2月2日,惊悉恩师汪宁生先生长辞人世,闻此噩耗,我不禁潸然泪下。记得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汪宁生先生是云南民族大学教授,国际考古学界的知名学者,云南20世纪学术界的杰出代表之一。长期从事云南民族历史的考古、田野调查及系统研究,是我国民族考古学奠基人,民族文化人类学代表和中国考古人类学、先秦史学学科带头人,曾获美国著名的卢氏基金及挪威人文科学基金会奖。先后在世界三十多个国家讲学,介绍云南民族文化,著作达400余万字,培养了大批云南本土民族理论历史研究人员,奠定了云南民族人文学科的基础,是云南民族现代人文历史研究当之无愧的奠基人和拓荒者,为提高云南民族历史、考古、人文学科学术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壮族和傣族是中国境内壮侗语族(侗台语族)壮傣语支的两个民族。从语言归系上看,他们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许多学者认为,壮族和傣族由古代百越族群的一支发展而来,壮族和傣族都共同经历了封建领主制社会阶段,并且在较多方面反映出这一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主要利用桂西壮族土司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的材料,对壮族和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研究中争议较多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由此对封建领主制理论研究和壮族与傣族社会历史研究有所裨益,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一壮族和傣族先民都是百越民族的一分子,所以他们在文化特征方面有许多共同现象,如原始村庄稻作文化、铜鼓文化、干栏居屋、节日习俗和饮食习惯等等。然而远在进入阶级社会之前,壮族和傣族先民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民族集团,并且分别居住在不  相似文献   

10.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11.
与百越其他族群相比,女性文身是黎族文身的一个突出特征.今天学术界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黎族女性文身上.并进而在探讨黎族文身起源、文化蕴意、社会功能等相关问题研究中都认为黎族文身具有女性特征.但事实上.黎族文身是从古百越传承下来的,男性也曾经盛行文身,从汉代开始受汉文化的影响,黎族男性文身习俗才逐渐减弱.因此,主要探讨历史上黎族男性文身情况以及减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泰、傣是同源异流的民族。作为百越族群的分支, 泰、傣民族有着共同的族源。在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中, 泰、傣民族在传统文化方面形成了许多共同的和相似的地方, 尤其是在语言、传统习俗和宗教方面, 但作为生活在不同国家的民族, 其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不少不同之处。近代泰、傣民族的发展在近代化进程及其对文化的影响方面更是呈现出较大的不同之处。在经历了战后50多年的发展后, 当代泰、傣民族的文化和发展面临现代化对传统、全球化对民族化等重大而又类似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战国秦汉时期是云南青铜文化最繁荣、最具地方特征的时期。以这一阶段滇国丰富的青铜器及于其上刻铸精细的动物搏噬纹图像为中心考察,强烈动态感和高度写实感的动物搏噬纹图像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古代滇国不同族群的关系以及社会内部等级差异等问题,透视了古滇国族群与社会结构的基本面貌,为研究西南民族社会结构、信仰崇拜、自然环境等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当今研究民族族群与民族社会提供可资参考的重要范式。  相似文献   

14.
百越在西南地区的分布新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是古代活动在我国东南与南方的一个族群。据记载,早在商代,进贡于商汤的东方民族中有名为“沤深”、“越沤”,南方民族中有名“瓯”者,这些称呼指的就是属越的一些部落。周代,越族建立了有名的吴国和越国。周元王时,吴并于越。周显王时,越为楚所灭。越国既亡,越人群龙无首,支系众多,遂被称为“百越”。百越分布广泛,唐颜师古认为长江下游往南至今越南  相似文献   

15.
<正>如果说原生性、本土性是云南农耕文化的基本特质的话,那么开放性、交融性同样是其重要特点。云南先民为了生存,在同自然的抗争与亲和中,培育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云南特点的农耕文化。这一文化最大的特征是守则、包容、和谐,既强烈反映了云南先民的民族特质、民族风貌、民族心理,又本质地表现出中华农耕文化共通的价值取向。有三个例子可作说明:其一,2008年11月,我走进剑川县,参观“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海门口史前遗址。身临其境,我  相似文献   

16.
正民居建筑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丰富的民族文化叠加复杂的自然环境,使得云南的民居建筑类型尤为丰富,且各具特点。文字记载、考古挖掘和建筑遗存为我们了解云南各民族民居建筑发展的历程及脉络提供了坚实的资料,而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对云南民居建筑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访谈旨在通过青年学者施宇峰多年调查实践及理论研究,解读云南民居建筑的概况、民居建筑与"非遗"的关系以及当下对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浅析百越文化特征中的环境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百越饮食习俗、交通方式、建筑风格、断法文身、崖葬习俗、蛇图腾等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与其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环境因素在民族文化特征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 关于“濮”的族属、来源等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氐羌系统的民族,也有的认为应属古代百越系统。有的认为起源于西南,也有的认为起源于中国沿海,北起山东,南到广西,延及云南。在此问题上,我与江应樑教授的观点相同,认为濮是属于古代百越系统的民族。这次到云南来,特别注意到云南出土的新石器,因为无论是西南,或是东南起源说都要以新石器时代文化作为基础,并结合文献史料和当时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其他考古学文化,都是东至东南沿海,而沿海贝丘遗址曾发现了彩陶,但不能以此就说彩陶起源于广东。古代不少民族顺横断山脉向云南迁徙,有的沿途由游牧民族  相似文献   

19.
正水族,是一个古老、神秘而又多情的民族,据考为古"百越"族群中"骆越"一支。她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甚至天文和历法知识。其中,水族文字起源于殷商时期,字迹与刀刻的甲骨文、金文颇多类似,被称为古代文化的"活化石"。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古敢乡,是云南唯一一个水族乡。在这里,人们仍沿袭着"择水栖止、聚族而居"的古老传统。而那些如水般信手拈来却优美多变的山歌,更让人过耳难忘。  相似文献   

20.
一、古“百越”民族后裔与大和民族关于万物形成的原始文化 具有多元一体格局而形成的中华民族,古代的神话传说包含有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及其邻国诸民族的原始文化渊源。为此,在我们进行比较研究过程中。须得从中华民族“母体”文化与古“百越”民族及其后裔壮侗族和日本大和民族展开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