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一天在初一A班上课,我让同学们比 较一下初中的学习生活与小学的学习生活有 什么区别。有的同学说初中的自习课多,有的 说初中的上课时间比小学长,等等。下课时, 没有发言的班长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这节 课上得没意思。小学和初中的区别你一讲不 就行了,不需要让同学们说。"  相似文献   

2.
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围在一起闲谈,其中一位唉声叹气地说:“可惜我父母不是大学生,也不是老师,否则我的学习成绩也会好的。”有的同学立即附和,但也有的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一个人成才与否,并不完全在于父母文化水平的高低。父母有文化的,未必能考上大学。反之,工农子弟也不会都是文盲。只要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终究会成才的。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天下午,芝芝报告说3天前她皮箱里的150元钱丢了。一听这事我心里就发怵。钱丢了3天,她又提供不出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我该怎么办?走进教室我特意问同学们:"你们说,这事老师该‘追查’呢?还是‘不管’呢?"同学们有的说管有的说不管,在这场激烈的争辩中,一向爱管闲事的娜娜不知为什么格外淡定。她以前曾到小商品市场顺手牵过羊,也曾偷过同学的钱。难道这钱  相似文献   

4.
沈哥:说到“奥运”,沈哥我是盼了多年。打小就听爷爷讲,中国有个李长春单刀赴会参加奥运却败走麦城。从那会儿起就想着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办回奥运会。这可不仅是我个人的念头,这几乎成了每  相似文献   

5.
化改革的胜利,这当中有个如何认识、处理、对待“有情”与“无情”的问题。有的说,改革改到我头上来了,太无情了。有的说,下岗下到我头上来了,太无情了。有的说,减人增效打了我的饭碗,太无情了。有的说,深化改革,金饭碗变泥饭碗,现在什么饭碗都没有了,太无情了。有的说,深化改革,把社会主义优越性都改掉了,不给老祖宗们留面子了,太无情了,等等。  相似文献   

6.
我在哲学课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引用了一些谚语、成语、俗语、警句、格言、寓言、诗词等,通过它们来阐明哲学原理,将深奥的哲学原理通俗化,收到了较好的授课效果。在讲授“每一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有一定联系”这一原理时,我先问同学们:“为什么有时田野里的草或庄稼会摇动?”同学们自然会说:“这是由于风吹的缘故。”风吹草则动,风平草则静。从这里可以看出“风吹”与“草动”是密切联系着的。接着我引导同学们将“风吹草动”中所包含的道理推广开,并联系“一石激起千层浪”、“水涨船高”、“药到病除”等,让同学们  相似文献   

7.
马上就要期末统考了。我在一个理科班上完最后一课后对几位班干部说:今后一段时间你们就不上政治课了,把时间拿来搞统考科目。没想到他们却说:我们很喜欢上政治课。同学们也一样。不信,你搞一次“民意调查”。下课时,我就以“我对政治课的一点看法和建议”为题,搞了一次“民意调查”。果然,正如学生干部所言,学生十分喜欢政治课。不少学生都不约而同地写到:“政治课很有趣。”“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成长都很密切。”等等。而且有的学生就直接写上“我们要求上政治课”、“政治课时太少”等。当然这也并非偶然。这看似偶然的背后隐藏着…  相似文献   

8.
当代教育专家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教育新理念,意在用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排除心理障碍,激励学生继续走向成功。我对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源于一次课堂教学。那节课讲的是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感悟知识,提高能力,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这是我两个多月前在科信手机城买的手机,但它现在因质量问题已不能正常使用了请同学们帮我出出主意,如何维护我——作为一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手,帮我出谋划策。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的那家手机城…  相似文献   

9.
听过几节语文课,老师讲完诗歌后要求学生仿写,效果挺好,政治课可否借鉴一下呢?在讲哲学“实践决定认识”这个内容时,我就让学生仿写了一次。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看书中介绍的事例,然后将此事例列成几个填空题:天文学产生于______的需要;力学产生于______的需要;孙子兵法产生于________的需要。我说,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大家根据书中内容进行仿写。很快同学们就纷纷举手要求发言。一个学生说“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需要产生的”;一个学生说“邓小平理论是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产生的”;又一个学生说“八荣八耻…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呢? 有的说:“神话是原始人好奇轻信才发生。”有的说;“神话是某种思想状态的产物。”有的说:“神话为宗教观念所产生。”……以上各说有一共同特点,就是将神话仅仅归结为一种观念、思想、心理的产物。我认为神话是一种意识形态,意识形态的产生,不能仅仅归结为一种观念、思想、心理,应该追溯到它是物质基础的反映,是物质基础上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1.
最近,由于学校工作的需要,我重新担任高二(6)班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和这个班曾经有过半年的接触,相隔一年多了,学生还能接受我吗?我有些忐忑地走进教室。其实,对于这堂课的内容,我心里是有底的。课前,我已经做了精心的准备,包括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设置问题情境讨论,怎样板书等等,只是对学生的情况还不甚了解。课堂提问时,我每点到一个学生的名字都会发现,那个学生眼睛一亮,不易察觉地一惊,才站起来侃侃而谈,充满了自信与骄傲。而伴随他站起来的是下面学生的小声议论:“怎么老师知道他名字”,“老师还能记住……”我微笑地面对他们,仔细倾听着…  相似文献   

12.
教具的妙用     
我在讲述《思想政治课》第一册(上)“货币的来龙去脉”一节时,三次使用教具,三次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一开始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我从身上掏出一张面额10元的人民币,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们回答不一:有的说是“10元钱”;有的说是“人民币”;也有的根据我这一节所要讲的内容说是“货币”;当然也有一些课前预习过的学生说只能叫“纸币”而不能  相似文献   

13.
同学们的发言很真实也很生动。读后深思,我想,同学们要和家长成为“知心朋友”就有一个最应该议论和沟通的话题——追求。 陈婷婷同学问得好:“有房子、有车、有钱那又代表什么?”范玲燕同学也问得好:“你周游世界又是为什么?”这些问号是有内涵的。有同学还说:“最重要的是做自已理想做的事”。实际上这是在提问:人生在世究竟应当追求什么?是金钱?是文凭?是享乐?还是另有更高的境界?这既是现实话题又是长远话题,花时间值得。我建议同学们跟家  相似文献   

14.
一点点     
在我从事教育事业17年来,真正接触弱智学生只有两年,在这两年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培智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天壤之别。记得刚调到淮南田区五小不久,一天校长对我说:“培智班老师请假,你去代几节课行吗?”我嘴上说“行”,实际上我很胆怯,两腿直打颤。因为在我来到这所学校前曾有许多教师对我说:“那个学校有个傻子班,你去了看看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回来给我们说说。”但当我一走进培智班教室。只听一声响亮的“起立”,同学们都站起来  相似文献   

15.
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与著名舞蹈家资华筠同是全国政协委员,因常在一起开会而相熟悉。2002年春季的一天,同时参加政协会议的孙冶方听说资华筠是著名学者陈翰笙的学生,就对她说:“你的老师是我的引路人。我是在他的影响下参加革命并且对经济问题发生兴趣的,我很感谢他。”  相似文献   

16.
漫画与幽默     
游泳课拉吉先生第一次上游泳课。一小时后他对教练说:‘哦想,今天是不是就练到这儿吧!”“为什么?”“我实在喝不下去了。”最后一张警察拉住一辆超速行驶的邮递车,司机怀着能够被从轻发落的希望解释说:“您知道,我正赶着送完最后一张报纸。”“真是太巧了,”警察说,“我也正赶着送完最后一张罚款单呢!”穷孩子彼得的妈妈告诉彼得说:“在学校里应谦虚、谨慎。要说我们家里很穷。”学校里,老师让同学们写作文《我的家庭》,下面是彼得写的作文:“我叫彼得,我家里很穷,我的父母很穷,家里的花匠、厨师也很穷,我家里所有的仆人…  相似文献   

17.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所大学。在快下课时教授对同学们说:“我和大家做个游戏,谁愿意配合我一下。”一女生走上台来。教授说:“请在黑板上写下你难以割舍的20组人名。”女生照做了。有她的邻居、朋友、亲人等等。教授说:“请你画掉一个这里面你认为最不重要的人。”女生画掉了一个她邻居的名字。教授又说:“请你再画掉一个。”女生又画掉了一个她的同事。教授再说:“请你再画掉一个。”女生又画掉了一个……最后,黑板上只剩下了3组人名,她的父母、丈夫和孩子。教室非常安静,同学们静静地看着教授,感觉这似乎已不再是一个游戏了。教授平静地说:…  相似文献   

18.
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的党委班子团结并没有产生力量。他们有的团结很庸俗,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班子有“凝聚力”但无战斗力,工作无成绩;有的把哥们义气带入党内,相互之间表面上很团结,但却集体违规“闯红灯”,团结成了“结团”;有的团结缺乏原则性,明知个别人有问题,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似文献   

19.
老同学L君,在国有公司独当一面,假日里看望老领导,回来似有点郁闷。原来是受到提醒——注意防止“小圈子”。“说是要注意苗头性现象呢,还说是转达好几位职工的意见,竟这么严重?”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管理     
在几近新千年到来的一个下午的《管理学》课堂上,一位学生问我:老师,再过几天就跨入2000年,您能不能说一点“世纪感慨”呢?我说:站在跨世纪的门槛上,回首以往,窥探未来,和同学们一样,我心中自然也有万千感慨。但此刻,作为一个讲授管理学的教书匠,我更想“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地说一句:“学点管理学,大有裨益。”“哈哈……”一阵开心的大笑之后,我反问同学们:有人说,19世纪乃经济学家大受欢迎,20世纪是管理人才更受青睐,21世纪将会是管理加科技(知识)英才大显身手的时代,此话可否当真》除了几位不出声者,其余同学都肯定道:可以当真。  《中国妇运》编辑部让我在2000年继续为姐妹们提供一些文字,我想从这篇《什么是管理》开始,陆续介绍一点管理学内容,衷心期望能使读者朋友感到“有所裨益”,也欢迎大家提出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