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耻感是人的行为与内化为个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发生差距甚至冲突时所产生的痛苦体验,因此耻感本质上是一种自我评价活动。其评价活动机制与过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它以内化的一定社会的良心(心中之善)为客观的评价标准,以否定的痛苦的灵魂锤击的心理情感方式显现出来,通过主体自身需要的满足与心中之善的冲突过程、主体对心中之善的确证与升华过程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道德审判与自我心灵拯救。耻感的评价活动不仅在个体主体身上发生作用,而且以群体主体的方式展现出来。作为一定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以权威评价活动的"有机"形式把适合自己统治的荣辱(耻)观"群体化"、"普遍化"、"意识形态化",使之成为全社会遵循的耻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民众评价活动和权威评价活动的上下互动中,通过意识形态的引领而形成的。只有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中,在关照现时代人民的诉求过程中,并在意识形态的引领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内化为民族耻观,构成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当代人们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所谓道德认同是指道德主体在原有道德图式的基础上不断同化社会道德规范于自身的道德结构,同时又不断改变自身的道德结构以顺应社会道德发展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道德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道德认同是社会与个体互动的道德交流和深层次的精神渗透.作为一种道德互动,道德认同的实现,取决于道德主体、道德客体(社会道德)、道德环境的有机互动.道德认同的发生和实现,首先依赖于道德主体即认同者的主观条件.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认同者内在的道德图式.所谓道德图式,是指个体意识中具有稳定性的道德观念结构和道德信念系统.它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道德图式一旦确立,就不仅对个体的道德认知发生影响,也对个体的道德行为发生影响.道德图式往往作为一种主观的内在尺度,引导个体对周围的道德现象进行感知、评价和选择.在道德认  相似文献   

3.
关于市场经济行为的道德评价问题杨文胜人类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人们社会关系的集中反映,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实践内容和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对此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考察和评价。同一个行为。它可能既是一个经济行为、政治行为、法律行为,同时又是一个道德...  相似文献   

4.
康化椿 《求实》2008,1(1):37-40
社会和谐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主体道德人格的二重性.它反映着人的本质统一性的疏离和分裂,反映着真正主体地位的漂移和虚幻,因而表现为道德人格的不确定和道德自谬.其特征是自我变异认同性、社会随机性、不稳定性、不完整性、良知未泯性.它在道德意识、道德交往关系、道德实践等方面具有多种复杂表现.人格二重性的成因包括主体自身、共时态环境、历时态环境以及道德领域自身等成因;其危害主要表现为道德主体的困境、道德理论建设的困境、道德生态建设的困境、道德实践预期的困境.克服人格二重性,道德建设必须务实以促进主体的自我道德统一性、优化道德生态以提供这种统一性的良好环境,强力推进制度改革以获得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价值观的一般认知1·什么是价值观价值原指商品交易中,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观则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观点,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表现为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道德价值观、职业价值观、生活价值观等。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各种目标,选择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作选择时取舍的标准,它也可以说是一种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在面临抉择时的一项依据。它通过人的行为取向以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此而言,价值观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具体的和历史的。2·价值观的类型价值观就其作用的领域或评价对象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列举出以下几大类型:(1)理性价值观。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得高于一切。(2)美的价值观。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它把美和协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3)政治价值观。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公共选择中的伦理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人看来,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如果市场行为的主体是经济人的话,那么政府就是“道德人”。政府关心的是社会的共同利益。它的每一种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某种公共目标,它的活动可能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但是却具有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在这里我们要考察在资本主义议会民主制的国家里,政府在进行公共选择时是不是这样一个完善的道德人。一、公共选择的前提上的道德困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之所以需要政府是因为市场机制本身是无法实现公共目标的,如不能有效地生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外部不经济等。为了实现公共目标人们必须依…  相似文献   

7.
袁佩球 《求实》2006,3(Z1):30-32
行政需求作为人们的一种普遍向往与追求,越来越凸显出它在人类需求中的重要地位。行政需求的满足与否是行政管理的重要价值标准,同时也是衡量社会治理的一条主要原则。从德治的角度去考察行政需求,从道德的角度去追问行政需求,探寻其内涵及实现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德治视野下的行政需求概念与特征以往的行政管理及行政改革,通常侧重于政策、技术、行为等多方面的优化,对行政管理中的道德情愫很少关照。然而行政管理作为一种双向互动过程,其实际效果取决于该过程中多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制约。其中行政对象对行政主体行为模式及对整个…  相似文献   

8.
司春燕 《理论学刊》2012,(11):98-101
正义为什么、是什么的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正义之所以为人人所向往,是因为它满足了或反映了个人或社会在精神层面的基本诉求或需要。正义既是衡量个人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标准,也是检验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是否正当的评价尺度。个人与社会对法律的理性需要根源于他们实现正义的情感需要。正义,是与不正义相对而言的,是为人及人类社会所珍视的一种价值目标或评价标准,是在价值主体(社会全体成员)和价值客体(个人的行为或社会制度)之间的评价和被评价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既要重视道德理想教育,也不能忽视道德责任教育。所谓道德责任,就是道德主体所承担的道德义务以及实践这种义务所履行的职责和采取的行为。道德责任的对象,包括他人和社会。人们的道德活动处在三种关系之中,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三种关系相互渗透。在阶级社会里,道德责任具有阶级性。对广大人民群众讲,道德责任既具有共性,又因每个人的职业、社会身份、工作范围、文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以善恶、荣辱等观念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因此,全民范围的道德建设不能只有一个标准,而应当形成不同层次的要求。但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应当是积极向上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在道德建设方面应当有更高的要求,更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做遵守共产主义道德的模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