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全体公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范围相同,结果大体相等。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执政党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主要发挥着确立目标、制定政策、整合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政府力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力。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确保者,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力,需要政府以健全公共服务制度为核心,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户籍与福利脱钩的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就业制度改革、惠及全民的均等化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建立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3.
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思路。这一命题重新界定政府、市场与社会的边界与职能分工。基于对这一命题的理论基础与现实环境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回应政府财政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发展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等全新内涵。  相似文献   

4.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财政投入比例逐年下降,且在城乡间、地区间和社会阶层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为此需要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健全完善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公共财政制度,并加强法制体系建设,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对全体社会公众的生存、发展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内容是:基本民生性服务均等化、公共事业性服务均等化、公益基础性服务均等化、公共安全性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突出问题是歧视性供给,必须在法制化、主体广泛性、优惠合理、现实性、收益均等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规划指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十二五”规划完全明确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这对于“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町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的自然演进过程中逐步建立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并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实现了公共服务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获得.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准和建立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为重要取向的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运动不仅反映了世界各国政府面向公共服务型建设的历史趋势,也为其他国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积累了经验.本文从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基础条件入手着重探讨发达国家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体系构建的基本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地区差异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体都应当能够得到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差异: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差异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导致这种地区公共服务差异的原因有五个方面:地区资源禀赋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国家政策差异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区域混同行政区域,中央转移支付调控力度不足;各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差异;政策导向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通过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财政体制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就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我国新阶段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使经济增长成果转化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本公共服务的短缺以及分配不均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主要瓶颈因素。政府应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本文基于政府的视角分析我国公共服务失衡的原因,进而推进政府全面改革,优化政府职能,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建议和方略。  相似文献   

11.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提出的一个新的改革命题,是体现以人为本和弥补市场公共产品供给失灵的重要制度安排。经济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基本前提、价值考量和利益追求等方面高度契合,它因此成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制度选择。在经济法的众多制度中,公共服务型政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制度、区域协调发展制度分别从主体层面和宏观调控角度为推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治理理念的变革为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提供了以人为本、有限政府、依法行政、权责对等的基本指向。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又面临着艰巨的攻坚之困,而政府能力建设是熨平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难题的最为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基于投入、产出和效果三种视角,选择若干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与指标,对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方面,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整体呈现缩小态势;在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公众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有所提高,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变化不大。强化公众需求导向,加大对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薄弱领域的投入和服务,是未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是公共服务提供的主导者,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的重要战略目标。10年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增长速度非常快,一个地区公共服务支出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基本变化不大,地方政府间存在模仿性策略行为;国家的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均等化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对于中部和东部来说,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劫富济贫”的倾向;从区域分析来看,四大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东部与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优势缩小,西部地区得到改善,中部地区一直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迫切需要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建立以公共服务产出为导向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中央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责任,以基本需求战略为核心,建立公共服务全国最低标准;整合市场与社会的力量,形成多元化供给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出现供给不足和分配欠均衡的状况,在中共十六届六中文件和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阐明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分析了实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因:城乡非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本文还试图运用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经济职能理论分析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目标,以及运用制度形态公共产品理论分析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路径。  相似文献   

16.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责任。均等化意味着国家对国民的公平照顾和无差别对待。因此,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中央政府的责任。而中央政府嵌入地方,建立中央政府驻地方的服务机构,为地方民众提供全国统一标准和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由政府的本质特性决定的。从组织特性来看,政府具有公共性,政府职能的本质在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塑造服务型政府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整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应该从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公共服务运行过程以及公共服务安排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也为学术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对"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均等化"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存在问题,致使相关文件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论述不够精当。而且,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不能实现正义,在实际操作上也不可能达到均等(大体均等)这样的目标,甚至,反而会加剧不均等。因此,基本公共服务重视的不该是"均等",而是"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获得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公民天然的权利,为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也是政府与生俱来的职责。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不均等的现象,政府应该履行职责、加快创新、采取对策以解决问题,包括从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配套财政制度和绩效管理等方面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