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笔者采用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高产奶山羊产后1月左右发生瘫痪病8例均治愈。这8例发病奶山羊的基本情况是,第2胎发病者5头,第3胎发病者2头,第1胎发病者1头,多为经产母羊,均在产后1个月左右发病。发病一般在3~4岁,发病季节多在5~6月份。8头母羊皆为高产的奶山羊,日产奶量一般在6~8kg。  相似文献   

2.
肾结石在鸡很少发生。我科研所鸡场在较短时间里连续发生10多例,比较典型。现将一起成年肉鸡的发病情况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肉鸡舍自1986年入冬以来舍内平均温度在2~7℃;湿度较高,天棚上有成片水珠,地面积有粪水,鸡体被稀粪污染,舍内空气较污浊,氨气浓度较浓,人进入鸡舍时有明显的刺鼻感觉。饲料是按鸡不同生长时期由饲料加工厂提供的全价饲料,但前段时间蛋白质含量偏高。该舍共养615只,发病死亡13只,其中公鸡8只,母鸡5只,发病率2.11%,公鸡占发病数的61.15%,母鸡占发病数的38.46%。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我区不断有猪水肿病发生,据统计1982年发病3803头,部分地区仔猪(50斤以下,下同)发病率达1.5%左右,致死率在80%以上。为了摸清猪水肿病的病因,做好此病的防制工作,我们在1982年对本区猪水肿病发病较多的泰县、江都和发病较少的宝应、邗江等县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实验室诊断,证明硒和维生素E缺乏是我区猪水肿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有关情况综合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马鹿发生狂犬病较罕见。1984年绥棱农场马鹿群爆发此病。我们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在1个月内使马鹿狂犬病的流行得到控制。 (一)发病情况 绥棱农场养鹿场饲养马鹿600多只。于1984年5月26日至7月4日,在承包一组同一栋的2个不同圈舍先后有5只马鹿发生以神经兴奋性增高,意识障碍及发生麻痹,并以死亡为转归的急性经过的疫病。首先在马鹿承包组的3号公鹿圈的1头成年公鹿发病,继而8号产仔母鹿圈的3只成年母鹿和1只当年公鹿,亦随之发病,经急救无效2~3天后均死亡。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来,每年6月份在我县农村有大批肥猪发生以红皮和高温稽留为特征的疫病。此病呈暴发性的流行,病程一般3~7天,如无继发症均能自愈。抗菌素药物不能改变病程,但一般退热药如安替比林、安乃近等能使病程缩短。群众称之为“红皮病”。其流行特点,大猪发病多(50~150斤的猪),小猪发病少;社员户养猪发病多,集体猪发病少;育肥猪发病多,种猪发病少。  相似文献   

6.
马焦虫病分布比较广泛,尤其在产马地区危害更为严重。最早在1943年曾在黑龙江省珲春县发现马焦虫病,以后在吉林、内蒙、青海、甘肃、新疆、辽宁、宁夏等地都有报道,而以黑龙江、吉林、内蒙发生本病比较严重。如黑龙江省西部草原地区于1959年3月发生马焦虫病至4月下旬本病扩展到12个市县、31个以上的乡和镇。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病1306头,死亡159头,其死亡率为11.94%;其中发病较严重的地区如杜尔伯特旗共发病445头,死亡65  相似文献   

7.
兔瘟病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国内发生的一种新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兔患病后,以呼吸系统和实质器官的郁血、充血、出血和肿大为特征。1985年至1986年春,我省也发生一种兔的传染病,症状同兔瘟相似。为查清病原,我们在排除细菌和寄生虫的基础上,进行了病毒的分离、电镜观察、兔瘟荧光抗体检查、兔瘟灭能苗保护试验,确诊为兔瘟病。 (一)流行情况调查 1985年元月,我省贵阳市郊的兔群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迅速蔓延到贵阳市区,形成爆发性流行。1986年春,除贵阳市的兔群继续发病外,思南、普定等县也有本病发生,死亡兔6000多只。堡子两个自然村饲养西德长毛兔530只,发病死亡441只,死亡率为83%。人工接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鸡、鸭、猪等动物均不发病。 兔自然感染发病,潜伏期2~3天;人工感染一般在38~72小时,病兔体温升高0.8℃~  相似文献   

8.
对我场15年间(1969年1月~1983年12日)的绵羊病史资料做了整理分析,基本摸清了绵羊肠套叠的发生动态和发病原因。并认为早期手术是目前治疗本病唯一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发病情况 自1969年以来,本场所饲养的5个品种羊群中,共发生肠套叠132例,发病率0.35%,死亡68头,致死率51.52%。分析发现本病的发生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1.与季节的关系:绵羊肠套叠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以冬季(11月~次年1月)发病为最高(57例,占发病总头数的43.18%),春季(2~4月)次之(40例,占30.30%),其次为夏季(5~7月  相似文献   

9.
以肝坏死和盲肠溃疡为主要病变特征的组织滴虫病,在鸡群中常有散在发生,但在鹧鸪中爆发本病,国内报道较少见。 (一)发病情况 1990年8月6日,某农户自上海引进鹧鸪种蛋192枚,8月31日出壳115羽,因弱雏死亡,半月龄成活率为90%,至9月26日发病前,成活96羽。发病鹧鸪群精神萎顿,羽毛蓬乱,  相似文献   

10.
鹅副粘病毒病是新发现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近年在江苏省洪泽县也暴发流行。该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致死率高 ;临床表现为排稀便、消瘦、瘫痪 ;主要病变是消化道出现大小不等的纤维性结痂和溃疡灶。1 发病情况该病 1998年夏季在江苏省洪泽县共和镇个别养鹅户中发生 ,2 0 0 0年以来 ,该病在我县的高良涧、黄集、朱坝、岔河、三河、东双沟、共和、西顺河 8个镇的鹅群中不断发生 ,而且形成地方流行趋势。 2 0 0 0年 5月 ,我们对这 8个镇重点发病的鹅群进行了现场调查 ,并取病料进行了系统诊断。调查鹅群的发病情况见表 1和表 2。表 1 调…  相似文献   

11.
(一)情况调查 在养鸡生产中,曾多次遇到仔鸡发生肌胃溃疡病。1985~1986年两年的时间就有15个专业户鸡场发生本病,如某鸡场养鸡320只,20日龄发病,10天死亡62只,占19%。另一个鸡场养鸡831只,41日龄时鸡发生死亡,因没有明确诊断,17天中死亡167只,占20%。给生产造成一定损失。 发病品种为星布罗、AA、罗曼肉用商品仔鸡,以20~63日龄多发,20日龄以下63日龄以上鸡尚未见发病。病程3~12天,随着日龄增大,症状表现轻微或不显症状,死亡率相应也低。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勒太地区所属哈巴河县,近年发生骆驼的以全身脓疱为特征的传染病。现将初步调查资料整理如下。 发病情况 本病初发于1973年离边境15公里的前哨公社骆驼队。1974年相邻的反修公社驼群陆续发病。胜利、团结两公社驼群因与反修公社驼群在同一草场混牧,也于1976年发病,损失90多峰。该县国营牧场驼群未与上述四个公社驼群接触,安然无恙。发病情况见表1、2。  相似文献   

13.
(一)流行情况 据调查,本病是在1975年2月16日朱王堡乡三沟九队的马车去金昌市拉粪时发生的,翌日返回途中有一匹马发病死亡,将其马皮和一条马腿带回生产队饲养场,于7天之后,该队的8匹马、骡先后发生“拉稀”病,死亡5匹,治愈3匹,其中1匹病骡,在去朱王堡乡兽医站就医时,途径梅南九队死亡,当地群众剥皮吃肉,又引起梅南九队和八队的马、骡发病。 据该乡的新堡、汤宁、三沟、梅南、梅北和朱王堡六个大队十三个生产队的重点调查。1975年有马34匹,发病20匹;骡22头,发病12头;驴87头,发病3头;发病率分别为59%,55%和3.4%。1983年,共有马18匹,发病5匹;骡15头,发病6头;驴231头,发病73头;发病率分别为28%、40%和32%。发病牲畜以3~9岁的占绝大多数。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尤以2、3月份为发病高潮;并有明显的地方性,呈散发性流行,根据基层兽医和老农反映;饮涝池水与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畜产局卫生科发表的有关材料指出,随着养猪事业的日益发展和扩大,大规模集体饲养的增加,猪病的发病状况也变得复杂起来了。据畜产局卫生科的调查,在1973~1976年期间占发病数一半以上的猪地方性流行性肺炎和肺炎,在1977年稍有减少。反之,以前很少发生的胃肠炎或肝炎却增加了。而且各病也出现了复杂化,特别是新发生了胸膜炎等疾病,已引起了有关人员的极大的关注。据已发表的1973~1977年在屠宰场检查猪病的资料,猪病在日本的发病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8月 ,江西省大范围发生猪生殖和呼吸系统综合征 (PRRS) ,继而在断奶仔猪群中发生一种以发热和进行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经过 1年多的研究探索 ,初步认为本病由猪圆环病毒 (porcinecircovirus ,PCV)感染所致。1 发病情况本病主要发生于PRRS流行严重的猪场 ,往往在采用PRRS疫苗控制了PRRS的病情后开始发生本病。断奶仔猪在保育饲养阶段 ,于网上通栏饲养发病更为严重 ,发病率达 30 %~ 6 0 % ,死亡率达10 %~ 2 0 % ,甚至更高 ;而在传统分隔式栏舍中饲养 ,发病率为 5 %~ 10 % ,死亡率为 3%~ 8%。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年龄…  相似文献   

16.
猪水肿病是我省猪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多发生在生长较快、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的小猪。病程短,死亡率高。1958年以来,发病的地区和范围都有所扩大。 猪水肿病多集中发生于我省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养猪数量最多、养猪饲料条件较好的昌潍、烟台、临沂地区,其它地区也都有另星发生。发病猪多是体重20~50斤左右的小猪,虽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8月份,江苏某县发生和流行猪水肿病。我们对该区发生的疫情进行了调查,并分离出1株带987P粘附素的大肠杆菌。发病情况 1~8月份,该县苗猪产地几个乡的仔猪,发生了以水肿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年龄大多在35~60日龄,断奶前后均有发生,但以断奶后为多,发病后2~3日倒毙。多数病例出现于饲料突然更换之后,平均发病率为10%,病死率60%。临床症状 病猪少食甚至不食,间或拉褐色稀便,少数拉血便。眼睑、皮下水肿,下腹部指压后留下压迹不易复原。叫声嘶哑,对外来刺激如触摸等敏感。后期,呈现四肢乏力,倚墙或伏地,呼吸困难,直至死亡。  相似文献   

18.
1990年6月在本市六枝特区新场区牛场乡发生疫情,该乡现有耕牛297头,其中成年牛125头,青年牛135头,犊牛47头,在成年牛和青年牛中蔓延发病。发病急,病情严重。至8月19日相继有23头发病,其中死亡5头,1头初孕母牛流产,11头正处于发病之中,6头先后康复。病程一般8~12天,最急性2天内死亡。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及病原检查诊断为急性牛弓形虫病。  相似文献   

19.
1997年春 ,海南省某鸵鸟场的青年鸵鸟发生一种以肠套叠为特征病变的疾病 ,先后发病死亡 2 5只 ,虽经多方面调查研究 ,尚未确定病因。近年来 ,国内鸵鸟养殖业发展很快 ,有必要对该病的发病原因进一步探讨。1 发病情况该场为新建的种鸵鸟场 ,饲养的种鸵鸟主要从国外引进 ,场内饲养条件较好 ,卫生防疫措施健全 ,在发生此病之前 ,除个别鸵鸟发生腿部疾病外 ,没有发现其他疾病。饲喂雏鸵鸟、青年鸵鸟和种鸵鸟的饲料来源相同。 1997年 3月 2 0日 ,该场第一批自己孵出的 11~ 12月龄青年鸵鸟群中 ,发现 1只鸵鸟排带血稀粪 ,第 2d即死亡。 2 0d以…  相似文献   

20.
1979年11月中旬到1980年4月贵州省遵义地区湄潭等8个县(市)、33个区、68个公社、152个生产队,首次大批发生以水牛为主,表现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散发病,共发病1033头,死亡271头。继后1980年11月中旬至1981年3月下旬,本病又再度在该地区的绥阳、遵义、湄潭、凤冈、桐梓、习水等六个县、24个区、42个公社、291个生产队发生,共发病768头,死亡159头,其中以绥阳县病情较为严重,发病514头,占全地区发病数的66.9%,死亡104头,占全地区死亡数的65.4%,为了明确病因,在前鉴别排除牛伊氏锥虫病、坏死杆菌病等及初步复制的基础上进行复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