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知名商标在国际市场被抢注的成因及对策吴伟达近年来,中国的名牌在国际市场纷纷被国外商人抢先注册。如中国的芭蕾系列化妆品长期畅销日本、东南亚地区,在香港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上,但由于商标没有及时在日本申请注册,被一外商以300美元的注册费抢先注册...  相似文献   

2.
驰名商标,顾名思义是指某一商标在比较广泛的范围内被众多的人所知晓,并且具有良好的声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名牌。由于我国商标法没有对驰名商标的注册和保护作特别的规定,近年来在实践中发生一些围绕驰名商标的纠纷案件。这些案件大都是:一方当事人趁另一方当事人的名牌商标没有注册,而仅是使用商标的时机,抢先以该商标注册,取得了对其的专用权,排斥未注册人继续使用该名牌商标;或未注册人反驳抢先注册人的注册,从而发生纠纷。对于如何解决此类纠纷案件,在实践中和理论界有不同的做法和主张。驰名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根据现行商标法的规定,只有注册商标才受到法律保护,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标法》第31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实践中,人们对此条规定中的在先权利的范围认定、已经使用与在先权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商标的不诚实信用的认定等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还常伴随着对商标近似和商品类似的判断等问题,而这些又是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面笔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试论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龚灏目前,由于未注册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的情况屡屡发生,使许多生产者和经营者多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为此便引发了如何加强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问题。所谓未注册商标,是指,凡未经国家主管机关核准注册而使用的商标,被称为未注册商标或者称...  相似文献   

5.
抢注商标透析温静芳商标作为企业形象、商品形象的标志,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手段,商标的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投机的商人看准了一批为公众所熟知的商标,抢先在国内或国外一些国家注册,使许多企业损失惨重,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也使得正常...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营者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懂得利用商标注册来获取专有使用权,以维护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商标权授与实行的是注册制,不要求商标申请人有商标使用行为,也不保护商标文字或图形的实际使用人。所以,对某文字、图形已具有经营上使用利益的当事人,就可能因该文字或图形被他人以商标注册而受损,如公司的名称、标识或未注册的商标被他人抢先以商标注册,原使用人将被迫与商标人分享其苦心创出的商品或企业标识,还可能被诉侵犯商标人的商标权。虽然我国商标不保护未注册的商标有其合理性。但商标抢注尤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商标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企业参与竞争的方式正从纯粹的价格竞争走向品牌竞争.对于外贸企业来讲,一个在中国注册了商标的所有者要将其产品和服务销售到国外去,就必须到出口国注册其商标,否则就有被他人在国外抢注商标从而丧失当地市场的危险,而如果当地已有他人注册与其相同或类似商标,则该出口行为还会构成商标的假冒侵权,将受到当地法律的处罚.可以说,注册出口商标已成为企业开辟国际市场的重要条件.那么,究竟如何来设计一个独特而具有显著性的商标呢?我想,可以从下面三项来做评判.  相似文献   

8.
商标抢注是对已使用在先,但末依法核准登记的商标,由他人抢先予以登记注册,取得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这种行为的行为人在取得他人使用在先,自己注册在先的商标的合法的专用权后,往往要么令使用人停止使用,或者请求损害赔偿;要么令使用人花高昂的转让费,买走自己的商标专用权。这一现象损害了在先使用人的利益,这从根本上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扰乱了市场秩序;另外,也与商标保护立法初衷相背离。 而对这一行为的性质,却一直难于确定,它合乎法律规定,却产生了不合理的后果,因为我国商标专用权采取申请在先,注册取得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我国将对商标法作相应修订,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增加对驰名商标的专门保护条款。在国家工商局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修正案草案中,建议增加如下条款(作为第六条):“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翻译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就不相同或者不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模仿或者翻译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10.
谈商标抢注现象与商标权确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伴随浙江某公司等抢注“解百”及其他80多个商标事件在传播媒体的扩散,人们对发生在商标领域的这种抢先注册现象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企业界、司法界、工商管理界及有关的专家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可谓见仁见智。究竟如何看待这种抢先注册现象?抢先注册行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其发生机理何在?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规范?这些问题需要做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裁判摘要】国外某品牌拥有者在国内就该品牌注册了商标.但又在国外将该品牌商品授权他人处分。国内经销商通过正规渠道从该被授权人处进口该品牌正牌商品并在国内转售的,根据商标权利用尽原则,该进口并转售的正牌商品不会造成相关公众对所售商品来源的混淆、误认,不构成商标侵权。  相似文献   

12.
朱雪忠 《知识产权》1996,6(1):19-19,38
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违反该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该法第五条至第十五条具体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但是,有些经营者实施的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行为,却不在这些表现形式范围之内,很难直接依照该法来制止。然而,如果这样的不正当行为构成了对他人版权的侵犯,则可以依照版权法的规定追究侵权者的责任,从而达到制止其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目的。 一、制止擅自使用或抢先注册他人的未注册商标行为 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属于我国商标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可以依照该法的有关规定处理。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也将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列入了“不正当竞争行为”中。但是,如果擅自使  相似文献   

13.
联合商标是指一个商标注册人在一个商品上注册几个相近似的商标,并且在该商品上只使用其中的一个,其他的备而不用。这里我们暂且将使用的商标称为主商标。备而不用的商标称为备用商标,事实上,注册联合商标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备用”,真正的目的在于排斥他人在相同或相类似的商品上注册或使用与主商标相近似的商标(即那些备用商标),  相似文献   

14.
商标的价值在于使用,因此,已使用的未注册商标亦应获得法律的相应保护。我国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简称《商标法》)第31条是目前保护未注册商标最为上位的法律条文之一1,在该规定的后半段具体明确了:"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由于对《商标法》第41条第1款的适用进行了限制性理解,因此相应的对《商标法》第31条后半段的理解,我们认为不宜过于教条、僵化,对其适用条件应当适当地放宽。  相似文献   

15.
虚拟市场中的“商标抢注”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商标抢注分成两种类型加以讨论:其一,是在虚拟空间中的抢注,即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商标被作为域名或域名的一部分加以抢注,我们称之为商标的域名抢注;其二,是在现实的经济交往活动中的抢注,未注册商标被其他企业、商家抢先注册的行为,为便于同广义上的商标抢注加以区别,我们把这种抢注行为称为品牌抢注。在本篇论文中,笔者将主要讨论商标的域名抢注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用名人的名字做商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国内,由于法律没有禁止用名人姓名注册商标,因此,用姓名注册的商标也出现了不少。但是将他人姓名注册商标后能否将该姓名据为己有,并且以此来排斥他人甚至该姓名人的使用?如何界定商标的合理使用和姓名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钟立国 《知识产权》1996,6(5):24-26
目前在我国,商标被他人抢先注册的现象十分严重,这既给商标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也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其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商标被抢注的法律原因 造成商标被抢注的原因,除经济上的投机因素以外,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是其主要原因。有关商标法律制度的缺陷,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一驰名商标是在一定市场范围内享有较高声誉的、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与普通的商标相比,驰名商标往往代表着更高的质量或服务,包含了商标所有人更多的投入和商誉,也更经常地受到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假冒仿靠。对于这种企业的宝贵无形财产,世界各主要国家均提供特殊的、优于普通商标的法律保护。我国2001年《商标法》明确了与现有国际规则相一致的驰名商标特殊保护制度,即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不得注册或使用他人未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的商品上不得注册或使用他人已经在中国注册的驰名商标。事实上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是比较全面的,除了《商标法》明确禁止以"复制、摹仿或者翻译"等方式注册或使用驰名商  相似文献   

19.
域名与商标的纠纷最早产生于1995年左右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纠纷越演越烈 ,引起各国的深度关注。我国域名纠纷最早产生于1996年下半年到1997年初 ,比发达国家晚一年左右 ,到目前有关域名与商标争议的现象大量存在 ,一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在互联网上纷纷被他人抢先注册为域名 ,这些纠纷严重地考验着现行的法律体制。一、中国已结及未结域名纠纷案例回顾中国的“域名注册纠纷第一案”是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原告)诉广东新会永安制衣厂(被告)注册Kelon域名”案(“KELON”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相似文献   

20.
“驰名品牌”被迫国际维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我国民族品牌尝试着向海外“走出去”之际,一个尴尬的现实问题突然暴露出来:我国驰名商标频繁遭遇海外企业或个人抢先注册,国产名品“自己打江山,他人坐江山”的局面已初步形成,不少出口商品刚走出国门就碰上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壁垒,海信、大宝、五粮液、狗不理等著名品牌商品都无法在第三国使用其产品商标,不得不走上国际维权的道路。从今年4月初召开的“第99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传出消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商标被海外有关方面抢注的已达2000多起,每年均为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