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云静  彭顺勇 《求索》2012,(3):252-253
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湖南自治运动"是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民主宪政运动之合力的结果,是两派变革社会、实现政治主张的历史必然选择。"湖南自治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的关系看似无奇,实则密切:一定程度上为武昌首义的成功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人才基础;辛亥革命后,这场运动又在其推动下经历了发展、高潮,又迅速走向消亡。"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是清末民初各派政治军事力量博弈的结果,是对湖南立宪派和革命派追求民主宪政的承重打击,也暴露出运动自身的诸多历史局限。反思中国民主宪政发展路径中的这段重要历史,我们或可发现,辛亥革命和近代中国自治运动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中国的民主宪政只有在维护中央权威,提升大多数公民政治素质,具备足够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从1905年清政府派遣五大臣赴外考察宪政,“以期择善而从”,1906年清政府“仿行立宪”,中国政治的发展就被纳入到了宪政的不归之路。2004年,我们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中国的宪政整整历经了100年,百年的宪政之路可谓几多欢乐几多愁,盘点百年积淀的宪政资源,对我国进行政治制度创新,建设宪政民主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宪政作为人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之后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宪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面貌特征,甚至我们今天熟知的宪政"限制政府权力"的特征也仅仅是宪政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关注点,将西方"宪政"简单地等同于"限政"不符合西方宪政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4.
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5.
李琼  胡赣栋 《人民论坛》2013,(2):136-137
宪政是中国近百年来国家建设的不懈追求。由于我们对宪政的理解以及外在社会政治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宪政在我们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并非很近,甚至渐远。造成宪政追求困境的因素多样,文章以宪政意涵和模式为出发点来分析中国近代宪政追求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关于毛泽东宪政思想的研究,我国学界主要在毛泽东宪政思想的变迁及其内容、毛泽东宪政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特点、毛泽东在具体问题或具体理论中的宪政思想以及毛泽东与邓小平宪政思想的比较等方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民主宪政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成果。在我国 ,民主宪政是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于 195 4年制定了第一部宪法 ,开始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的建设。但是 ,从反“右”扩大化 ,到“文化大革命” ,宪法虚无主义、法律虚无主义盛行 ,使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宪政建设的进程一度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 ,我国加强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1982年宪法颁布后 ,国家权力的运行逐步走上了法制轨道 ,人…  相似文献   

8.
何景春 《人大研究》2004,6(5):19-23
195 3年 9月 18日的毛、梁交锋事件在许多方面不能说没有肇始和发轫的宪政意义。分析这一宪政事件 ,对于研究特定的民主宪政的实践形态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宪政是一种以宪法为依据的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的宪政制度不仅受当时当地经济基础的影响,而且与其所有制、经济体制、民主制度等因素息息相关。童之伟的宪政理论研究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揭示了所有制、经济体制、民主制度与宪政制度的内在逻辑关系。他的创新思维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他的宪政思想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迪,为我们研究民主宪政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十六大所确立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为建设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宪政国家指引了方向。十六大报告的主旨将在六个方面对宪政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康社会初步奠定宪政的社会基础 ;扩大基层民主是宪政建设的立足点 ;完善财产制是对宪政经济基础的巩固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宪政必备的两个要素 ;解决“三农”问题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宪政实施的社会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1.
宪法与宪政     
宪法是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 ,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 ,以民主政治为核心 ,以法治为基石 ,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是宪法的内容和实施 ,宪法是宪政的表现和依据 ,宪法和宪政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 ,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 ,但宪政范围比宪法更为广泛 ,宪法以外的政治范围也属宪政范畴。宪法是宪政的必要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所在 ,是宪法规范及其原则和精神与政治实践的统一。宪法是宪法典、…  相似文献   

12.
宋思运 《前沿》2009,(10):3-5
现代政治文明乃是宪法秩序或宪政文明,在一个宪政国家里 ,所谓政治文明建设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宪法和宪政的问题。而从宪政的基本要素即民主、宪法、人权、自由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宪政社会的实现的保证是基于对于权力的限制,舍此,便是非宪政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宪政秩序是一个常用的概念,而对它的理解却多有不同。文章试从“宪政”和“秩序”的概念入手加以分析,进而对宪政秩序的内在含义进行初步探究,从而对宪政秩序的概念进行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时期的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平 《长白学刊》2000,2(5):73-75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时期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的实际领导,并使其构成抗战时期民主运动的重要内容。第一民民主宪政运动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创造了最佳契机,取得了重大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党是在西方近代政党政治大潮的涌动下产生的,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国情因素,促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政党政治的诸多特点,其中尤以"以党建国"和党治为标识。中国政党政治的特质带来了成功,也留下了教训。中国应在借鉴和吸收政党政治所应遵循的宪政民主基本原则的同时,立足于本国社会政治关系的实际,顺应民主法治发展潮流,以改革创新的勇气,走出一条既体现民主法治精神,又符合本国实际的政党政治之路。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入宪法 ,标志着我们正朝着法治或宪政的道路上走。然而 ,中国近百年宪政史启示我们 :在当代 ,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迫切需要加紧中国公民宪政意识的确立。因为宪政建设之难 ,既受制于制度之设计 ,更取决于公民宪政意识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时期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并使其构成抗战时期民主运动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创造了最佳契机,取得了重大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18.
做完这期关于乡镇人大工作报道的策划,记者和编辑感到还有很多话要说,为此,本期“时事访谈”栏目,又特邀了三位嘉宾围绕这个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三位嘉宾畅所欲言,言简意赅。黄远固教授称,“与民主宪政的要求相比,乡镇人大在制度设计上,我们深感还存在疏漏,最明显的譬如乡镇人大闭会期间权力机关缺失问题。”他的话值得我们思考;曹均绵主任称应进一步提高乡镇人大代表素质,搞好即将要进行的换届选举,使我们的“草根民主”更名副其实;曾兴容作为基层人大工作者的代表,称“做好乡镇人大工作,要进一步提高争取党委领导和支持的能力”,这道明了人大工作的成效与党的领导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只有牢记这一点,人大工作也才会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艾国 《人大研究》2004,2(3):28-30
在民主立宪国家中 ,公民民主宪政观念的发育程度对于该国的民主宪政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民主宪政观念本是西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而非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所固有。鸦片战争后 ,民主宪政观念始在中国传播。由于种种原因 ,民主宪政观念在我国始终是少数人的观念。我国的大多数公民并未形成自己的民主宪政观念 ,有些公民甚至对宪法缺乏起码认知。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民主宪政建设 ,已经成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的最大障碍之一。影响我国公民民主宪政观念发育的因素很多 ,如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传统等等。经济基础与民主…  相似文献   

20.
佟德志 《思想战线》2006,32(5):21-26
在改造英国议会主权的基础上,美国形成限权宪法的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之一在于以司法机关制约立法机关,形成司法审查的制度,但亦造成民主性困境。宪政与民主之间的张力凸显了美国宪政文明的二元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