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史论家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了“不虚美,不隐恶”的修史原则.他说:“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史通》卷7《直书》第69页)笔者认为,不独修史应如此,做人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2.
“虎”们的诀窍凤翔我这里说的虎,不是指山野中,大森林里的那种今天已成为极保护的珍稀动物,而是蒲松龄老先生当年写的“虎”──一种官吏。《聊斋志异》卷八中,有一篇题为《梦狼》,写一位姓白的老翁在梦中见到在外为官的大儿子白甲,竟是一只“牙齿”的吃人恶虎,他...  相似文献   

3.
恶花絮     
去年11月24日的《沈阳晚报》上刊登了一篇《现代贪官幽默故事》。读后却笑不出来。人但知花之美,罕知美花之有恶者;人但知恶花之毒,罕知恶花之所以毒。思之良久,似有所得,辑而评之,以警世人。免费书法“为人民服务”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贪污受贿被逮捕入狱后,自知罪孽深重,难逃一死,便跪在地上对查办他的有关人员说:“我是书法家,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就留在这里免费给你们写字,每天给你们写一幅。”胡副省长的字是出了名的,想当年如果能得到他的一幅“墨宝”,那就真是“如获至宝”。胡长清也因为写字狠赚了一把票子。胡长清…  相似文献   

4.
“美”,《说文解字》上说:羊大为美。我很害怕这种古书,文字太精简,为什么中国人两千年来都说“羊大为美”?牛大不美吗?后来我看到一个日本学者做了一篇论文,他认为“羊大为美”意指人类味觉感官,吃羊肉时候感觉到的快乐。这个论文争议很大,很多人反对:我们现在讲美是视觉的或者精神性的美,没有人会说自己的女朋友美得像一碗羊肉面。  相似文献   

5.
蒋勋 《学习导报》2012,(4):42-42
“美”,《说文解字》上说:羊大为美。我很害怕这种古书,文字太精简,为什么中国人两千年来都说“羊大为美”?牛大不美吗?后来我看到一个日本学者做了一篇论文,他认为“羊大为美”意指人类味觉感官,吃羊肉时候感觉到的快乐。这个论文争议很大,很多人反对:我们现在讲美是视觉的或者精神性的美,没有人会说自己的女朋友美得像一碗羊肉面。  相似文献   

6.
“忧患”一词,最早见于《周易》。《周易·系辞下》中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指周文王被殷纣王困在美里而演周易一事。周文王是个很有忧患意识的人,他推演的《厨易》也充满了忧患之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困厄,君子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谨慎而自强,不怨天。不尤人,勇敢地去面对一切挫折。  相似文献   

7.
请您评刊     
华君武的漫画幽默且颇具讽刺力量。但他不准夸大他自己的作用,也不愿别人过誉。 曾有一篇《画有风骨,人有风趣》的报道,说他“文革”期间蹲三年“牛棚”,没停过画笔。他看后批注:“无此勇敢。”  相似文献   

8.
黄志刚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每当想到他,不由得就会想到那首著名的诗《有的人》、他就属于那种“还活着的人”。  相似文献   

9.
敢说“不行”,爱说“不行”,是邓小平工作中的一大特点。翻开他的著作,“不行”一词用得非常多。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该卷中最短的文稿《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全篇只有370多字,用了4个“不行”。“不行”二字看似简单,却不是轻易能说出口的。它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语言风...  相似文献   

10.
彭斐 《党员文摘》2008,(12):26-27
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这样一段话:“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元,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这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说的。至今.这段话在“傻子瓜子”的包装和创立者年广九的名片上仍然保留着。  相似文献   

11.
尚志发 《奋斗》2006,(7):57-57
歌王夏里亚宾在哈尔滨真的有麻烦了。 “全俄法西斯党”手段凌厉,立即利用他们的报纸和杂志大肆讨伐夏里亚宾。《我们的道路》、《民族》、《为了祖国》、《亚洲之光》、《根源地》、《前卫》,还有日本人的《哈尔滨时报》都一齐指向了歌王。罗扎耶夫斯基化名法西洛夫披挂上阵。说“夏里亚宾从来都是个只爱金钱。不爱祖国的吝啬鬼!”“夏里亚宾已经完全失去了俄罗斯人的特征”,甚至还翻出了歌王的陈年老账:“为了金钱.夏里亚宾曾给沙皇尼古拉二世下跪。”说他“当年在彼得堡和莫斯科与著名作家结交是为了贬抑与他齐名的索宾诺夫,为了混个有思想的人的名分。”  相似文献   

12.
错杀宛希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天地》2007,(8):28-28
毛泽东说:八月失败,主要是他和宛希先在永新 毛泽东对何长工说:“长工啊,希先要平反” 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毛泽东特别提到:八月失败,主要是“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和省委派充边界特委书记的杨开明,乘力持异议的毛泽东、宛希先诸人远在永新的时候”,强令部队开往湘南造成的。毛泽东在这里把宛希先同他的名字并列在一起,说明他们在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中是步调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20,(1):I0004-I0004
美育首先是一种感性教育,教人对天地万物之美和艺术与生活之美有敏锐而丰富的感知能力,拭亮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澄明一颗能够感受美的心灵。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这样写道:“我们应该把使人处于审美心境的能力看作是一切馈赠中最高贵的礼品。”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人的审美心境的获得。唐代有位庞蕴居士说过一句“好雪片片不落别处”的禅语,形象地表达出“处于审美心境”的人的生命状态。北宋画家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描绘的山川好雪之美让我们对此有更为直观的感受。画中崇山茂林,气势磅礴,雪映寒舍,宁静悠远。明代画家董其昌评价道:“范宽山川浑厚,有河朔气象。瑞雪满山,动有千里之远,寒林孤秀,挺然自立。”  相似文献   

14.
“窥镜而自视”好张世和近读《邹忌讽齐王幼谏》一文,颇有感触。城北徐公明明比邹忌美,但邹忌问自己的妻、妾、客,他与徐公谁美?回答都是他美于徐公。原因是其妻“私”他,其妾“畏”他,其客“欲有求”于他,故而感情用事.都说了违背实际的话。恭维奉承当然不对,但...  相似文献   

15.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此话一出,热捧宋朝之风骤起。美国人罗兹·墨菲在他所著的《亚洲史》中也说,宋朝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中国“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他们这些话,诱发了国内不少人的民族虚荣心。  相似文献   

16.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通俗小说第一人”。国内出版社已出版的他的巨型多卷本《张恨水全集》,仅中长篇小说就达百余部数十卷3000余万字,还有诗词、散文、随笔、创作文论等卷。他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都曾在当时引起轰动,  相似文献   

17.
宛诗平 《党课》2014,(10):75-76
人在铜镜还没发明之前就已经认识自己了。《吕氏春秋》记载,战国时有个叫列精子高的士人,有一次衣冠楚楚地去见国王,侍者奉承他“公娇且丽”,他不自信:“窥于井,粲然恶丈夫之状也!”  相似文献   

18.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源于《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日:“开卷有益,联不以为劳也。”说的是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  相似文献   

19.
黄玉顺 《理论学刊》2023,(1):135-144
甲骨文“美”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萌芽,而且是与“善”联系在一起的。此后的传世文献《易经》《尚书》没有“美”字。《诗经》出现大量“美”字,并且不再与“善”相关联,而是由更高的价值词“好”来统摄。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从道德意识中独立出来,标志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这是中国美学思想的真正开端。《诗经》所有“美”字都形容人,包括女性之美和男性之美,表明中国美学思想一开始就不是艺术美学,而是“人的美学”。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的觉醒是人的觉醒,其内涵是人的情感的解放,尤其是男女爱情的自由表达。《诗经》里的“美”字全部出现在《国风》中,这意味着中国美学意识首先出现在民众中,即并不是后儒解释的伦理政治思想。同时,《诗经》不仅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诗学反思,而且开始具有诗歌艺术的美学反思,即是艺术美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王佩 《党建文汇》2005,(2):55-55
市报的记者王新原来写诗,后来转写报告文学,近几年,市里很多单位的一把手都在他的笔下“星光灿烂”过,随着王新采访数量的增多,他出了一本书,书名《春华秋实》。从此,王新自称作家。对方如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必赠《春华秋实》一本,说些“雅正”,“斧正”之美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