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半月之内,执结890件申请执行人为困难群体的涉民生执行案件,执行到位标的2515万余元。对43名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的被执行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对28名被执行人实施限制出境,对46名被执行人予以司法拘留……11月1日到15日,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了“清积案、反规避、护民生”专项执行活动中的第一次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2.
吴晓辉 《岭南学刊》2007,(5):60-63,68
目前国际上的反规避立法内容较为完备且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和欧盟的反规避立法,而我国的相关立法则尚未全面展开。我国未来的反规避立法应当在规避行为的范围、具体调查时间的限制、中止调查程序的特别情况、与相关法律、政策的衔接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谢素芳 《中国人大》2011,(22):35-35
执行判决、裁定是民事诉讼的重要一环,关系到法律和司法的威严。但各级人民法院普遍反映执行工作难——实践中,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后,被执行人往往以各种方式逃避、规避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特别是与财产相关的义务,这类行为也被形象地称为“老赖”。  相似文献   

4.
被执行人难找和执行财产难寻是困扰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两个难点。最高人民法院6月19日公布的《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中,强化多渠道查明被执行人财产,即将被执行人报告、申请执行  相似文献   

5.
债务人规避执行、隐藏财产,被执行人悄然躲避……近年来,法院执行遭遇着“人难找、财难寻”等难题。安吉法院拓宽工作思路,争取社会合力综合破解执行难,其中借助公安警务信息资源,与公安联动执行,提高清理积案执行率的创新做法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  相似文献   

6.
贺政国 《湖湘论坛》2007,20(3):99-100
加入WT0以来,我国的反倾销立法和实践取得了长足进步,并逐渐与世界接轨.但在公共利益和反规避条款方面,无论是实体规则还是程序性规则仍有一些缺陷,不能充分发挥公共利益原则和反规避原则应有的价值,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完善我国反倾销法中的公共利益条款和反规避条款,正确协调处理公共利益原则和反规避原则的冲突,有利于我国有效运用反倾销这一贸易救济手段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新野县人民法院集中精兵强将,采取以物抵债、分期担保偿还、强制执行等措施,有效地杜绝了法律"白条"。截至现在,全院已执结各类案件690件,执行标的额达800多万元。他们在执行工作中,既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注意从各方面了解和分析被执行人的心理、家庭及企业经济状况,做好法制宣传教育,使被执行人消除对立情绪,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他们还针对一些确无执行能力,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让被执行人提供效益较好的企业担保,  相似文献   

8.
赵三才  陈斌 《人大建设》2006,(10):20-22
今年以来,沁阳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支持法院执行工作,使一大批久执难结的案件得以顺利执行,有效地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积案多多人大高度重视近年,沁阳市法院每年审结的民商事案件都在1000件左右。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案件执行却越来越难:“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明着顶、个体执行人躲着顶、宗族势力硬着顶”,还有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被执行人利用法律空白逃避债务等棘手问  相似文献   

9.
贺政国 《求索》2007,(8):112-114
入世以来,我国保障措施的立法和实践与世贸组织的《保障措施协议》的相关规定还有一定差异,从而易遭致其他成员国的质疑和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本文通过对我国《保障措施条例》与世贸组织的《保障措施协议》及其他国家的保障措施制度的对比分析,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找出差异与不足,提出尽快将我国的《保障措施条例》上升为法律,制定一部比较完整的保障措施法;在立法宗旨中阐明“适当保护、积极调整、增强竞争”的立场;在《保障措施协议》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例外规则中,明确规定我国仅对最不发达国家适用该规则;补充“未可预见的发展”和“承担义务的结果”是实施保障措施应满足的前提条件的规定;借鉴美国、墨西哥等国的规定,创新“国内产业”的内涵界定等建议。以期使我国的保障措施制度更趋合理、规范和完善,有效规避日益频繁的贸易摩擦。  相似文献   

10.
一、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因素 1.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 在实际执行中,常常碰到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的案件。被执行人对法院的判决服判,对法院依法执行亦没有抵触情绪,但没有履行能力,无财产可供执行,而这类案件又多出现在国有企业当中。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企不分的病症一直困扰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在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今天,政企不分的现象在我国依然大量存在,造成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局限性和不灵活,负债经营,步履维艰,无力履行债务。而国有企业败诉的案件往往  相似文献   

11.
新《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出台后,监视居住制度开始承担着独立的刑事诉讼功能。新法对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既健全了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也为侦查部门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提供了依据。然而,新法仍缺乏对于被执行人权利的救济和第三人权利的保障,致使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极易造成监视居住执行时的错位。因此,应构建独立的监视居住平台,赋予职务犯罪侦查部门刑事强制措施执行权,加强检察系统内部职务犯罪侦查部门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年保障体系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老年保障体系的发展还很不足,在老年经济保障、医疗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等方面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老年保障的供需矛盾突出。“未富先老”、家庭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给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未来中国老年保障体系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朝着公平共享、法制完善、管理科学、内容全面、多元多层、官民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人公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公司,自其出现以来,对传统公司法人制度产生了极大的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法律规范对其进行规制。2006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一人公司做出了专门规定,该规定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立法潮流,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死刑赦免制度是我国死刑适用方面的一个制度空白,宪法虽然有关于赦免制度的规定,但并无专门的操作程序。履行国际公约规定的义务、死刑本身的不可回复性以及“死刑犯不引渡”的国际惯例都要求我国尽快增设死刑赦免程序。借鉴中国古代赦免制度以及美国死刑赦免程序的经验,我国宜选择特赦作为死刑赦免方式,以被判刑人申请特赦权为主,同时兼顾检察机关追诉犯罪需要赋予其一定的特赦申请权,构建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核批准的死刑特赦程序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更适宜好好研究恢复性行刑问题,并在恢复性行刑的制度实践方面进行不断探索,推进我国刑罚、法治的进步,以及社会文明的提高。文章主要采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介绍了恢复性行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找出其理论依据,由此得出恢复性行刑产生的深刻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的经济状况、社会舆论以及制度因素的分析得出恢复性行刑在我国实施的困境,针对这一困境,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情况,试图找出恢复性行刑自我国能够实施的可能性新出路。  相似文献   

16.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0,26(5):116-120
高房价是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最突出的特征。文章从公共管理视角关注政府性因素对于房价的推动作用,如地方政府"土地财政"、GDP导向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房地产腐败和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职能缺失。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应在采取相应的经济对策的同时,采取稳妥有效的公共管理策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财权,改变"土地财政";建立地方政府住房问题考核问责机制;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加强政府监管,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  相似文献   

17.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过程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志 《桂海论丛》2010,26(4):27-30
作为一个历史实践过程,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具有两个基本的过程性特征,即具体性和历史性。具体性,是说一定时期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现程度是具体社会条件下的党的建设规律的体现;历史性,是说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现是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推进而逐步完成的。科学把握这两个基本的过程性特征在于做到理想与现实、批判与建设、继承与创新以及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民主革命时期,基于党内存在不适应革命需要、不符合党的宗旨和性质的状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从遵循政党自身建设规律和社会活动规律出发,对党的指导思想、思想建设、作风建设进行了科学化的探索。而重视调查研究、注重从实际出发;重视把党的建设科学化体现在常规工作中则是毛泽东科学化探索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改革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领域。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实现了多渠道,但主要由政府和个人承担。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有以下四个途径:加大政府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扩大高等教育的融资渠道,鼓励企业、个人等社会力量支持高等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进一步完善和扩大高校助学贷款的规模和范围。  相似文献   

20.
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6条确立了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适应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权保障观念深化的时代背景,融入保障身心障碍者福利理念,弥补了老年人监护制度方面的立法空白.但是我国新确立的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仍存在受监护对象狭窄、缺乏具体实施办法、监护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我国老年人任意监护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该制度中关键的老年人委托监护合同与任意监护监督制度的配套规则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