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措施,从而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能得以长期坚持贯彻执行.粮食“...  相似文献   

2.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是我国执行了长达三、四十年的一项基本国策。1953年国家在农村全面贯彻实施粮食"统购统销"。但执行之初出现过不少矛盾和问题,造成了农村关系紧张的局面。为了改进和完善统购统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5年在粮食统购统销中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措施,从而使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能得以长期坚持贯彻执行。粮食"三定"工作对于长期保证我国粮食的基本需要,具有一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建立粮食保护价制度的意义粮食保护价制度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农业政策和粮食政策,从粮食收购政策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影响程度上讲,其地位和作用,相当于1953年~1984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时的统购政策和1985年以来实行的粮食流通双轨制中的合同定购政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粮食流通双轨制政策则是建立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从而进一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产物,所以双轨制是一项过渡性政策。  相似文献   

4.
从1953年开始实行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直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以及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粮票,废止粮食计划供应,才最终结束。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涉及城乡每一个人的生活,问题复杂,难度极大,弄不好就会出乱子,但我们党处理得比较稳妥。认真探讨这一政策的决策与出台,总结其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湘潮》1991,(9)
我国粮食统购统销政策自1953年10月开始,至1984年结束,前后实行31年。 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主要任务是基本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53年起,我国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实行了统购统销政策。这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以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称为新中国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1985年改行粮棉合同定购制度为止,这个实行时间长达32年之久的粮棉油统购统销制度,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国伊始,粮荒逼人,形势严重新中国诞生伊始,粮食产需矛盾、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建国初期的几次剧烈物价波动都与粮食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进入1953年,即开始大规模有计划经济建设的第一年,粮食的收购和供应立即出现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政策,即对粮食等农产品实行的统购统销政策。统购统销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三大改造一起,被称为建国初期财经战线上的"三大战役"。  相似文献   

8.
统购统销——建国初期统制经济思想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3年,中央制定了具有统制经济思想的统购统销政策。它的制定是为了解决粮食供求紧张的问题,掌握粮食,控制农业生产和经营,而不仅是为工业发展积累超额资金。后经毛泽东的理论提升,统购统销政策又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分支,并演变成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初中央领导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极度匮乏,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居民物资的供需尤其是粮、棉、油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以缓解供需矛盾。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扩大到棉花、纱布、食油。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共产党面临巩固政权和建设新社会的重大任务 ,这重大任务的中心是组织经济建设 ,尤其是解决粮食问题。根据当时国内外的严峻形势 ,中共中央于 1 95 3年 1 0月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新政策、新制度。统购统销制度的实施 ,确立了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地位和作用 ,掌握了粮食市场的领导权 ,缓和了供求之间的尖锐矛盾 ,有效地保障了供给 ,推进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 ,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价值规律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 ,阻碍了农民走向市场和…  相似文献   

11.
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解体过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初期施行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后面临困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了改革。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该项改革从最初的政策调整逐步走向制度终结。取消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对经济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以及公民权利改善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初期出现不少问题。党中央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初期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为我们今天高层决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徐腊梅 《党史文苑》2010,(7):9-10,13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初期出现不少问题。党中央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使问题得以解决。统购统销政策推行初期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为我们今天高层决策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与年轻的共 和国一道,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经过了统购统销、合同定购、“四分开一完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的全过程。因此,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既是对传统模式的革命,又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有益探索。回顾这一历史过程,对于我们深化改革,无疑是有现实启迪意义的。 统购统销: 计划经济的产物  新中国建立后,在财经战线相继进行了“三大战役”。其中,第二大战役就是 1953年开始的对粮食为主的主要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这一“战役”勾勒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基…  相似文献   

15.
随着1953年10月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和具体实施,计划供应制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开始在粮食消费领域逐渐确立起来,并由此构建了与之相配套的粮食票证制度。这一制度与整个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由中央高层采取的涉及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实施成效和社会影响来看,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在其存在的40年时间内,正负效应交互作用,对当代中国城市社会生活、社会结构乃至现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兆康 《唯实》1995,(12)
最近几年,粮食问题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议论纷纷。究竟该怎样认识粮食流通领域的改革呢?今后改革的走势将如何?在此,我们发表一些浅见。 一、1993—199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举步维艰 1985年国家开始对实行了32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革:将粮食的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制度,提高农村粮食销价;定购的部分国家按“倒三七”比例计价,定购外的粮食可以上市;统销制度仍  相似文献   

17.
1951年底陈云开始酝酿"粮食统购"问题,中国共产党决心实施粮食的统购统销。1952年,由于受到资金短缺等因素的限制,江津县政府未能在粮仓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在打击私商、清理财经干部与调整财经机构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初步控制了粮食的加工与销售市场。这些未完成与已完成的准备工作,一起构成统购统销的准备过程,并逐步引导中国农业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步入计划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8.
《湘潮》2016,(4)
正粮油统购统销,是新中国粮食工作乃至经济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陈云在1953年及其以后的岁月里,花了很大的精力领导了这场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工作。提出粮油选购统销政策1953年6月14日-8月13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会上,有的与会者建议,粮食由中央统筹统  相似文献   

19.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 30 余年来,国务院已进行了七次机构改革。梳理这几次改革中被撤并掉的部委,我们能从中看到一个不断进步的中国。朱镕基同志曾如此描述机构改革的阻力:1997年年底,他找几十位部长逐个谈话,没有一位部长主动表示自己的部门该撤。粮食部:最先被撤销粮食部成立于1952年。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民生产的粮食全部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粮食的收购、仓储、划拨、调运等工作由粮食部来完成。在物资匮乏的建国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在我国出台了两项重大制度,一项是粮食统购统销制度,一项是户籍制度。这两项制度对我国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户籍制度还深深影响着我国人民生活的很多方面。既然粮食统购统销制度已经于1985年废止,那么曾经为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服务的户籍制度是不是也应该废止或者有所改变?回顾当年这两项制度是如何出台的以及其间的关系,或许对今天的户籍制度改革能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