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央视日前播出的电视剧《民主之阑》中,在1949年的共和国开国大典上,一位老者格外引人注目:他头戴瓜皮帽,身着褪了色的土布长衫,蓄着银白色长须,时不时还用梳子梳理几下。毛泽东对他格外尊重,口口声声称他“表老”。他就是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张澜是中国早期的民主革命家,四川南充人,曾领导过四川保路运动,当过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他在四川为官时,因  相似文献   

2.
张曙 《党的建设》2014,(9):60-62
“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毛泽东1951年的这番评价,包含了此前10多年他对邓小平卓越才干的所有肯定1951年9月3日,民主人士梁漱溟与毛泽东共进晚餐。席间,他向毛泽东汇报了他几个月来在四川考察土改运动的收获,谈到他对四川工作和对邓小平的印象时说:“解放不过两年,四川能出现这样安定的情势,不容易。解放前我在四川若干年,那是一个很乱很复杂的地方,变化这么快,出乎我意料。四川这一局面的取得,首先得推刘、邓治理有方,他们是当地的执政者、军政大员。特别是邓小平年轻、能干,所见所闻,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四川人民心中的丰碑姜忠小平同志谦逊地说,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四川人民却要自豪地对他老人家说,您是四川人民的骄傲,任凭时光流逝,生离死别,都割不断小平同志与巴蜀大地的血肉联系。一、割不断的乡情四川是我国西南的内陆大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远在...  相似文献   

4.
邓华身边十八年谢功贵邓华1959年因受“彭德怀事件”株连而被逐出军队,1960年被调来四川任副省长。他在四川工作长达18年。他为四川人民创下的光辉业绩,他的思想风貌和工作作风等,已在电视剧《老将风骨》和其他同志的回忆文章中有了比较充分的展现。作为跟随...  相似文献   

5.
1923年5月,王右朱写信给党中央,请求批准在四川建党。8月,王右木出席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在上海向党中央汇报了四川的工作.然后又到广州再次进行工作报告。党中央直接接收他为中共党员,并委派他回四川建党。10月,王右木回到成都,开始从团员中选拔优秀分子发展为党员,继而又秘密组成中国共产党成都独立小组,直属中央领导,王右木暂任书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在四川传播的第一人——王右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跨入新千年新世纪,迎来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之际,我们在隆重纪念的同时也深切地缅怀为革命献身的英烈们。在我们四川,就有这样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人,他就是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者──王右木。80年前,王右木组建了四川第一个马克思读书会,随后,又创办了四川第一份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公开刊物──《人声报》,开启了四川马克思主义运动之先河,使迷茫中的四川人民革命运动有了正确的方向。王右木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实践中,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最早组织──中共成都独立小组。 一、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  相似文献   

7.
刘西尧     
刘西尧,原名刘锡尧,祖籍长沙。1916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他的家庭是一个封建官僚家庭。曾祖父刘培元是长沙有名的官僚、曾国藩麾下的名将。祖父刘于礼清末年间在四川买了一个“候补道”的官衔,离开长沙易地为官。父亲刘秉勋在四川成家、育儿,后来到京都做官。刘西尧从小聪颖好学,无论是在启蒙学校北京缸瓦市笃志小学,还是在北平的第四中学、南京的钟英中学乃至高等学府武汉大学,他学习上一直是佼佼者。然而,他又绝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蛀书虫”。他关心时事,更关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当日本侵…  相似文献   

8.
杨闇公同志少年即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寻求改造社会、振兴中华之路。经过艰苦探索和反复比较,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毕尽一生心力为革命奔波,为中共党组织在重庆的创立和大革命在四川地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是我党早期军事工作的优秀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四川重庆党组织的创建者和杰出领导人。  相似文献   

9.
清道光二十一年,通渭县鸡川乡牛家坡人牛树梅考取进士,先后任四川雅安、隆昌、彰明知县,茂州知州,宁远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职。由于他为官清明,巴蜀百姓称其为“牛青天”。心忧百姓,廉政为民。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四川宁远发生大地震,全城毁灭。知府牛树梅的小儿子被压死在父亲的破旧官邸中。牛树梅以民众疾苦为重,化悲痛为力量,全力组织灾民抗震救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当地百姓深受感动,称颂“先生来川,德入人心,名播人口,真乃‘牛青天’也”。他体察民情,生活俭约,轻车简从,反对迎来送往。同治元年,赴任四川按察使前,…  相似文献   

10.
孔繁森在岗巴的日子四川逸西当西藏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以身殉职的消息传到四川泸州时,曾经与他一起在西藏岗巴并肩战斗过的盛洪江和胡帮权,禁不住热泪纵横。盛洪江说:"繁森大哥非常重感情,在岗巴时,我们住在两隔壁……"在盛洪江(现供职沪州市政府于政处)家里他噙...  相似文献   

11.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8):F0004-F0004
今年是曹荻秋同志诞辰100周年。曹荻秋,四川资阳人。他在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领导四川广汉起义。1931年到达上海,积极投身左翼文化运动和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苏北、江淮等地区坚持对敌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全国解放后,任重庆市委第三书记、第一书记,重庆市副市长、市长,四川省委第三书记,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上海市副市长、市长等职,  相似文献   

12.
他围绕大局,真抓实干,立足本职,服务为先,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在2008年赴四川抗震救灾工作中积极主动,勇挑重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就是本文主人公——现年48岁的郑福宁,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阜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阜新市卫生监督所所长。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08,(8):43-44
舒云,四川地震重灾区——青川县石坝乡的乡党委书记。地震以来,他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奋力抗震救灾,而家中父母从身受重伤到去世再到下葬,他都顾不上回家看一眼。他每天简短的日记上,记录了一位乡镇干部抗震救灾的汗水与泪水……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08,(7):4-5
5月19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受胡锦涛总书记委托,率领中央抗震救灾工作组来到重庆,指导抗震救灾。他充分肯定了重庆抗震救灾工作,高度赞扬重庆讲责任、讲大局、讲奉献,全力支援四川抗震救灾,成为四川抗震救灾的大后方、  相似文献   

15.
舒炜 《廉政瞭望》2013,(13):56-57
范毅的一天是在油画室里结束的。 每天晚上9点,这个已过知天命之年的四川自贡市沿滩区地税局长总会来到这里,他的画笔和画布已经在等他了。  相似文献   

16.
罗晓红 《廉政瞭望》2011,(18):58-59
在全国粮食告急的危急时刻,他含泪执行了中央的调粮指示,却致使四川人民付出了沉痛代价;在中央总结经验和教训的“七千人大会”上,他声泪俱下,检讨还是不被通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他说了话,他才获得大多数人的谅解。  相似文献   

17.
《人声》报     
1922年2月7日,王右木在已停刊的《新四川旬刊》的基础上,重新创刊《人声》报,该报是四川第一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人声》报的编辑部设在王右木家中,他既是社长、主笔,也是编辑、杂役,他只邀约了刘先亮等3人就组成了精干的校刊和发行工作小组。对投寄《人声》报的稿件,王右木一律要求作者要用通俗易懂的文字。  相似文献   

18.
如果要给他的工作作风一个最简洁的文字表述,那就是务实;如果要给他的工作精神一个最典型的描写,那就是激情。他,在企业危机中狠抓经营刨新;他,在企业转机中力促发展;他,在发展良机中带领企业努力奋进;他所带班的企业被建筑业界人士广泛热议为“机司现象”……从接手濒临倒闭的企业起,他调整公司结构,整合公司资源,狠抓管理创新。着力经营突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从公司连续lO年亏损,资产负债率107.6‰债务缠身,生产链、资金链拉断,到如今历史遗留债务基本解决,实现企业年利润5300余万元,实现利税超2亿元,日均现金流2。2亿元且无银行一分钱贷款。他,就是四川华西集团副总经理、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简称:四川机司)总经理万晓林先生。  相似文献   

19.
赤旗高举丹心动天地─-缅怀张秀熟早年为四川革命的贡献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惊闻学术界最尊敬的百岁老人张秀熟逝世的消息,我们无不深感失去一位最好的良师而悲痛。张秀熟本身是一位四川党史人物,是四川党史的见证人,他对党史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具有扎实的史学功底...  相似文献   

20.
木逸林 《共产党人》2005,(14):48-49
石磊,1922年出生在四川南江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母亲早逝,贫穷的父亲把他寄养给开药铺的姑母,帮助姑母家打点一点杂事。1932年年末,红军四方面军路过四川,住在姑母家里,石磊第一次接触到了红军,听说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的,刚满10岁的石磊就决定跟随红军走,去为贫苦的大众开辟新的世界。他偷偷地离开姑母家,跟随红军一起出发,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