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陈妙 《东南亚纵横》2001,(10):20-21
“嗨,想见法裔马来文专家苏尔梦吗?我请你与贵谊吃午餐,与苏尔梦会面。”廖裕芳博士突然来电相邀,于是我见到了久闻大名的苏尔梦博士。她多年来常常出席马来西亚、印尼各地举行的马来语言文化聚会,提呈论文,论述她研究印尼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裔马来文学的发现和心得,是这方面的权威之一。我常常在马来文化圈里听闻她的名字,但未曾见过她。 见面时,我用马来话向她问候,她却回答我华语,令我吃了一惊。原来,她在法国Sorbonne大学法律和经济学系毕业后,于1964年获得奖学金,与夫婿德尼斯·隆巴德(Denys omba…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董教总的得力领导、广大华人的鼎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本文在介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分析了华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探讨华文教育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华人创办的,蜚声国内外的一间百年老校,去年刚被大马教育部私立教育局圈定为全马来西亚10所华文独中示范学校之一。该校的圈定是经由行政管理、学术成就、课程设置、基本设施、国际联系和学生学业成就等多项综合指标的评估而脱颖而出的。我在今年的6—7月间,  相似文献   

4.
华文媒体在马来西亚的出现是跟随着华人的出现而出现的,如今包括报纸、电视、网络等多载体、多平台、多手段、多途径的马来西亚华文媒体已蓬勃发展。本文简述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的发展历程,浅析华文媒体在服务华人社会、发挥媒体中介桥梁作用、对中华文化的传承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霹雳州抵达吉隆坡,马来西亚华文女作家李忆菪和她的先生陈毓翰来接我。我与李忆若相识在福州,与陈毓翰是初识。陈先生寒暄几句之后,便不揣冒昧地问我: “吉隆坡有几位喜欢喝茶的朋友想约你聊聊,不知可否赏光?” 只要时间允许,我当然愿意和马来西亚的茶友聊一聊。时间自然是允许的,我在吉隆坡逗留  相似文献   

6.
吴岸诗歌研讨会于1998年6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著名诗人邵燕祥、牛汉、谢冕、叶延滨等六十多位来宾出席了会议。吴岸祖籍中国广东澄海,出生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热爱祖籍国优美、灿烂的文化,更热爱拉让江和沙捞越的山山水水,这些不仅给予他生命和精神的滋养,还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和源泉。四十年来,他从一个尝试诗歌创作的中学生,成长为马来西亚的艺术之子,被推举为马来西亚华人作家协会主席、国际华文诗人笔会副秘书长。他在工作之余共出版了《盾上的诗篇》、《达邦树礼赞》、《我何曾睡着》、《旅者》、《榴赋…  相似文献   

7.
1997年8月21—26日,李鹏总理先后访问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同两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举行了一系列会晤和正式会谈,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李鹏总理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分别发表了《发展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和《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重要演讲。马、新两国政府和舆论高度重视李鹏总理的访问。现将马来西亚《南洋商报》、新加坡《联合早报》两份华文报纸8月22—28日的有关评论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8.
华文独立中学是马来西亚一个非常独特的私立教育体系,是我们研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应该说,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国内已有一些文章见诸报刊,但根据马来西亚近年来的政策动态,从发展方向的角度来把握这个问题,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视角。东南亚各国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直接决定了华文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在马来西亚,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政策导向首先是通过经济因素体现出来的。英殖民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歧视政策不仅极大地压抑了华文教育,而且对1957年独立的马来西亚政府也产生了消极的示范影响。1961年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语言文化的国家。而多语言源流并存的教育体系是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殖民统治时期的遗产。马来西亚教育体系中的主流学校是马来学校,以国语(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华文小学(华小)属于非主流学校,以华文为教学媒介语。虽然华文小学是非主流学校,但是约90%的华裔学生却在华小就读,而且华文不仅仅是一个科目,也是学习其他科目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马来亚大学校长哈桑·B.雅各布教授,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所长何国忠博士,厦门大学马来西亚研究所所长庄国土教授,尊敬的与会学者及各位来宾,早上好!十分荣幸,今早我和大家共同出席这场重要的学术会议。这是一次重大的聚会,如此众多的知名学者们将在此讨论当代的重要议题——“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马来西亚:国家、区域和国际视角”。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许多人对此颇为乐观,认为华文教育的前景一片大好,从而忽视了成就背后的困境。通过对近20年来华文小学及华文独中发展状况的分析,本文在揭示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指出了业已存在的"成就困境"局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冷战的终结,国际局势不断趋向缓和,许多国家放松了对华文教育的管制。在这种大背景下,冷战后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通过对冷战后华文小学及华文独立中学发展状况的分析,揭示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既是海外华文报刊的发祥地,也是当今世界海外华文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无论是1815-1995年累计的华文报刊总数,还是目前华文报的发行总量,均名列世界第一。但是现在还没有这方面的专著问世,本文将散见于对"东南亚"或更大范围的"海外"华文媒介、"世界"新闻传播的研究文献中关于马来西亚华文报业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马来西亚于1974年5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两国先后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民用航空运输协定等10余项经贸合作协议。随着双方往来的不断增加 ,我们有必要了解马来西亚的相关法律。为此 ,本文专对马来西亚的民商事管辖权制度进行探讨。一、管辖权规则在马来西亚 ,法院的管辖权或权限规则的渊源有 :(一)公约下列国际公约、条约或宪章已适用于马来西亚 :(1)《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 ;(2)《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3)《联合国专门机构特权和豁免公约》;(4)《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5)《<维也…  相似文献   

15.
2000年6月8日上午,在我们一行28人访问马来西亚期间,抽空与妻子梁雪琼、校友刘佑希在马来西亚华人、白光歌迷丘时春先生的热情接待下,驾车从吉隆坡甲洞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抵达加影士毛月的富贵山庄,一代妖姬白光便安葬在这座花园似的墓地里。  富贵山庄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墓地,也是世界上居第二位的大墓地。一方面我在小时候曾经在姐姐的带领下到怡保参加过白光的演唱会,我虽年幼但印象很深,她的一曲《如果没有你》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喝彩和掌声,演唱会的狂热场面至今仍记忆犹新;另方面白光是我在香港定居师母史永云的姐姐,她…  相似文献   

16.
3月7日至9日,史敏所长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了由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JIIA)和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ISIS)联合召开的题为《东亚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稳定》的国际研讨会。3月11日,董文杰副所长等出席了以色列驻华使馆为希伯莱大学沙萨研究所所长科亨教授访华举办的当前中东形势讨论会。  相似文献   

17.
谈到中国电影,马来西亚人就会想到当今中国两位著名的电影导演张艺谋与陈凯歌。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以中国影片在马来西亚戏院的播映率来看,无可否认,张艺谋执导的影片肯定是最抢手的,随手拈来的作品就有《红高粱》、《活着》、《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摇!摇!摇,摇到外婆桥》以及最近在威尼斯影展中夺得最佳影片金狮奖的《一个都不能少》。 假如细心去剖析在马来西亚上映的中国电影的因素,不难发现,这些影片之所以能有机会在马来西亚曝光,第一个条件是基于它是得奖作品。就以张艺谋为例,他执导的电影能在世界上散发光芒,是因为他把片子拿去参赛并得奖,再靠传媒的报导而获得认同,普罗大众也潜意识认同,张艺谋制作必获佳品。 随着张艺谋的步伐,很多中国导演也开始把他们的片子搬上国际舞台参展,以求获得更多层面的认同。好像扬威今届威尼斯影展的张元,就是凭着《过年回家》夺得“最佳导演奖”的殊荣,随着他的夺奖,开始让海外华人对这个导演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而中国电影另一个能成为热门电影的条件,是大卡士的中国历史故事拍摄,例如获赞助商支持的《秦颂》,让马来西亚影迷有幸一睹它的风采。 Sunny Film是马来西亚少数尝试引进中国影片的片商,曾经买进的影片有《摇!摇!摇,摇到外婆  相似文献   

18.
刘红 《东南亚纵横》2010,(11):97-101
在海外,马来西亚具有最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这是马来西亚华人积极参与政治的功劳,近年来他们利用各种途径最大限度地维护华文教育的地位。在持续7年的反对数理英化运动中,以董教总为主的华人社团主要通过政治表达、政治接触等政治参与形态来维护华族子女接受母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1994年11月,我应马来西亚国民大学之邀,赴吉隆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虽然在马来西亚的时间不长,不能对当地华人和华人社会的状况作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考察探究,但在马来西亚的所见所闻,使我对华人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周聿峨 《东南亚》2000,(2):55-59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大部分东南亚国家都有为数不少的华文学校 ,但战后的几十年中 ,各国华文教育严重衰落 ,包括华人占人口比例 70 %的新加坡。惟有马来西亚是个例外 ,目前 ,全马有以华语为教育媒介语的国民型华文小学 12 82间 ,华文独立中学 6 0间 ,华文大专3间 ,建立起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 ,究其原因 ,最根本的在于 :马来西亚华人把维护民族母语教育提高到维护民族文化高度。一再强调 ,我们的文化 ,便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这崇高的、圣洁的灵魂 ,必须受到极神圣的尊重。而我们文化的传递与发扬 ,必然寄托在华文教育的继续存在及发展的上面。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