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古月 《新湘评论》2005,(3):28-30
公务接待不用自己掏腰包,消费起来没有标准.随意性大:外面来了人,一定要尽可能高规格地接待.用餐,送礼,娱乐……这不仅造成了严重浪费,而且形成一个很大的黑洞,使相当数量的国家和集体资金以“公务接待”之名被私人所挥霍,借公务之名以权谋私的现象也得以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2.
《北京支部生活》2014,(8):20-21
3月18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国内公务接待费报销凭证应当包括派出单位公函、公务接待审批单、财务票据和公务接待清单。没有接待清单,国内公务接待费不能报销。公务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接待场所、费用以及接待陪同人员情况等内容国内公务接待费资金支付应当采用公务卡或者银行转账方式结算,不得以现金方式支付。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批奢华公务接待员败坏党员公共形象。文中分析了公务接待奢华之风流行的症结及原因,也指出了奢华公务接待的危害所在。那么,究竟该如何狠刹奢华公务接待的不正之风呢?依笔者之见,我们不妨试一试"以权压人"的办法。我们知道,奢华公务接待多数发生在下级接待上级的时候,平级之间的接待一般犯不上那么铺张,领导奢华"接待"群众的个例虽然不是前所未有,也几乎是凤毛麟角。可见,奢华公务的接与待、接待奢华程度的大与小,都与接待对象的身份有着密切关系,且职位和地位都至少是"略胜一筹"的。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4,(22):28
(续20期)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第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党委、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按照当地会议用餐标准制定本级国内公务接待工作餐  相似文献   

5.
《学习导报》2015,(4):28
第二十一条党政机关应当严格执行国内公务接待标准,实行接待费支出总额控制制度。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标准安排接待对象的住宿用房,协助安排用餐的按标准收取餐费,不得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费用,不得以举办会议、培训等名义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建立国内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如实反映接待对象、公务活动、接待费用等情况。接待清单作为财务报销的凭证之一并接受审计。第二十二条外宾接待工作应当遵循服务外交、友好对等、务实节俭的  相似文献   

6.
正据10月21日出版的《北京青年报》报道,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近日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县委书记陈行甲披露了一个仅有20多名职工的乡镇财经所的接待开支:一年中购买了22万多元的柑橘、33.8万元的土特产。这些数字震惊了在场的1000多名与会干部。两年前,某个偏僻乡镇也曾被曝光每年的公务接待压力不小,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客人,最多一  相似文献   

7.
《新湘评论》2014,(22):28-28
(续20期)禁止在接待费中列支应当由接待对象承担的差旅、会议、培训等费用,禁止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禁止向下级单位及其他单位、企业、个人转嫁接待费用,禁止在非税收入中坐支接待费用;禁止借公务接待名义列支其他支出。  相似文献   

8.
正据统计,全国已有18个省份发布了本省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公函制、禁烟酒、接待标准量化细化成为各地公务接待管理的共通点。接待谁接待一律实行公函制在18个省份的管理规定中,"公函制"成为公务接待的基本准则。国家工作人员的休假、探亲、旅游以及个人接待活动不属于国内公务接待范围,如因公务外出需要接待单位接待的,派出单位需发公函告知接待内容、时间、行程、人数和人员身份。"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不予接待"成为各省份的管理共识。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遵化市纪委、监察局针对公务接待下发通知,在规范接待地点的基础上,自5月份起,该市公务接待一律实行实名制。每笔公务接待费用须附详细清单,注明时间、地点、客人名单、陪餐人员名单存档备查。同时,每月接待费用总额要报市纪委备查。  相似文献   

10.
《先锋队》2011,(8):64-64
“画外音”:作为“三公消费”之一的公款吃喝,每年的开销是一个天文数字。群众的疑问是,一顿饭咋能吃掉普通百姓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公款吃喝到底带来多少效益?如此宽松的公务接待制度,又给多少私人消费留下空间?无论如何,公务接待都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而应当接受公众监督,给公众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11.
公务接待是人们在社会公共事务中所进行的联络、接洽、招待等活动,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为了克服和纠正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的错误倾向,近年来,中央、省、市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止奢侈浪费、规范公务接待的规定。落实这些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管理,创建节约型社会,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当前公务接待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超范围接待,项目五花八门。主要表现为娱乐项目公款接待、变相送礼公款接待、私人开支公款接待。二是接待标准趋高不下。有的单位在接待时只讲高标准不求高效益,根本不计成本。三是…  相似文献   

12.
廉风     
《先锋队》2014,(3):6-7
山东:没公函不接待没清单不结算 《山东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近日正式对外公布。《办法》在中央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两项制度,即实行公务接待公函制度,建立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公函约束的是派出单位,清单约束的是接待单位。没有公函不接待,没有清单不结算。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日,《中央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实施。一场改进机关作风和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全面展开。武汉市从2005年11月就开始进行了规范公款接待的试点改革,成为规范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的先行者。除了公示制的推行,武汉市将在2007年从源头上治理和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武汉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机关党委副书记何孝齐停顿很长时间,用来回忆去年用公款招待客人的次数,之后发现,“好像一次也没有。”2006年10月12日,武汉正式开始在市所有党政机关内,统一推行公款接待用餐公示制度,要求公款…  相似文献   

14.
龙太江 《党建文汇》2006,(12):38-39
日前,根据中央要求出台了关于国内公务接待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严格遵守。这是国家规范公务接待,预防和治理公务接待中腐败现象的新标尺。 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门,公务接待明显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成为一种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到了需下大力气加以规范和改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周口市日前出台《公务餐饮接待管理暂行办法(试行)》,规定在乡镇"公务灶"接待每人每餐不得超过25元,在城区机关"公务灶"或社会营业性接待场所每人每餐不得超过35元,一律不得上酒;没有《公务餐饮接待登记单》的,其开支费用不予报销。周口市、县纪委还组织不同形式的监督检查69次,对13部涉嫌违规的公务车辆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曝光和通报批评,党政纪处分及组织处理并追究领导责任13人,追究领导班子7个。(据《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6.
支树林 《党课》2006,(7):57-57
据报载,宁波市北仑区有个关于村级公务“零接待”的明文规定,乡镇干部下村工作,到了吃饭时间,要想让他们吃招待宴,那是不可能的,都得自掏腰包或返回本单位吃饭,因为村中实行了公务“零接待”制度。笔者看后,不禁为之击掌叫好。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规范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指出,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用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高档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旅游和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参观,不得组织到营业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6日的《半月谈》刊发了《基层干部公务接待悲喜录》。文章指出,公务接待正成为基层干部的"重要工作之一",部分有旅游资源的乡镇,基层干部每年有150天忙于接待。在南方某县级市,有官员甚至提出了"接待就是生产力"的口号。读罢此文,让人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相似文献   

19.
什么"盛宴"被亮红牌河南省信阳市一家单位的28名干部职工,去年因为吃海参被全市通报批评。《中国纪检监察报》的报道说,这家单位在接受另一单位公务宴请时,桌上有海参等高档菜品,当次宴请共消费3478元。信阳市纪委通过公务接待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约谈相关责任人并给予相应处理。这家单位的负责人事后后悔不已:"丢人丢大了!"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3):70-70
在许昌市,乡镇接待上级检查指导人员,一律安排在乡镇机关“廉政食堂”就餐,用餐标准每人不超过30元,禁止烟酒,各乡镇不得巧立名目到赢利性餐馆进行公务接待。目前,许昌市78个乡镇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分别对机关食堂的厨房设施进行改造或修建,全部具备了工作人员就餐和公务接待的条件,预计全市乡镇一级每年可节约接待经费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