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霄 《检察风云》2010,(24):71-71
2010年11月21日,中央电视台又在《经济半小时》播出了一个强制拆迁的新闻,题目是“一个女人的燃烧瓶和政府铲车的拆迁大战”。  相似文献   

2.
房屋拆迁法律问题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房屋拆迁法律的概况前几个月.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案例震动了全国,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房屋拆迁法律问题的重视和思考,这也暴露出房屋拆迁现行相关法律在实务中存在着很多缺陷。现行房屋拆迁法律规范主要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年)和一些相关的行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10,(3):10-11
名嘴李承鹏说:“我怀疑卡梅隆是悄悄在中国卧底多年后才想出这个剧本的,只不过把结尾弄得光明一些。”沿着这样的思路,网友们纷纷点出《阿凡达》剧情中的拆迁情节:开发商、钉子户、拆迁步骤、反抗策略……  相似文献   

4.
吴边 《政府法制》2010,(13):23-23
为了反对强制拆迁,武汉东西湖一农民自学“阿凡达”,在自己承包的田地里搭了个“炮楼”,自制火炮两次打退拆迁队。2010年6月6日,农民杨友德告诉笔者,自己并不是钉子户。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城市拆迁制度尚不完善,钉子户现象日益增多,给城市建设增加了额外成本和难度,不利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城市拆迁,尽快建立有效机制,如借鉴香港建立透明的独立于政府部门的评估机构,设立拆迁基金等,有效平衡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的利益,遏制钉子户现象,顺利达到和谐拆迁加快城市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3日上午,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25户回迁户状告珠海市规划局的行政诉讼。时值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重庆钉子户事件”剑拔弩张之际,这起包含拆迁、回迁户、民告官等关键词的诉讼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7.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重庆钉子户堡垒在法院强制拆迁裁定规定的时间内,仍保留在了原地.甚至在强制拆迁令到期的前一日晚上,吴女士的丈夫已搬回了那个工地大坑里的家,打算人房同在,守卫到底.而网络上大量吴女士的支持者,也援用到了今年十月即将生效的《物权法》,要求开发商尊重吴女士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03年9月3日经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2003年9月26日经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批准,2003年10月23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涉及面广,调整城市房屋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一个月里,他受聘为人“死守”店面,抵挡强拆队伍的“进攻”,成了一名“职业钉子户”。颇具戏剧意味的是,“职业钉子户”陆大任,曾经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拆迁队长,想方设法拆人房子。他还自曝,“干了12年拆迁,只挣了900万,算是没出息的。”  相似文献   

10.
重庆“最牛钉子户”一度成了境内外传媒的焦点。说是重庆有一个被称为中国房屋拆迁史上“最牛”的钉子户,所在片区的280户均已搬迁,仅剩下他一家一直未搬。这幢两层小楼伫立在一个已经被挖成大坑的工地中间,四周被挖成了峭壁.犹如一个海中孤岛,煞是壮观。在《物权法》出台后.该户主不但在“岛上”升起了五星红旗,还将一面写有“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向外界展示“保卫自己财产”的决心。当地房管局要求强制拆迁,理由是依据《物权法》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的实施提醒我们,"公共利益"界定的问题迫在眉睫,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法律对私人财产的保护才不会落空。本文以重庆"最牛钉子户"拆迁案为出发点,引出《物权法》第42条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提出了"公共利益"范围界定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590号令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征收条例》的施行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废止,标志着拆迁时代的终结与征收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法学》2007,(8):35-41
城市房屋拆迁的性质是国家收回被拆迁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本质上是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强制取得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将其定位为一种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民事关系,是存在合宪性争议的。同时,政府在城市房屋拆迁中并非处于"配角"的地位,政府应当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承担不作为义务和保护义务。北京酒仙桥拆迁案中所搞的"公民投票决定拆迁"和"同步拆迁杜绝钉子户"是不合理、不适当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问题并非一两个创新措施就能解决,需要从根本上突破制度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今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中,房屋拆迁中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本文从城市房屋拆迁中"钉子户"切入,围绕城市房屋拆迁的法律属性,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及程序问题,以及个人权利行使与公共利益的矛盾解决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这些关于"钉子户"表象之后的深入思考将对推动拆迁问题的立法、司法和执法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备受注目的《陕西省城市房屋拆迁补偿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3年9月28日经陕西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3年12月1日正式施行。  相似文献   

16.
2010年09月07日《中国经济周刊》发表江西省赣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局党委书记刘宏长《强制拆迁必须保留》一文。本文从现实与法理上对此观点进行驳斥,认为必须对现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修改,尤其是对于其中"强制拆迁"的规定应当予以废除,采取其它稳妥措施妥善解决经济建设与民生之间的矛盾,缓解盲目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7年3月我国《物权法》刚刚颁布不久,重庆的钉子户事件就以新颁布的《物权法》中关于保护公民财产权的规定为依据抗拒强制拆迁的裁定。引发了一场广泛的社会讨论。无独有偶。房屋拆迂纠纷的问题并不是我国仅有的。早在2005年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一座小城市新伦敦就发生过类似的案件:  相似文献   

18.
《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0年内两次公开征求意见,是继《物权法》出台与“钉子户”事件之后又一事关百姓“住”这一民生大问题的重磅之举.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这一立法项目使得民众对新条例寄望甚深。两版本征求意见稿有所改动.专家学者评论不一.在各利益主体的博弈后,新条例面目如何殊未可知。可以看到,程序上的变动只是表面.能否完美地将政府及其所代表的国家引入征收拆迁法律关系当中。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公布并施行。这标志着司法强拆已取代行政强拆。然而,司法强拆制度的确立并未能有效遏止地方政府的违规拆迁冲动,恶性血拆事件接连上演。2011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坚决防止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强制执行引发恶性事件的紧急通知》。  相似文献   

20.
自从90年代以来,随着各地政府对城市进行大规模改造,拆迁就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出现了拆迁户认为补偿不公正,而上访、起诉等事件,"钉子户"也层出不穷,从而暴露出房屋拆迁中政府角色的错位。本文以"重庆钉子户"为例,分析了政府的角色,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