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院能否依职权追加其他负有赔偿责任的人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如辑同志:我院在审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中,依据案件事实和有关法律规定,发现在该案中负有赔偿责任的人有两个以上,但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只对其中一人即该案刑事被告人提起附带民夺诉讼,对其他...  相似文献   

2.
《天津检察》2007,(6):58-59
有的法院对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积极试行调解,对于被告人积极赔偿、有真诚悔罪表现的,酌情从轻处罚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院受理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的交通肇事案。按照法律规定,我院以刑事附带民事向当地法院起诉。法院先审理了刑事部分之后,在审理民事部分时,按提起方要求民事赔偿总金额的10%收取诉讼费。请问,法院这样做是否有法律依据?被使县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科波裕县人民检察院刑事检条科:刑事附带民事的案件被法院受理后,法院是否应该收取诉讼费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3月ZI日印发的《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第七十六条规定:“公诉案件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人民法院不收取诉讼费”,将公诉案件附带的民…  相似文献   

4.
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赔偿方法宋浩云,赵铁夫在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主体状况和经济状况各异,对如何赔偿,各地作法不一致。本文仅就此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犯罪时和交付审判时不满18岁的被告人,应如何赔偿。在审判实践中,有的法院的作法是:凡犯罪时不满...  相似文献   

5.
自诉案件的刑事部分被撤销后,其附带的民事部分如何处理?编辑同志: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自诉案件时,如果对刑事部分撤案,请问:附带的民事赔偿部分如何处理?另外,如果一方当事人对法院的民事调解决定反悔,而向检察机关申诉,检察机关是否受理?江西省人民检...  相似文献   

6.
司法信箱     
刑事附带民事的原告人能否再次提起民事诉讼?编辑同志:胡甲之子胡乙1997年8月19日被被告人胡丙(未满18周岁)杀害致死,次年7月31日,胡丙被判处无期徒刑。胡甲当时作为原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法院因被告缺乏赔偿能力而判被告人胡丙的法定代理人赔偿胡甲2000元。现胡甲认为赔偿太少,并以独生儿子被杀、自己身体有病和原被告法定代理人隐瞒财产、现有赔付能力为由,再次提起民事诉讼。请问法院能否受理?若能受理,则应由原审中级法院受理,还是由有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受理?请予解答。江西省上高县人民法院罗少平罗…  相似文献   

7.
同一诉讼中刑事附带民事赔偿与刑事赔偿的关系齐贵生,郭晓昌在审理刑事赔偿案件中,常常遇到对同一损害结果受害人既有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权利,又有提起刑事赔偿的权利的情况。法院应该支持受害人的哪一个诉权,是否两个诉权均予支持等问题难以掌握。因此,研究和探...  相似文献   

8.
当前,法院在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对许多问题的处理都因法律规定不甚完善而存在较大争议。其中,因时间先后因素引起的赔偿争议,法院裁判标准更是高度不统一,这对确立和维护司法权威非常不利。因此,探讨此类问题的裁判标准很有必要。下文论及的几类争议均由时间因素引起,为明确和简化主题,笔者将之统称为“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07,(6):1
新闻背景东莞市两级法院在多宗刑事附带民事赔偿的案件中,提倡对民事部分进行调解,并对作出经济赔偿的被告人给予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刑事诉讼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大量增加,被害人赔偿要求越来越高,判决赔偿数额逐年增大。而有关执行工作的一些重要制度尚未建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执行难问题日益严重。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执行难,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执行更是难上加难"。本文作者作为处在审判和执行工作一线的法院工作人员,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执行难问题有深刻感受,进而发现了一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本文根据作者所在的一家区级人民法院最近3年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到位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了该类案件执行的现状、执行难的原因以及解决执行难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刑事附带民事执行难现状的几点对策。希望这些对策的提出,对解决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1997年9月,某县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对汪某某故意伤害案的刑事附带民事判决确有错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的规定,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也以要来伤害赔偿为由提出上诉。中级人民法院在没有开庭审理的情况下,认为原判事实不清楚,裁定撤销一审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发回重新审判。访问:二审法院对抗诉案件不开庭审理合法吗?‘a安徽省肥东县人民检*院吴小平罗鸣吴小平、罗鸡二同志:从你们的来信提供的情况看,二审法院没有对案件开庭审理是不符合刑事诉讼法规…  相似文献   

12.
王鸿晓 《人民司法》2012,(17):28-30
案例:被告人甲因故意伤害一案,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乙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8万元。甲对刑事判决部分没有异议,但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一审判决附带民事部分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以刑事附带民事裁定维持原判,驳回上诉。甲向原审法院提出申诉,被驳回。甲又向上级法院申诉,上级法院经审查认  相似文献   

13.
《四川审判》2002,(6):54-54
有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案,该案于1996年7月20日作出判决,对附带民事赔偿部分判决未确定具体履行期限。2002年7月31日附带民事原告人向法院申请执行。对该案从判决生效到申请执行长达6年之久,是否应当立案?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19条的申请执行期限和法律文书中未确定履行期限的,申请执行的起算时间的理解产生分歧:一种意见认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9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由审判庭移送执行机构执行”。而审判庭移送的案件法律又无明文规定应在什么时间内移送。因此,对于审判庭  相似文献   

14.
陈鹏程 《特区法坛》2002,(71):28-29
随着普法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提高,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也逐年增多。由于《刑法》、《刑诉法》中关于民事赔偿诉讼方面的规定过于原则,使人们对其理解存在偏差,造成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法院的做法不一。下面笔者试就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谈谈自己的浅见,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正记者:从你们法院审判实际看,影响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执行的因素有哪些?朱江:我院审理的一审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均为重大的暴力型犯罪。案件中,被告人多为无固定职业和收入人员,很少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相对于造成的损失来说,被告人不能赔偿全部损失或者根本不能赔偿。同时,刑事被告人被判刑以后,往往要在监狱长期服刑或被执行死刑,很长时间难以或不能赔偿所造成的损失。此外,许多被告人或其家属认为被告人已受到刑事处罚,不愿主动或配合履行义务,甚至转移财产,逃避执行。因此,执行起来很困难,实践中,附带民事诉讼判决的成功执结存在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法院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否支持当事人提出的死亡赔偿金做法不一.有关法院以死亡赔偿金是精神损害赔偿,或认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不支持死亡赔偿金之间接物质损失,或者以被告人没有赔偿能力为由不支持死亡赔偿金的做法,都值得商榷.我国应当在刑事附带民事裁判中统一支持死亡赔偿金的适用,以尽快结束死亡赔偿金在我国附带民事裁判中适用不统一的混乱状况.  相似文献   

17.
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体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实体问题主要是该不该赔的问题和怎么赔的问题。致害人给被害人造成了损害,理应赔偿,因此对该不该赔的问题无须赘述。关键是怎么赔,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问题当中的焦点。第一,应当注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小于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这是由以下两个原因决定的:1.附带民事赔偿起因于犯罪行为使被害人遭受了经济损失;民事赔偿则起因于侵权行为使被侵权人遭受了损失。2.附带民事诉讼的被告人除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外,一般还要付出被剥夺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民事…  相似文献   

18.
一、赔偿范围和标准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实质上包括两大范围,一是案件受理的范围,即解决什么案件可以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赔偿问题,二是赔偿损失的范围,即哪些诉讼赔偿请求应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予解决的问题。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的范围问题。依照《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受理的范围只限于二大类,即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刑事案件和财产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还规定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  相似文献   

19.
一、第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概念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是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刑事部分)和民事诉讼法(民事赔偿部分)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审理终结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确认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依法应负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或者被告人的行为虽不构成...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月31日,《羊城晚报》以《广东东莞尝试赔钱减刑抢劫犯赔偿5万轻判死缓——东莞两级法院希望通过对"赔钱减刑"机制的探索维护被害人的利益》为题,从正面作了这样的报道:广东东莞两级法院提倡对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进行调解,对赔偿的被告人给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