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铭  胡勇 《实事求是》2001,(6):25-27,35
道德是以特定社会共同体中社会交往的合理性为对象的一套评价标准和尺度 ,它建立在主体自我选择的基础之上。道德范畴体现了个体与社会、客观性与主观性及流变性与继承性的统一 ,由此造成了考察一个社会中道德状况的复杂性。我们应从道德的本质、外延及功能等多种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一个社会的道德及水准。一、道德反映着一个社会中关于善恶评价的一般倾向性 ,但它的最终作用对象是个别人的行为 ;道德的本质表现为道德行为的自我选择性 ,即对于合乎道德尺度的行为的选择 ,不是出于外在的、不可控制的或不可理喻的力量 ,而是根源于主体自觉的、…  相似文献   

2.
道德既体现在人个体化的行为上,也存在于有组织的群体活动中.其中,社会组织中的管理者往往因其行为给关涉各方带来的损益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道德评价.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在评价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即功利观、权利观和正义观.这必然给管理者的抉择带来困惑.而有效的改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加强组织道德文化建设和修炼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3.
名誉是人们相互的道德评价.荣誉是肯定性的名誉,是肯定性的社会道德评价,是社会,众人或领导人所进行的肯定性的道德评价;耻辱则是否定性的名誉,是否定性的社会道德评价,是社会、众人或领导人所进行的否定性的道德评价.只有按照正确的名誉之道德指令而行,行为者才能因其遵守优良道德而作出真正的善行;反之,错误的名誉或者只可能使行为者的行为遵守恶劣道德,从而便可能使行为者的行为陷入真正的罪恶;或者不可能使行为者的行为真正遵守这种恶劣道德,从而也就只能造就伪君子.  相似文献   

4.
刘云林 《探索》2004,1(3):52-55
道德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 ,其本身是否具有现实的合理性直接关乎自身的实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道德体系的合理性包含形式合理性和实质合理性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指道德体系的构建应该立足点于现实的中国道德国情 ,道德体系所内含的价值精神应该与社会的价值期待相适应 ,道德体系所表达的对社会成员的伦理要求应该完整和谐。后者主要指道德体系从具体内容和客观效应上而言应该有利于行为主体道德自由的获得 ,应该有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 ,应该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种道德体系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方面的合理性 ,才可能成为“善德” ,才可能为广大社会成员自觉遵行 ,从而才可能全面实现自身的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了"深喉"的忠诚冲突,以及人们对"深喉"的道德评价争议.作为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着秘密不道德行为的组织中的要员,"深喉"面临着到底是该忠于其组织领导还是忠于组织使命的两难选择;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深喉"有义务忠诚于多重对象、多重价值,当它们在组织黑幕事件中相互关联并相互对立时,"深喉"选择践行部分忠诚的同时,也违背了另一些忠诚.正是由于"深喉"行动无法顾全其本应忠诚的诸种价值与对象,所以,其行为充满着道德张力和道德争议.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人们对"深喉"行为的评价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6.
一、道德的合理性、权威性受到公然挑战 不知何时"道德信仰危机"已悄然成为日常社会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伦理用语之一了.尽管我们不能说道德信仰危机在全社会普遍存在,但在社会的某些地方和领域道德失范、信仰失缺、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长势头猛烈;是非、善恶、美丑界限颠倒,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不道德行为时有发生,并被公众容纳效仿且引以为荣.这些以耻为荣,颠倒荣辱观的现象使得道德的合理性、权威性受到公然的挑战.这些行为在毒化公众心灵的同时也败坏了社会风气,使得做官重谋"权",为师重谋"名",经商重谋"财",行医重谋"利"……究其原因,这些缺德之举的行为者是缺乏道德观念还是对道德规范一无所知?都不然.  相似文献   

7.
林楠  陈庆超 《探索》2008,(1):166-169
价值判断功能是道德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然而在多元化的今天,道德判断却因无力应对社会现实中争论着的多元现象而放弃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也使得道德虚无主义在今天得以盛行.本文针对人体悬挂这一社会争论热点,认为伦理学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做出合理的道德判断,并从功利主义与道义论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了道德评价,认为无论从功利主义还是从道义论来讲,该行为不仅无法获得有效的道德理由支持,而且还违反了道德原则,是种不道德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宋振美 《唯实》2001,(2):12-15
道德赏罚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评价和调控方式,从古至今都在树立道德的权威、促进社会道德的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转型期的中国,尤其需要在道 德建设中强调道德赏罚.从个人道德的修养(包括个体道德的塑造、内化和道德责任的确立)以及实现社会公正的角度(包括行为的代价与补偿、正义文明理性社会的要求)来看,道德赏罚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宗教理想是一种理性的道德宗教,“道德信仰”是道德宗教的基础,是以道德为基础的理性的信仰.在宗教中树立“道德信仰”,就是在对终极存在者的虔诚信仰之中突出道德的地位,强调终极存在者的道德位格,并把对道德情感、道德法则乃至道德行为本身的信仰作为宗教的核心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陈伟 《探索》2004,(6):105-108
制度作为规范人的行为或人与人关系的规则具有重要的伦理功能,制度安排的适当与否对道德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制度一方面应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秩序,另一方面应使各种违反道德的行为受到惩罚.当前我们亟需强化几项制度从而为道德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1.
行政道德既有理论的规定性,也有实践的规定性。行政道德实践鲜明地体现了行政道德的实践精神,行政道德意识、关系只有外化为实践活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在行政道德建设中,行政道德实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以自主自律性、外在约束性和标准先进性为特征,通过行政行为选择、行政道德评价、行政道德教育及内化,对其他道德要素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自主地自己约束自己,自己限制自己的一种能力和觉悟。生态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技术上的革新,更需要人的价值观的转变。“人化”与“反人化”的时代境遇迫使人自省和自律,道德自律需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道德自律对于广泛、持久地改变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结构主要由道德规范、道德价值判断、道德价值构成.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道德的内容是道德价值,形式是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判断.道德价值又由道德目的、行为事实构成.行为事实是道德价值构成的源泉和实体,道德目的是道德价值构成的条件和标准.道德结构其内容和形式都是双重的.道德在深层次上分析,其作为社会精神现象,其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实践经验、实践理性和实践假说.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状态结构来看:经验是基础,理性是主体,假说是目标.从价值结构看:经验是稳定部分,理性是主导部分,假说是超越.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介入科技的原则--兼评科技领域的道德恐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永超 《求实》2005,(6):36-39
道德对科技的介入是必须的,但表现在科技领域中过度的道德恐慌又是不可取的.当前,过度的道德恐慌引发了对科技的诸多不当道德评价,这些道德评价替代一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因素,导致道德干预超越了特定的界域.这既不利于科技的正常发展,也无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道德对科技的介入及道德对科技的匡正和仲裁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清宪撰文认为,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在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立刻引起反响。德法并重治理好我们的国家,也就成为我们进入新世纪的第一个“两会”上的重要话题。 道德是自然形成的、为社会普遍接受的、用来自我约束、协调人与人关系的行为准则。可以进一步把道德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指具体的道德行为准则,二是指指导这些行为与准则的道德理念。前者就不必说了,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道德的准则。我们也在自觉中用某种道德准则评价着我们周围的人和事。而一般人很少去想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我们的意识中,这样做就是道德的,那样做就是不道德的?根源在于我们拥有的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运行中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文 《探索》2002,(1):45-48
制度伦理有失公正,制度所体现的伦理精神有违社会道德的合理性目的,这是造成现阶段经济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运行中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性问题,就必须在政府制度行为中贯彻落实必要的伦理精神,使政府制度行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合目的性要求;明确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原则;建立规范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保障系统,以便从外在着手制约政府制度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构建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性必须实施三个结合。  相似文献   

17.
法与道德都属于规范范畴,具有同一性和同质性。法产生前,道德就是“普遍规范”,法也体现了道德要求,法产生后,道德是基础,法律是道德的更高要求。道德与法律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使得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往往直接重合。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道  相似文献   

18.
传统观点将边沁的功利主义等同于利己主义,认为他否认道德的绝对性,将善和恶完全视为个人的主观评价。在介绍、梳理富勒两种道德观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边沁的功利主义权利观。边沁功利主义原则的价值在其批判性,它所追求的其实是“愿望的道德”,有其以“平等关切”为基础的道德原则,并有“利他主义”的倾向。边沁不仅承认个人的法律权利,而且也不否认个人的道德权利。边沁的“平等”观念,切合着富勒的“愿望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是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核心问题,也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道德建设长效机制要着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道德评价机制、领导干部道德监督机制、领导干部道德惩戒机制、领导干部道德教育机制以及领导干部道德自律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于海溶 《世纪桥》2007,(2):71-72
在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的今天,经济伦理越来受人们和社会的重视。经济伦理中的“双赢”理念作为经济发展中的最高目标符合伦理学的优良道德。从总体上看,“双赢”符合道德总原则理论三方面内容:人性,人的伦理行为事实如何的本性的理论;道德本性,道德目的、道德终极标准的理论;人的行为应该如何的善恶原则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