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和"文化的当代复兴,是中国进入改革深水区,凝聚社会力量的人心需求,是向世界宣示和平发展的中国智慧,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必不可少的精神养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战略,在不同的场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今年5  相似文献   

2.
<正>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的指示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历史经验,明确了当前和未来的政治任务和文化使命,既有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概括评价,又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既有对文化工作布局上的总体谋划,又有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具体要求;既有关于文化发展规律的历史维度思考,又有关于当前和未来实践的问题意识。这一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玉堂  刘保昌 《政策》2013,(2):40-42
<正>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论述,为我们确立了文化强国建设新的理论体系,规划了文化强国建设新的实践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当前文化问题的分析,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现实,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文化强国目标,中国文化发展的路向必须清晰。文章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分析指出中国文化发展基本路向的三个维度: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二是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三是外国文化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陈宇飞 《人民论坛》2012,(33):50-51
中国今天的所有发展问题和深层的文化问题,都应该被放置于全球化的背景下展现文化转型的历史重任我们的文化使命感一刻也不能消退和弱化在胡锦涛同志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内容部分,其主旨就是要强调文化是关乎人类心灵成长、精神构成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强调了人类必须通过文化的方式,完成对人们的教化,推进人类文明演进的共同规律,也指出了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文化教化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6.
深刻认识文化尤其是先进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战略价值,是树立科学文化发展观,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力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场景中,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先进文化这三个概念的兴替中实现了对其战略价值的认识变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诸多具有创新性、融合性、现实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大方面充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得这一阶段的文化理论创新具备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本文对十八大以来的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内容和时代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梳理、概括、凝练,力求把握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金兴盛 《今日浙江》2012,(23):56-57
建设美丽乡村,是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推进"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浙江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冲锋号角。当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给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带来了难得机遇,也造成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强化文化认同,提高中国文化凝聚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中国文化竞争力;健全文化发展体制,提高中国文化创新力;坚决抵制文化演变,提高中国文化防御力;推动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构建国际文化新秩序,提高中国文化参与力。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论述的提出既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汲取,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论述的核心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汲取了传统文化中贵和之道、和合共生、海纳百川和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体现了对中和、辩证和整体思维方式的运用和升华。  相似文献   

11.
杨长福  叶素红 《中国发展》2008,8(3):107-110
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现状要求城市文化进行个性化塑造,这不仅决定了城市竞争力,更能决定城市命运。该文试从城市文化个性化塑造出发,阐明城市文化的内涵,提出城市进行文化个性化塑造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城市文化个性缺失问题,提出了塑造城市个性文化的对策,以期推动城市文化个性化塑造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现代化是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方向。中国文化现代化发展经过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特点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13.
徐建 《青年论坛》2014,(1):56-60
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并日渐成为核心竞争力。中国的大国地位要求中国文化生态建设在世界文化体系建构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利。我们所主张的话语权应具有平等、共同发展的特点,才能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文化发展模式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发展战略,从而探索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现代化建设道路来。  相似文献   

14.
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通过深刻反思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历史经验教训、不断总结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动、自觉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不仅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认同具有深远的意义。学界有关中华文化认同的研究较为丰富,已有成果主要集中于中华文化认同概念界定、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各少数民族中华文化认同、时代命题中体现的中华文化认同、全球视域下的中华文化认同研究等几个方面。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爬梳,以期为今后学界研究的开展提出可供参考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岳川 《思想战线》2005,31(4):62-65
在东西方文化冲突日益严重的今天,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化精神和身份立场问题,成为汉语文学的重要问题,其基本症候表征为“六多六少”:线性时间观多而境界空间观少、西方话语踪迹多而中国身份少、解构话语多而建构精神少、大众消费话语多而注重文化精品少、热衷于非文学多而关注汉语文化圈的文学少、肉身意义关注多而知识个体的立场关注少。我们应该在中西文论对话基础上,坚持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坚持人类只有在体用之争方面,走向人类之体、世界之用。  相似文献   

17.
李欢  陈峥 《长白学刊》2021,(2):148-156
优秀传统典章制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理念,深深打上了"大一统"观念的烙印,始终贯穿着"礼乐教化"的精神追求。对中华优秀传统典章制度所蕴涵的智慧进行总结并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为新时代治国理政安邦提供历史借鉴,为地方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理念参考,为当前涵育人格修养提供文化底蕴。优秀传统典章制度对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弥足珍贵的借鉴价值,既奠定了文化自信的强大社会与组织基础,培植了涵养文化自信的深厚制度沃土,也是构建新时代德治方略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离不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其核心是提升文化软实力,走自强之路。文化自强的前提是文化自信,根本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主要表现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握住中国文化的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提高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哲学宇宙论与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联系异常密切。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形成、内容以及形式等都深受伊斯兰哲学宇宙论的影响。对伊斯兰哲学宇宙论与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在建国后能够在全民中形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原因就在于其确立了以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国家文化特质,文化特质的形成模式具有鲜明的国家特点。作为地域互为近邻、文化一脉相承的邻国,新加坡依靠理念指引、官员带动、制度保障、社会合作的文化发展模式值得中国借鉴,尤以培育国民精神为灵魂、以政德官德建设为指引、以法律法规为依归,以开放合作为动力的文化建设经验为中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