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2,(11):51
在第32个"世界粮食日"来临之际,国家粮食局倡议粮食行业干部职工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这一倡议得到了湖南省粮食局长等官员的响应,却也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认为这是"作秀"。  相似文献   

2.
刘先宏 《当代党员》2008,(11):36-37
种粮不必“躬耕”,“双抢”不再忙碌。这一新鲜事,就发生在开县粮食主产区。  相似文献   

3.
从开罗街头的面包店到联合国在瑞士伯尔尼召开的粮食峰会,“粮食话题”正一天比一天热。面对被称为“无声海啸”的这波危机.美国的超市开始限制顾客购买大米的数量,巴基斯坦重新推出了早已废弃的定量供应卡制度.粮食出口大国哈萨克斯坦表示要完全禁止粮食出口。英国《泰晤士报》的文章更是用《世界粮食危机将大米变成了黄金》这样一个标题概括了粮食危机对全球的冲击。然而,在亚洲,也有一些国家没把目光盯在“限量”上,而是通过海外屯田促进本国粮食安全,日本与韩国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作为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今年辽宁粮食总产量实现“十连丰”已成定局,从去年开始实施的“节“节水增粮行动”让农民尝到“甜头”水增粮行动”功不可没。辽宁省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2011年12月,  相似文献   

5.
青海从国内外调入粮食的比例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25%左右扩大到现在的56%;广西的粮食产销缺口从2001年的36亿斤扩大到2005年的60多亿斤;其他一些省、自治区也开始从产销平衡区向粮食销区转化。据预测,“十一五”末期我国粮食总需求将达到10600亿斤,而2005年我国粮食总供给为9680亿斤,相差约1000亿斤。一般按照总需求的5%进口粮食不会影响安全,那么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应达到10000亿斤。”  相似文献   

6.
在“以粮为纲”年代,粮食管理可谓村庄管理的重中之重。国家粮政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力约束着生产大队粮食的收支流转;村庄在遵章管理的同时,也存在“小账粮”“户换粮”的不间断运作、“大队粮”的灵活调剂。这些构成了一个生产大队立体鲜活的粮食管理情境,体现了国家粮政末端的运行实况。通过梳理还原集体化时期一个村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粮食管理脉络,可弥补现有基层粮政研究中的某些不足,还可对“工占农利”作出有别以往的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党课》2008,(6):8-8
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实现粮食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覆行的政冶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时刻绷紧农业和粮食生产这根弦,始终做到以“三农”  相似文献   

8.
全球粮食生产地区不平衡,粮食储备也是“贫富不均”。二战后,全球已发生7次粮荒,每当粮食危机的阴影托长,粮食储备就成了各国比较家底厚薄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丁顺 《奋斗》2005,(2):25-26
为了致力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在下发了一号文件后,接着又出台了“一免两补”政策,把黑龙江作为全部免征农业税的试点省,实行粮食直接补贴和推广优良品种补贴。这是国家重视农业,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也是继家庭联产承包之后,农村经济体制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0.
赵勤  李莹 《奋斗》2009,(5):57-58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巨大。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下行的新形势下,结合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实施,如何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粮食产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大跃进”过程中,粮食生产大放“卫星”,致使这年粮食产量统计严重失实。1959年开始,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单产下降、自然灾害等原因,粮食产量连年下滑。1958年至1960年国家对粮食实行高征购,但粮食总产量下降,城镇人口增多,导致粮食供应极为紧张。为了克服困难,度过粮食危机,采取了抓紧粮食调运,压低城乡人民口粮标准,提倡“瓜菜代”,紧急进口粮食,精简城镇人口等措施,并调整了农村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到1962年粮食紧张的局势终于缓解。  相似文献   

12.
华雯文 《新长征》2010,(3):7-10
我省地处松辽平原中部,一直是我国产量大省。2008年,针对全国粮食增产难度越来越大、保持粮食供求平衡任务越来越艰巨的实际,省委、省政府全面分析了全省粮食生产的资源禀赋、现实条件和增产潜力,制定了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的建设规划,并获得了国务院批准。从此,一个“天字一号”工程在吉林大地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家粮食战略工程的总体规划,河南省粮食核心区的建设分三步走,分别在2010年、2015年、2020年,使我省粮食总产量分别提高到1100亿斤、1200亿斤、1300亿斤。这不仅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给我省粮食流通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先进煮饭法”全称“粮食食用增量法”,简称“增量法”,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出现的一种奇特事物。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全国陷入空前的大饥荒。城市居民每月粮食定量只有24斤。  相似文献   

15.
现在,吃“粗粮”成为一种流行方式,很多主妇从超市买回包装精美的“高梁米面”、“玉米面”等做成精致的面点,美其名曰“粗粮细做”。其实在专家眼里,这些加工精细的粮食已经算不得“粗粮”了。  相似文献   

16.
7月17日,山东省平度市“粮食银行”田庄镇粮站代办点,当日小麦收购价1.77元/公斤。由于急需用钱,加上粮价上涨,中柳坡村农民邹成波果断地把储存在“粮食银行”的7889公斤优质小麦兑换成现金。邹成波的这批小麦是27天前存到“粮食银行”的,当初入库收购价格是1.70元/公斤。这一进一出,扣除每吨17元的库存损耗,邹成波存储的小麦赚了418元。  相似文献   

17.
我省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大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在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上作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之一。从“六五”期间成为我国第一批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的省份起,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省就以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等多项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支部生活》2011,(8):14-14
2010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天津考察时来到津南区国家粮食储备库。他登上8米高的扶梯走进库内,随手拿起几粒稻谷轻轻咀嚼,亲身感受粮食品质。在认真察看了粮食储备情况后,李克强高兴地说:“这是我所看到的管理最好的粮仓。”多年来,津南区国家粮食储备库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建设、强管理、保安全、增效益”的工作方针,带领广大职工创新发展理念,创优工作业绩,在开拓创新中求发展,从精细管理中要效益,推动了粮食储备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9.
《理论与当代》2008,(6):58-58
丰帆 石华 柳玉鹏在4月8日的《环球时报》上撰文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句中国人的老话,在全球粮价暴涨的今天,再一次证明是永不过时的。近来这一轮以大米涨价为标志的全球粮价上涨以及在多个国家掀起的反涨价风暴令人触目惊心,而作为全球吃饭人口最多的中国,却奇迹般地成为这场风暴中的绿洲——目前我国国内主要的粮食不但价格稳定,而且供应充足。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近日表示,粮食价格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亚洲的大米危机已经迅速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粮食危机。首先被击倒的无疑是那些最穷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定调2011年“三农”首要任务最近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1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会议提出,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