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在网络社会,网络伦理忧虑的现实语境是当下人的实然社会生活的价值预期投射为网络空间的虚拟情态后道德主体虚化、伦理失范的风险。由此引发了当前人们关于网络文化建构滞后的后现代性语境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运用的广泛普及,一种与现实社会并在的人类社会存在的新形式--虚拟网络社会正在网络空间中逐步形成。通过转变观念,推进网络管理法制化,健全网络安全技术管理手段,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构建健全的网络道德体系,强化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等途径实现对虚拟网络社会的有效管理,也是遏制网络治理性危机,走向网络善治的最佳维度。  相似文献   

3.
论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网络传播的迅速发展,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正逐步介入人类生活空间,这种“数字化生存”方式,正在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建构,网络传播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和谐问题加以认真研究,以探索网络传播对现实和谐社会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络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同时,作为一种开放式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工具,网络也逐渐走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并且日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以我国为例,目前,我们国家的上网人数已达三千多万,并且还在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一个全球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因为“网络社会”的形成而逐步脱掉理想的外衣,成为现实的可能。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它也带来了网络伦理或网络道德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网络伦理问…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正在造就一个新的人类环境,网络社会伦理反映的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有着不同的特点.网络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就必须以传统道德为基础加强网络管理,有效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及时颁布和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使用者的道德约束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是由不同的网络社区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其行为主体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它存在的基础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对网络社会的伦理价值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P2P技术在使信息资源快捷传播、共享的同时,有害信息泛滥加剧、网络侵权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都是新的网络伦理问题.文章探讨网络伦理与P2P技术的特征,由P2P技术所引发的网络伦理问题及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道德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网络"与"现实"相互融合、相互嵌入的社会环境造成了虚拟社会治理的现实困境,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网络失范现象严重、意识形态斗争激烈、政府公信力面临危机、信息安全缺乏保障。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分析入手,探索网络热点与群体行动的联动机制,正视流动空间与地方空间的冲突,形成虚拟社会治理的逻辑。依据中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实要求,汲取国内外关于虚拟社会管理的有益成果,虚拟社会善治是发展的必然选择。新时期,应该通过转变传统意识与理念、法律与道德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多元主体协同善治等路径方式来维护虚拟社会的公共秩序,实现虚拟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正是我国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机遇期,而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已迫在眉睫。因为它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现实社会的"投影"和"映射",且日益渗透到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因此,认清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性,积极探寻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策略,不但有利于推进网络虚拟社会走向善治,而且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须臾不可缺少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网络空间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信息化的实质是正在形成的跨国界的网络空间,这个虚拟的现实正在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经济和社会结构,同时,也对社会伦理、传统道德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研究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探寻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国内外各界学者普遍关注的前沿课题,它对网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广泛应用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对现实社会既有的道德和伦理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本文重点分析了网络人际交往对大学生的道德构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对如何抑制负面影响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康社会与我国中产阶级的道德责任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前20年,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小康社会的最终形成和社会转型的实现,我国未来社会的主流阶层———中产阶级将迅速发展、壮大,他们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他们的道德责任观和道德取向也会改变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历史进程。鉴于此,文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中产阶级在社会转型中要承担的道德责任,从而为中产阶级的社会定位寻找道德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道德观念中对道德的社会和道德的个人的培育往往有失偏颇,甚至出现道德社会和道德个人之间的断裂,这直接影响着全面道德建设的进程。因此,道德社会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道德个体、经济基础和社会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实践中,应打破道德社会自然生成论,打造良性社会制度统领下的个体道德建设,促使道德社会早日到来。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生态思想方面还是从道德文化方面来看“和谐社会”,显然是对“尧天舜日”的否定之否定。“和谐社会”既带有“尧天舜日”的某些痕迹,又包含许多新的更高的特点,不是简单的历史循环,而是走向更高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农村小康社会这样的复杂的复合系统,目前还不可能用几个指标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变化,因而需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描述系统的发展状况。根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目标、任务的理解,指标体系分为总系统、子系统和个体指标三个层次。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是总系统;第二层次分别由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五个子系统组成;对应子系统五个截面选择设立22项个体指标为第三个层次。子系统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体系结构。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与分析确定指标权重,可以初步构建起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二者的关系,以便在工作实践中不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发展,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科学地判断和认识当前我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加速社会整合的进程,有助于确保和谐社会目标模式的科学性,有助于建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体系,有助于营造以和谐为美的舆论导向。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就必须建立先进的精神文化内核,建立和形成新的文化体系,不断加强文化管理,从而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孔子和苏格拉底道德可教思想的共同旨趣。从道德认知到道德实践,孔子和苏格拉底对道德可教问题的论证思路,实际上也是道德理想国的生成与建构理路。追溯孔子和苏格拉底的道德可教思想,把握二者将道德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德育理念,对解决当前道德教育面临的困境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这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使整个社会充满创造活力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要解决好弱势群体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益公平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和平相处的政治底线,是现代社会进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的重要依据,是协调社会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道义源泉。当前,宁夏利益摩擦和社会矛盾仍然突出,如何加快构建和谐利益分配格局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