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出台,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技术合同法》“三足鼎立”的局面,为我国的经济实践提供了一整套统一的规则。它一方面吸收、借鉴了国际公约和两大法系合同法上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又结合我国实际对某些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我们对外交往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九九年十月一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结束了我国在这之前三个合同法即《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并存,调整生产、经营领域的商事合同关系;《民法通则》调整民事合同关系。合同法不统一的格局。制定统一《合同法》,实行民商事合同统一由一部法律调整,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体现了实现交易规则的统一化(国际化)和《合同法》的现代化、科学化的立法本旨。  相似文献   

3.
余芳  王水秀 《传承》2009,(18):92-93
合同护士对于弥补我国的护理资源严重不足有着积极意义,然而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使原本就不稳定的合同护士队伍更加难以管理。从法律制度和护士自身需要的角度加强对合同护士的管理,对稳定合同护士的队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合同护士对于弥补我国的护理资源严重不足有着积极意义,然而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使原本就不稳定的合同护士队伍更加难以管理.从法律制度和护士自身需要的角度加强对合同护士的管理,对稳定合同护士的队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合同自由原则包括订立合同的自由 ,选择合同对方的自由 ,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等内容。其在我国合同法中主要表现在 :更新合同概念 ,扩大合同主体 ;要约与承诺制度的确立 ;当事人确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当事人确定合同形式的自由 ;对格式合同的限制 ;当事人在确定合同效力方面的自由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自由 ;合同变更和解除的自由 ;违约责任选择的自由  相似文献   

6.
李智慧 《前沿》2005,(10):134-137
要约和承诺是导致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有效成立的不可缺少的两项行为。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关于要约和承诺的规定基本采纳了《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但也结合我国实际对某些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本文就《合同法》与《公约》合同成立问题展开讨论和比较分析,以求深入理解公约及相关国内法。  相似文献   

7.
王向前 《理论月刊》2001,(12):92-93
我国<合同法>系统地构建了一个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制度,它同传统的合同的终止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常常出现合同债权转让的法律风险与经济纠纷。我国之前的法律对于合同债权转让等问题存在不适应性,因此在新合同法中,承认原有合同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保证了在新合同法中债权问题不会给经济市场的稳定造成混乱。针对新合同法中债权转让存在的法律风险,通过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希望为解决我国合同债权转让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曾祥生 《求索》2011,(12):173-175
服务类合同的大量涌现,对传统合同法的总则——分则的立法技术带来了冲击,大陆法国家对服务合同的立法研究十分活跃,制订法或各国学者提出的修法提案所提出的解决路径并不相同。本文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或立法草案的比较分析,同时结合对相关学说理论探讨。试图为我国未来民法典合同法篇服务合同规则的构建找到最佳路径。未来民法典应将各重要服务合同有名化,同时通过构建服务合同的总则性、共通性规则,以解决大量涌现的新型服务合同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0.
戴颖欣 《理论月刊》2008,(6):113-115
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出于种种原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往往出现不明确或不完整,造成合同条款产生争议,合同解释制度的出现正是出于解决当事人争议的需要.本文从合同解释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合同法关于合同解释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法律必然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合同法也必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因此,必须对合同法中各项制度加以完善,特别是对可撤销合同的完善。本文通过对可撤销合同的法律形式的研究,进而探讨可撤销合同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不仅对合同当事人在合同实践中做出正确的合同行为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有利于法院和仲裁机构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时,做出正确的判决或裁决。  相似文献   

12.
无论在大陆法系抑或英美法系背景下,合同解释都是合同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合同法研究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横向角度而言,合同解释兼具事实与法律双重属性,交织着实体法与证据法问题;从纵向发展观察,合同解释理论学说及司法实务的观点呈现主观性与客观性相互演进规律,合同解释对象的范围从合同文本逐渐向外部证据扩展,合同解释规则有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传统大陆民法解释学对于我国合同解释理论有重要影响。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我国合同解释的研究存在偏颇的现象。对合同解释基本属性和发展规律进行宏观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合同解释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统一合同法”起草制定过程中,法学界尤其是行政法学界便对行政合同地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中国究竟有没有行政合同,或者说有没有行政合同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有,那么立法应如何处理?1995年1月由全国12所院校分章起草,并由梁慧星研究员整理形成的“合同法试拟稿”中,将合同法的调整范围界定在平等主体之间,而分则规定的24种有名合同中,又包括了土地使用权出让与转让合同,  相似文献   

14.
在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中,合同编以六编分编之中最多的条文比重,足显其分量。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共23章428条。  相似文献   

15.
李冬 《求索》2012,(9):105-107
预约制度,可以追溯至古罗马法时代,尽管当时其仅适用于身份契约。至近现代,预约制度渐次发达,不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均有较为详细之规定。在我国,预约合同实践越来越频繁,特别是房地产的买卖,大多运用预约合同制度。然而,我国《合同法》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法之一,并没有对预约合同制度作出回应,以至于实践中预约合同的效力、归责、举证责任陷入模糊与纷争。本文在界定预约合同概念的基础上,追溯其历史演进,探究其法律支撑与制度功效,解析其核心要义并提出我国构建预约合同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为充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充分遵从意思自治原则,我国《合同法》应当在合同效力一章中明确规定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贯彻保护第三人利益与贯彻意思自治原则之间的平衡之立法宗旨,规定第三人享有给付受领权、给付请求权、债权保护请求权以及受领给付的义务;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当事人只能在第三人未明确作出接受合同约定的权利之前变更合同以及可以在合同谈判时约定合同的解除条件等内容。立法体例上采用潘德克顿式,以便与我国未来民法典衔接。  相似文献   

17.
浅析电子合同对传统合同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章书 《前沿》2004,(1):123-126
电子合同 ,又称电子商务合同。电子合同作为一种崭新的电子化合同 ,除了具有传统合同的一些特征外 ,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电子合同的产生对传统合同法带来了多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电子合同意思表示的电子化对传统合同法中关于合同的成立、效力方面的冲击 ;电子合同的电子形式对传统合同法中关于合同签章、条款内容以及形式要求的冲击。笔者在本文中对此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8.
浅析合同效力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大法系国家对合同效力的根源有不同的认识和规定,但无论何种认识和规定,以美国和法国为代表的两大法系国家均注意到了“合意”的物化性,体现了国家公权力对当事人意志的介入。我国学理界很少探究合同效力的根源,但也并未仅仅将当事人的合意作为合同效力的根源,而是在立法中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即“成立+合法”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合同效力的根源。与先进的德日民法相比,我国合同法构筑的合同行为效力制度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9.
合同解释是合同法上的重要制度,这种制度旨在探求缔约当事人表示于外的共同真实意思。合同解释有文义、体系、习惯、目的、诚信等基本原则。在解释实践中应以客观解释为主,同时辅之以主观解释,运用解释规则澄清、确定合同意思表示或者作出合理的补充。解释原则在适用时有大致的顺序,但不可拘泥于顺序,应以使合同合法、有效、合理、公平为解释的指导原则。本文主要针对合同解释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措施方面进行阐述,以促进合同解释制度在我国能良好的运作。  相似文献   

20.
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在两大法系国家已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合同法对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规定存在着漏洞,应学习其他国家相关规定的长处,完善对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规定。一方面应该在合同法内直接明确规定第三人的直接请求给付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应该对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