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宋思运 《前沿》2010,(3):45-48
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价值,而和谐社会秩序的供给路径是多方面的。法律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主要方式,政府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现实选择,社会自治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内在趋势,传统习惯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特殊形态,道德是和谐社会秩序供给的整合基础。  相似文献   
2.
宋思运 《前沿》2009,(9):6-9
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价值,自由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而秩序与自由有机统一,则是和谐社会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实现自由与秩序的动态平衡,即在秩序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对自由的保障,则是社会实现和谐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正言若反"是老子思想重要的特征,"正言若反"的实质就是老子所说的"正言"与世人的一般认识"若反"。"正言若反"作为一种思想现象,其背后隐藏着老子独特的、与世人一般具有的"求异"思维相反的"求同"思维。"求同"思维及其所决定的"正言若反"不仅来源于老子独特的"道"世界观,更直接决定了老子独特的"德"价值观、"弃智"认识观以及"无为"实践观。  相似文献   
4.
5.
宋思运 《前沿》2013,(19):56-58
在哲学的整体面貌上对马克思和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不仅可能而且必要,在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三大方面进行整体分析和深入比较研究,对于老子哲学现代化以及马克思哲学中国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已成为中国大学普遍的价值追求。在校园文化视野下,大学校园的和谐主要取决于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三大要素及其内部的和谐。为此,要分别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和谐、约束与激励的和谐、批判与构建的和谐,以推动和深化和谐大学校园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求同"是老子思想的特质,"求同"决定并体现着老子思想的整体面貌、逻辑结构以及价值取向,"求同"是老子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求同"是"道"的根本要求,"求同"是"无"的逻辑必然,"求同"是"德"的价值主旨,"求同"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线索和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论和谐视野下的社会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赖于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社会转型及其带来的秩序短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动因,稳定、多元的社会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秩序的多方有效供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宋思运 《前沿》2009,(10):3-5
现代政治文明乃是宪法秩序或宪政文明,在一个宪政国家里 ,所谓政治文明建设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宪法和宪政的问题。而从宪政的基本要素即民主、宪法、人权、自由的分析中得出结论:宪政社会的实现的保证是基于对于权力的限制,舍此,便是非宪政的社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