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深刻分析和中国对外关系实践的科学总结,深入研究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对理解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形成是与当代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背景分不开的。在国际背景方面,从70年代末开始到80年代,国际形势打破了二战后长期以来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世界两极政治格局,进入了复杂多变、发生重大历史性转变的时代。邓小平以其深邃的眼光和超人的洞察力,在对…  相似文献   

2.
闫晓荣 《前沿》2001,(4):18-2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切 ,都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密不可分。作为当代杰出的国际战略家 ,他审时度势 ,高瞻远瞩 ,在创立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 ,既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关国际战略的理论 ,又注重开拓创新 ,从而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当代国际战略体系 ,他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以及跨世纪中国的国际定位 ,都从全新的角度为确定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和平与…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与广西》序言赵富林我们党卓越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也是继毛泽东之后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的一位伟人!国际友人和世界各国人民对邓小平同志有过许多赞颂。但是,不论外国人怎样称...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国际观及其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对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的深刻分析和中国对外关系实践的科学概括,是一个完整、丰富、科学的思想体系。深人研究这个思想体系,对理解当前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我国的对内对外政策,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际国内背景邓小平的国际观及其外交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与当代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背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二战以来长期一统天下的是以美苏冷战为特征的世界两极政治格局,而从70年代末开始到…  相似文献   

5.
展望2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邓小平国际关系思想学习笔记石斌我国理论工作者已经从国际政治学、外交学、战略学等角度集中学习和研究了邓小平对中国外交战略和若干重大国际问题的思考和论述,取得了丰硕成果。笔者主张进一步从国际关系学层面上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国际关...  相似文献   

6.
吕斌  栾雪飞  孙海杰 《前沿》2010,(5):26-28
邓小平对国际战略的谋划和对中国现代化的构建,是其中国发展战略的内外两方面。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多极化的世界格局趋势,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科学认识世界战争问题,警惕西方国家针对中国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邓小平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构建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公民素质的完整的体系,科学回答了中国现代化必须回答的问题;后邓小平时代的党的领导集体丰富、完善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和现代化构想。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3,(2)
邓小平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当代中国人的命运.解读邓小平的政治生涯及其行为逻辑,就是解读当代中国、解读个人命运背后的历史变局. 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权威巨著《邓小平时代》,是对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的全景式描述.作者对邓小平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进行了深层分析,并对中国改革开放史进行了完整而独到的阐释.书中涵盖丰富的中外档案资料和研究成果,以及为数众多的作者独家访谈.对中美建交、华国锋历史评估、改革开放的幕后曲折、邓小平和诸多当时关键人物之关系、香港问题、邓小平南巡等重大议题均有详述及剖析.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了国际国内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创立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体现了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一般规律,与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某些内容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然而,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主要是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更多地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的特殊规律,因而与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超越了当代西方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通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从灾难中引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快车道;通过提出正确处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准则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为基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当代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由此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胡锦涛同志代表中央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做了全面阐述,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是其中两  相似文献   

12.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3.
"腐败"分析与"教育恶化"的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本该是公平公正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理应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接受国民教育的合法权利。然而,当腐败渗进教育领域后,教育的公平公正被打破了。教育寻租,即为某些分管教育和学校的管理者利用手中的权力,假以各种手段谋取个人的种种好处。如,子女入学,学历与职称的评定等等。这些已构成了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教育腐败不满的重要社会原因之一。教育寻租的表现形式及其来龙去脉究竟如何?本刊特邀4位专家对此进行理论分析,以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讨论。——主诗人:任建英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和倡导建立"和谐社会"是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在内政外交上面提出的两大战略任务.本文对"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思想的提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内涵与本质,"和谐世界"思想与我国一贯外交政策的关系,"和谐世界"主张与西方国家提出的规范理论的基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警务技战术,是建立在良好身体素质基础上的通过训练形成的合理的克敌制胜的方法。警务技战术训练既是能力、技巧和策略的训练,也是执法水平的训练和塑造人民警察形象的训练。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后备人才、提高人民警察自身素质、加强公务队伍建设、进行警讯国际交流的重要阵地。警务技战术教学在公安院校教学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公安院校学员对警务技战术的学习也非常重视,同时警务技战术教师既是人民教师又是人民警察,这就要求警务技战术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技战术素质,正确处理好"务"与"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的互惠、互利、互制给现行大众传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尽快营造良好的大众传播环境,制造"绿色"社会流行氛围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及社会发展之必须。而提高全民审美情趣,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把握传播、流行主流是实现大众传播与社会流行健康和谐互动互补的高境界。  相似文献   

17.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国学,就其"源"而言,我们可以说,先秦诸子之学,是"国学"演变发展的活水源头;与此相对应,先秦以降,儒、道、佛等学派思想的演进,催生出一系列前后相继的学术思潮,如汉初黄老思潮、两汉尊儒思潮、东汉反神学思潮、汉魏道教思潮、魏晋玄学思潮、隋唐佛学思潮、宋明理学思潮,以及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潮等等。这八大思潮,前后相继,奔腾向前,组合成"国学"发展演变的汹涌潮流,构成了"国学"发展的宏伟画面。  相似文献   

19.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近年来发展迅猛,江浙沪等地公安部门初步实现了跨区域信息共享,标志着我国第一个信息高地已经崛起。相比之下,那些情报主导警务改革进程缓慢的区域慢慢成为信息洼地。如果把犯罪比喻成流水,它从信息高地向信息洼地流淌的趋势,会随着信息高地与信息洼地之间落差的逐渐加大而越来越明显。因此,全国各地公安部门保持良好的协作机制,东西支援、大小城市联手、城乡结合是促进我国情报主导警务改革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