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裘斌 《理论探讨》2007,42(3):31-34
当前中国农村基层政治信任构建的滞后性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直接导致农民对政治的冷漠,影响到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也不利于农村法治秩序的建构,并对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农村基层政治信任的构建,是新时期农村政治文明建设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当前,我们需要着力构建乡村和谐的政治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积极推进农民的政治参与;教育干部进一步树立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使干群关系逐渐走向和谐,从而夯实农村基层和谐政治关系的信任基础.  相似文献   

2.
构建西部和谐农村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构建西部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构建西部和谐农村。为此,要加快西部农地产权制度、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及县乡改革;实行农民及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免费的政策,改进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再造秀美山川工程监管力度,消除工作中存在的不实、不公等因素;优化西部农村计生政策,改进农村计生工作;加快西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解决农民生产和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3.
和谐农村是中国社会和谐的基础。农民是和谐农村建设的主体。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阶段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是:农民民主政治意识淡薄;思想道德行为失范;封建迷信思想抬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滞后。因此,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要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成员的整体素质;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4.
探索我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应把社会质量理论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融合到实践中。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当前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影响了社会质量的经济保障机能;价值观念共享机制的缺失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凝聚力;社会关系的系统性排斥制约了包容性文化的建构;文化主体的参与局限阻碍了其权能的实现。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应多途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综合配套的文化投入机制;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构建和谐文化的思想共识;促进多元文化认同,建设包容性文化;强化农民的自主意识,实现文化主体的增能与赋权。  相似文献   

5.
规避农民的非制度性政治参与,对于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政府治理的视角出发,应从五个方面对现有机制进行改革,即: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保障农民政治参与条件;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意识;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拓宽农民政治参与渠道.通过对现有机制的改革,完善农村基层治理,规避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促进和谐农村的全面构建.  相似文献   

6.
李恩  李赫 《学理论》2009,(17):93-96
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终极目标和内在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为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精神支柱、主要途径、制度保障、卫生安全和可持续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和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获得农民群众拥护与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经济上要组织领导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和实现共富;政治上要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文化上要组织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上要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生态环境上要实现村容整洁,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农村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完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是保证农村农民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了基本条件。构建和谐农村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农村社会养老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增加国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可信,可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9.
张屹立 《学理论》2010,(26):30-32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全新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思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目标取向是由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和谐、农村居民之间关系的和谐、农村社会秩序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构成的完整体系。这一目标对我国乡镇政府能力提出了挑战,促使我国乡镇政府加强能力建设。为了提升我国乡镇政府能力,应着力做到创新乡镇政府的管理理念;理顺体制,健全乡镇政府权能;建立乡镇政府与以农民为主体的乡镇居民的良性互动关系;努力推进乡镇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汤维建 《团结》2006,(4):35-3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法治化是必由之路。通过农村的法治建设,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解决农村的各种纠纷,维护农村的稳定,构建农村的和谐秩序,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在新农村法治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法律服务组织机构为农民提供完备的法律服务,将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变为农民现实的利益。加强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农村基层法律服务的基本功能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素养,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农村法律服务对于建立农村法治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可能存在有…  相似文献   

11.
何宇  舒永久 《学理论》2010,(12):12-13
构建充满活力的和谐农村,必须拓宽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空间,引导农民这一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其政治愿望和利益诉求,使农民在有序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建立新的和谐关系。在分析了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特点,结合构建和谐农村的背景,从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及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农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转换思路 创新机制 推进新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新 《民主》2006,(8):22-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建设农村文化就是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潮的到来,有必要认真总结农村文化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研究和遵循农村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时俱进地更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机制,以人为本,切实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效,全面发挥文化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传播知识、凝聚人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  相似文献   

13.
彻底改变部分农民的贫困状态,是促进农业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战略任务。切实解决农村反贫困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制定农村反贫困战略、牢固确立城乡均衡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努力营造农村和谐发展环境、加快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4.
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共同治理背景下研究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的特征和运作模式,指出: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有相当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准公共服务、表达农民利益和让成员有归属感三方面。同时,文章分析了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进程中,规范与引导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的措施,即完善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的管理,规范并引导体制外农村民间组织向平等利益集团发展。为此,政府必须提高制度创新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以有效回应农村民间组织,促进和谐农村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农业税的废除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采取的重大惠农举措,对于我们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取消农业税前的税费尾欠成为当前农村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妥善处理农村税费尾欠,对于化解乡村债务、均衡农民税费负担、构建和谐农村,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构建农村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城镇社会的和谐与农村社会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镇社会和谐。构建农村社会和谐要明确目标,重在建设。  相似文献   

17.
和谐视角下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必须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满足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员干部执政为民意识;强化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综合素质,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主体意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主体素质的内在要求。本文在对农民主体意识的实然现状及其原因做了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从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物质基础;弘扬先进文化、培育主体精神;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农民权益等四个方面探索了农民主体意识构建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19.
洪锋 《各界》2008,(10)
新农村建设是新世纪我国构建和谐、协调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不仅要解决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物质文明建设水平,还要在农村建立现代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文化生活、农村体育建设、农村体育经济的发展,将是新世纪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也将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将成为农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将是促进农村体育消费增长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推动资本下乡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解决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克服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现实选择。在下乡资本较为普遍的农村,下乡资本、农民和农村基层政府之间构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主体复杂关系网。构建乡村振兴中多主体和谐关系,就是要按照"亲、清"原则构建下乡资本和农村基层政府之间的和谐关系,按照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下乡资本和农民之间的和谐关系,按照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要求构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构建一套能够确保多主体和谐共处的制度和体制机制。只有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相互之间和谐相处和良性互动,才能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进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