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不出昨晚喝的酒,老张便戒了酒。喝了三十多年的酒自此却一滴也不沾了。法官老张,在黄河岸边一法庭工作,爱喝酒。老张性情耿直,他喝酒很讲原则,从不和当事人及讲情的人喝酒,也不和沾酒就醉、耍酒疯的人喝。更不喝蹭酒,逢场他不买酒必买菜。  相似文献   

2.
邢世嘉 《新湘评论》2012,(18):59-59
欧洲人对酒的讲究如同中国人对美食的讲究,绝不可大而化之。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金酒、娇酒,都各有各的喝法,从不马虎。比如威土忌,由于酿造过程是将麦芽用火烘烤,继而发酵而成,在口感上的特点是浓烈的烟熏味和强烈的酒精味,喝多了容易上火。所以我们会看到欧洲人在饮用这种酒时,都要在酒杯里加冰块,一边晃动一边喝。晃荡是为了促使...  相似文献   

3.
邢世嘉 《学习导报》2012,(18):59-59
欧洲人对酒的讲究如同中国人对美食的讲究,绝不可大而化之。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金酒、娇酒,都各有各的喝法,从不马虎。比如威土忌,由于酿造过程是将麦芽用火烘烤,继而发酵而成,在口感上的特点是浓烈的烟熏味和强烈的酒精味,喝多了容易上火。所以我们会看到欧洲人在饮用这种酒时,都要在酒杯里加冰块,一边晃动一边喝。晃荡是为了促使冰块的溶解,晃荡也是为了荡出一种情趣:冰块在悠悠晃动中撞击杯壁会发出非常美妙的声响,如果在同一个酒吧人人都享用威士忌的话,你就会感受到整个空间都回响着威士忌的交Ⅱ向乐。  相似文献   

4.
1999年,沉寂多时的匀酒出人意料地迅速崛起,它以全新的包装,醇美的口味、强劲一的营销,重塑“贵州名酒”形象(匀酒早在1963年即获“贵州名酒”称号)。如今,在都匀市,人们宴请宾客、朋友聚会,无不摆上装璜高雅、品质优良的系列匀酒。匀城人说:“匀酒是黔南人民的骄傲。喝着匀酒,我们又找回了当年的那份情感!”去年间月,省政府授予35”、43”改玖匀酒“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在我省品牌云集的白酒行业,获此殊荣者屈指可数。在新年伊始召开的都匀市全委扩大会议上,关注匀酒振兴、支持都匀酒厂发展,成了会议的热门话题之一。一…  相似文献   

5.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喝酒或被人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这屋子的钥匙只他一人掌管,从不让家人涉足,只是忍不住几乎每天要去存酒的房子二三趟倒成了他的必修功课。  相似文献   

6.
位于红桥区丁字沽三号路的津酒集团销售大厅里,往日人流络绎不绝的场面似乎冷清了一些。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白酒行业没有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不小。以前就算是普通百姓,也习惯到这搬一箱酒回家慢慢喝,现在来了却说:“唉,买两瓶先喝着吧。”——这是津酒销售人员对国际金融危机最直观的感触。2009年,津酒集团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市场需求显著减少、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巨大压力。面对严峻形势,集团明确提出无论形势多么严峻,任务如何艰巨,既定目标不能动摇,企业发展不能慢下来。“尽管今年是困难最大的一年,但同时也是机遇最多的一年,部分行业经营困难,正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我们要坚定发展的信心,形势越是严峻,越要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知难而进,积极应对。危机就是动力,就是转机。  相似文献   

7.
杨志在电话中让戒酒的人边喝边聊,他说:“酒不是好东西,既伤身,又丧志。喝酒的当时很舒服.让人产生兴奋和依赖。但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这样吧,你去倒上酒,要喝兴奋,喝痛快,边喝边想,想想你醉酒后出过的事、丢过的丑,想想你的父母亲人为你留过的眼泪……”  相似文献   

8.
1有人开玩笑说:‘滇实五粮液酒的质量已经超过茅台了,但仍然没法跟茅台比。因为红军没喝过五粮液,因为周总理喜欢喝茅台,差了这两条,五粮液永远也赶不上茅台。”玩笑之中,透出周恩来对茅台的偏爱。也难怪,自从红军长征过茅台镇起到周恩来最后一次喝的酒,周总理总是与茅台连在一起,极少喝别的酒。周恩来相信茅台能治病。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总理在国宴上频频向尼克松、基辛格和其他几十名高级官员祝酒,但他却只用嘴唇舔舔杯中的茅台,一圈下来,杯中酒仍然是满的。尼克松的眼睛一次又一次朝周恩来的酒杯望去,充满疑惑,终于忍不…  相似文献   

9.
坐的特权     
梁发芾 《廉政瞭望》2010,(13):68-68
鲁迅在《孔乙己》中说,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穿着长衫,自认为属于有权利坐下喝酒阶层的读书人孔乙己,却也只有和做工的一样,站着喝。这正是孔乙己没落的尴尬之处。  相似文献   

10.
郭之纯 《党建文汇》2006,(11):36-36
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饭桌上,酒喝多少,不仅是个人酒量的问题,更被看作衡量双方投入感情多少和交情深浅的砝码。酒,在有些人眼中已经不再是宴请应酬中的必需品。  相似文献   

11.
我做人最失败的地方是不会喝酒。酒席宴上,人家要与我喝酒,我说喝不了,人家就说我不实在。更要命的是,我是个不愿为酒卖命的人,别人劝酒的时候,我咬紧牙关,誓死不喝,因此,就得罪了更多的人。  相似文献   

12.
刘良 《四川党史》2001,(2):42-46
一、酒 量 许世友嗜酒如命,酒量超人。他的理论是:“酒形似水性似火,实属阴阳之阳,乾坤之乾,刚柔之刚。长期以来,饮酒者女人为少,男人居多。阳加阳,刚加刚,所以能饮者,都是十分刚强、十分性烈的人。”他还说:“中国人才抽400多年的烟,就检验出它有百害无一利,一旦成了习惯上了瘾,‘尼古丁饥饿’就迫使你点上一支,既不能提神,也不能解困,口干舌燥,满嘴烟臭。可酒,中国人不知喝了几千年还是上万年。这‘久经考验’的实践证明:多喝有害,少喝有利,至少是多利少害,所以1953年我就戒了烟。” 许世友说“多喝有害,少喝有利”。他的“多”和“少”…  相似文献   

13.
刘霄  舒炜 《廉政瞭望》2014,(3):18-20
喝不喝茅台,刘华泽这两天一直在纠结。 “县里来了重要客人,听说对方老总就总爱这一.口,但这次怕是要得罪客人了。”这名西县接待办主任在廉政嘹望记者面前‘诉苦’,“上次人家来,是好酒好菜招待着,真是为难呀。”  相似文献   

14.
龙岩酒厂一退休干部肠胃有问题,几年没法对付。友人送他几杯灵芝酒,一喝,感觉颇佳。特地请人到灵芝酒产地——武平县酒厂购得一箱,喝后肠胃竟然老实平静了。今年3月,省科委组织一批专家来武平县酒厂考察。一致推崇灵芝酒喝得舒畅,助睡眠,降血压,能调理人体生理机能。并对高血脂症、动脉硬化、健忘早衰、心悸失眠、肾阳亏虚等多种疾病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5.
正小林和小张是大学同学,还是酒友,俩人都能喝,一人喝上一瓶白酒也没啥事儿。毕业后,两人都考入某局。这天,局长让办公室主任老王叫小林和小张一起吃顿饭。老王心里明白局长的意思。局长喜欢喝酒,年轻时一顿能喝一斤高度酒,现在虽然五十多岁了,但是喝个七八两酒仍不成问题。局  相似文献   

16.
名实新篇     
我是不会喝酒的人,只是在兴来的时候偶尔喝那么一口两口。记得六十年代回乡探亲,路过贵阳时买了一瓶茅台,准备回家孝敬老人。都已经到了家乡小城的街上,离家门不远了,谁知一不小心,把手提包落到地上,茅台酒瓶碰破了,酒只剩下半瓶。回到家里,父亲喝着这剩下的茅台,连声称赞好酒。我也高兴地喝了  相似文献   

17.
最近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对从事水方面研究的夫妇20年不喝自来水,在网上引发热议。那么,我们也不妨看一下重庆监测站监测水质的工作人员都喝什么水!记者:你们在家喝自来水还是纯净水?监测员:我们从来不喝纯净水,我们都用烧水器烧水。重庆监测站每个办公室,都配有一个水壶,没有饮水机,我们大家都是烧水喝。这绝对是大实话,你不信可以挨个到办公室走一圈看一下。当然,烧水喝其实还是有诀窍的,烧开了应该揭开盖子,再烧三分钟,让一些有害物质散发出来。  相似文献   

18.
人真是一种复杂的动物。 某地一公安局长被查处后从其家中搜出了半屋子五粮液,但此君请人或被请大都只喝不超过八元一瓶的当地酒,廉也?贪也?虚也?实也?据说,那屋子的钥匙他随身带着,那屋门旁人谁也甭想涉足,每天去那存酒的屋子两三趟,已成了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9.
王春 《廉政瞭望》2010,(2):10-12
“接待酒”、“招商酒”“‘勾兑’酒”……在“公”的名义下,官员奔波于各类酒场而乐此不疲。“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一首民谣流传至今,官员酒后狂言雷行不时见诸媒体,变异的官场酒文化在腐蚀着执政党的肌体……  相似文献   

20.
“我梦想有一天,贵州的酒业能够享誉世界,贵州的经济能够后发赶超。到了那时,我要斟上一杯贵州酒,喝下一生贵州情,不醉不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