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源远流长。有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颜思齐率大批闽、粤居民迁台时,台湾原著民的农业生产技术还相当落后,甚至还不知道牛耕和  相似文献   

2.
“目前两岸农业合作在范围、领域、层次、规模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一位多年负责对台报道的大陆记者最近正在和台湾《经济日报》的记者一起走访福建、采访连宋登录后两岸农业合作的新局面。“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概念太大了,水果登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漳州台商协会会长何稀灏对《台声》特约记者感叹道。  相似文献   

3.
试论对台优势与建设厦门都市型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厦门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速城郊型农业的转型,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都市农业是厦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都市农业的建设有赖于现代物质技术条件的提升,生产技术和装备的投入以及相关设施的兴建等,所有这一切需要积极开辟投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厦门可以借助与台湾农业的合作和交流,通过汲取台湾发展都市农业的经验、引进台湾资金和技术来促进厦门都市农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对台工作前沿,闽台农业合作是我省对台经贸交流合作的一大亮点和特色,也是密切闽台关系、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重要抓手,闽台农业合作优势独特、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审议中,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闽台农业合作的成效与前景给予了肯定。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地理条件,闽台两地人民血脉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因此,福建成为培训和提供接收台湾人才的基地.台湾光复初期,福建为台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重要的行政干部,也为台湾培养和提供了大批师资,更有众多的闽籍专业技术人才赴台工作.大批的福建人为光复初期台湾社会经济的恢复以及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闽台两省人事关系的密切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  相似文献   

6.
2010年、2011年,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先后率团赴台参访,并签订川台农业合作框架协议、四川一台湾乡村结对合作协议,构建了川台农业交流合作长效机制。为了深化川台农业合作,2012年6月2113至2713,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率四川省农业交流团一行12人赴台湾参访。  相似文献   

7.
徐朝旭 《台声》2002,(2):16-18
漳州与台湾的农业合作颇具规模,成效显著。1997年7月,国家外经贸部、国务院台办、农业部联合批准漳州市为“海峡两岸农业经济合作实验区”,漳州市加大了对台开放的力度,漳台农业合作交流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近5年来,漳州通过对台农业合作,探索具有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表现在农业产业化上,是走项目带动企业,企业联动农户的路子;在农业技术创新上,是实行技术引进与优越资源开发相结合;在发展外向型农业上,是以对台合作为渠道拓宽国际市场。漳台农业合作的成因与现状漳州与台湾隔海相望,处于同一纬度,气候相似,…  相似文献   

8.
大陆向台湾较有规模的移民始自明代,一直延续到清末。在这数以百万计的移民中,就其性质而言,可分为生存型和发展型两种。其中因大陆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瘟疫、战乱等原因渡海来台的生存型移民占了相当大的部分。郑氏时期的军事移民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移民,但就其性质而言,仍可归入生存型移民之列。同时在此期间也有不少以开垦、经商以及冒籍考取功名为目的而渡台的发展型移民。尽管发展型移民与生存型移民在迁移目的上有所不同,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机遇等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两者的目的与结果并不一定统一。在长达三四百年的先民渡台的历史长河中,虽然不乏成功的个案,但对更多的人来说,留下的可能是辛酸与不幸。  相似文献   

9.
赵辉 《台声》2007,(6):13-17
2006年4月,首届两岸经贸论坛达成7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会后发布多项惠台措施,包括开放11种台湾蔬菜零关税准入,公布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管理办法等;去年10月,以两岸农业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论坛,再次发表7项。共同建议”,包括促进农业交流与合作.保障台湾农产品销往大陆快速通道等.大陆方面还公布了20项扩大和深化两岸农业合作的政策措施。台湾媒体形容,两次论坛给台湾送去了大大的礼包。  相似文献   

10.
《政协天地》2007,(8):6-6
一个业内人士曾说,福建农业看什么?主要看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因为这是福建农业的特色,也是福建农业的优势,更是福建农业在全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应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的邀请,1月25日至2月5日,以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为团长的贵州省赴台农业和旅游考察团一行40余人,在台湾进行了考察。这是贵州省与台湾开展交流以来赴台交流考察团组规格最高的一次,对促进黔台交流合作、增进友谊、推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世纪80年代初,福建的经济总量只有台湾的1/40;90年代初是台湾的1/13;2003年则达600多亿美元,为台湾的1/5;人均GDP1800美元,约为台湾的1/7。 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中国第二位,是中国重点渔区之一,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居中国第一。福建又是中国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地位显赫,龙眼、荔枝、香蕉、菠萝、枇杷、柑橘、橄榄等七大名果的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前列。茶叶产量列中国第一,其他如食用菌、花卉等农产品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闽台农业合作是福建的一大特色。福州、漳州两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已成为台商投资农业的热点地区,内陆山区农业利用台资也方兴未艾。目前,福建累计批准农业台资项目1600多个,合同利用台资1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发达,经济效益显著。这主要体现在精致农业、有机农业和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方面。 走精致农业道路 1984年,台湾对停滞不前的农业进行全面的政策调整,提出发展精致农业的设想。精致农业是以经营方式细腻化、生产技术科学化和产品品质高级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精致农业的战略实施,促使台湾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两岸交流     
《台声》2006,(6):8-9
福建“海交会”全力打造对台经贸平台,近70家台湾农业组织将参加海交会,岛内医疗业踊跃西进抢地盘小医院相中农村医疗,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论坛期盼合作交流,台百货业龙头挺进北京两岸联手主攻精品市场,厦门举办“海峡两岸青年大型篝火晚会”,台湾“中华中等教育学会”林昭贤理事长再来山东交流访问,祖国大陆23名学子首赴台进修所修学分将被祖国大陆承认。  相似文献   

15.
正台湾和闽南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自古以来,农家人主要的耕作牲畜就是牛。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牛不仅是可敬、可亲、可爱的朋友,更是心目中力量的象征、财富的标志、吉祥的化身。牛耕技术主要来自大陆最早台湾没有耕牛,后来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才从国外和祖国大陆的闽南等地引进。明代末期,荷兰  相似文献   

16.
陈琳 《政协天地》2008,(9):65-65
2008年7月19~22日,台湾农业经营管理学会理事长段兆麟教授等台湾农业专家一行8人应福州海峡两岸交流协会邀请莅榕,参加由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办公室、福州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福州市农办、福州市农业局、台盟福州市委员会和福建农林大学海峡研究院联合承办的"海峡西岸农民专业合作社研习  相似文献   

17.
夏鲁平 《新东方》2002,11(4):52-58
台湾与海南在自然资源条件方面比较相象,但是农业发展基础差距很大。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海南农业已经大大缩短了同台湾农业的差距。海南农业快速发展有两条基本经验:1、经济落后地区开发之初政府主导的集约式集中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开发效果明显;2、立足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海南的竞争潜力。海南农业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解决的两个难点:充分尊重农业生产主体的经营自主权与小农的合作。  相似文献   

18.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19.
应台湾中华知识产学合作交流协会的邀请,1月25日至2月5日,以贵州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为团长的贵州省赴台农业和旅游考察团一行40余人在台湾进行了农业和旅游考察。贵州省规格最高的赴台交流考察,对促进黔台交流合作、增进友谊、推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档案史料所见之清末日籍台民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日籍台民问题是日本占领台湾之后闽台关系上出现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根据《马关条约》第五条的规定,台湾居民在两年内有自由选择居住地的权利,此后仍住在台湾者,得视为日本臣民。日籍台民即是被编入日本籍而来到福建等地游历、经商的台湾本岛人。关于日籍台民问题,海外学者依据日本方面的资料做过详尽的探讨,但对中国有关史料的发掘,则迄今尚属空白。笔者最近找到一批清末日籍台民问题的珍贵档案史料,现将它整理出来,供海内外学者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