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7 毫秒
1.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劳动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取向。受“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思想的侵蚀,一部分人对劳动价值观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背离了“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要抵御和消除“不劳而获”和“投机取巧”的劳动价值观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重塑“劳动最光荣”价值观,必须完善劳动保障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分配的公平公正,营造体面劳动的社会氛围;必须加强劳动价值理论的灌输和教育,丰富劳动价值观内涵,提升劳动者素养,以确立对“劳动最光荣”价值观的认同,重塑“劳动最光荣”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劳动光荣"话语的建构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妇女就业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从属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主题。在动员农村妇女参加劳动、确立农村妇女劳动者身份时,代表国家意志发声的知识精英、农民、学者等不同群体共同建构了"劳动光荣"的价值观。由于片面强调"劳动光荣"的劳动在形式上的一致性,忽略男女两性差异及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因此,"劳动光荣"价值观的建构对农村妇女解放程度的提高又是不彻底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劳动光荣"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不少人已经从思想上背离了“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受“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思想侵蚀,一些人以非法和不正当手段暴富。其结果,使得全社会对诚实劳动价值的认识产生了偏差。  相似文献   

4.
赵连友的题为《叫响“劳动光荣”》的文章说,在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十分流行并备受推崇的时代最强音是“劳动光荣”,它曾鼓舞和激励了千千万万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然而,近些年来“劳动光荣”似乎已经被人们所淡忘。文章说,目前社会上有相当一些人在劳动价值观上存在着认识误区,对劳动在经济中的贡献认识不清,甚至将劳动者当成了负担,认为其带来了棘手的就业问题,增大了经济成本等。其实,经济学本身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因为劳动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实际要远远大于资本,因此,劳动基本的价值应该得到承认,劳动收益应该得到保障。如果经济不断…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创造最光荣!”这是儿歌《劳动最光荣》中的歌词,唱出了幸福与劳动之间的紧密关系。实际上,人们感受到的幸福,如物质消费、事业成就、家庭快乐、文化赏析等等,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尊重劳动构成了追求幸福不可或缺的正确心态。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第13章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保护的专门规定,体现了俄罗斯对劳动关系中劳动者一方进行倾斜性保护的立法思想。我国与俄罗斯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同样面临着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任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在于劳动者权利的保障,《俄罗斯联邦劳动法典》主要从工会、国家监督、劳动者权利的自我保护几方面规定了劳动者权利保护制度。我国应在劳动法法典化、加强工会权利保护作用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完善劳动立法,加强劳动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7.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的重要精神,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确证劳动者主人地位的根本体现,是实现劳动群众追求体面劳动和幸福生活的现实要求。社会主义劳动修复是我国劳动分配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确保劳动者权益和提升劳动者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机制,是促进劳动和谐、推动全体劳动者体面劳动、幸福生活、自由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主义劳动修复与"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具有一脉相承的逻辑贯通,在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劳动和积极劳动情怀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社会价值;社会主义劳动修复对于提升劳动者崇尚劳动理念、激发劳动者价值创造伟力、防止和纠正劳动歧视、营造公平正义的劳动环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勤奋劳动的多元性价值创造与劳动者多样性合理需求的完美结合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与探索显得尤其重要。从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缺陷中发现一个成为真正"自由、民主、平等"的新制度成为必要,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前提;而现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设计理念是包融了现代社会价值共识基础上的以公平为特征的社会正义。同时,使人们在劳动(工作)中不断通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幸福境界,使劳动(工作)成为人的存在方式。这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个体层面的伟大方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使劳动及其主体劳动者开始受到尊重和保护;要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必须做到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与时俱进地对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进行创新,划分出第四产业,确立生产商品劳动与非生产商品劳动的范畴,尊重人才,发展劳动文明。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搞清楚在这一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劳动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唯物主义历史观归根结底就是劳动历史观。劳动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劳动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劳动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的外衣,深入劳动层面,通过分析异化劳动、个人劳动、社会劳动和剩余劳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价值观,历史地生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劳动水平之上的,同时又规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2.
刘艳 《桂海论丛》2010,26(1):25-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民族信仰重塑具有同构性和同步性,崇高的民族信仰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能为民族信仰重塑提供理论支撑和精神导向。当前社会变迁,信仰体系的嬗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信仰的错位和缺失,严重削弱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应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快民族信仰重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3.
<正>农工党党员、云南西双版纳石化集团董事长柳天伟在2015年4月28日,与其他劳动者代表一道,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是党和人民赋予劳动者的最高荣誉。"我崇尚劳动,劳动给予我光荣,而光荣属于更多更平凡的劳动者",这是柳天伟对荣誉的感悟,也是他劳动人生的光辉写照。他将事业置于环境保护和创造低碳生活的发展轨道,被边疆各族人民誉为"热带雨林保护神"。他紧紧围绕国家能源战略布局,跑下了老、缅、泰3  相似文献   

14.
张晓燕  田梦 《新东方》2023,(6):84-88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劳动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一定程度上也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面临着人类在劳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受到削弱、人类活劳动是商品价值唯一来源的论断受到质疑以及商品价值量的判断标准受到冲击等挑战。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动构建人机和谐的劳动环境、重塑人们的劳动观念以及保障劳动者的主体权益等,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15.
劳动正义理论是关系到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高度重视劳动者的个性发展,秉承劳动解放的根本价值标准,从异化劳动和私有制角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非正义现象进行了揭露与批判。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劳动目的及价值、劳资交换实质、劳动财富分配等问题的剖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正义思想,并揭露出资本正义的虚假性和劳资关系的非正义性事实。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作为科学真理,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增强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最光荣     
劳动光荣,这个古老而又赋予时代意义的话题,是人人都明白的话题,是中华民族传颂至今的优良美德。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和将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劳动。因而,劳动是光荣而伟大的,从古到今一直为人们所崇尚和赞美。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有目的的活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劳动分为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三类。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科学技术劳动者、经营管理劳动者和直接操作劳动者中的技术工人是先进生产力的人格化。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必须进一步调整党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的贫困问题严重影响了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及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实现。劳动正义即劳动者得其应得,劳动者贫困主要原因是劳动非正义造成的:劳动能力获致不正义是贫困的根源,使劳动者处于机会不平等的状态下;在强资本、弱劳动的市场交换环境下,工会职能不健全无法维护劳动者的集体谈判权,政府受GDP指挥棒的影响消极保护劳动者的平等权益,造成劳动者劳动交换正义的缺失,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劳动过程中的异化、被动劳动,使劳动者处于束缚状态无法获得自由发展,进一步造成贫困的固化;劳动成果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偏低,二次分配中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劳动成果分配不正义,是劳动者贫困的直接原因。要消减劳动者贫困的范围和程度,必须使劳动正义得以伸张。  相似文献   

19.
程钰文  金福海 《人民论坛》2010,(11):104-105
"事实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学界争论已久的问题。《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种类和法律规制入手,分析如何将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纳入法律规制的范围,切实保护劳动者利益。  相似文献   

20.
李秀凤 《求索》2012,(1):152-154
农电工"变身份"事件是用人单位违法使用非全日制劳动者的一个缩影。政府"适度容忍"的态度彰显了非全日制用工法律制度实施的困境所在:政府扩大就业目标与非全日制劳动者利益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基于典型劳动关系的立法对非典型劳动关系的调整稍有不适;基于一重劳动关系的劳动保障体制设置弱于调整双重或多重劳动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