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逆水流     
逆水流■梅次一个冬天,老友来访,坐了一会儿就说:“你家怎么这样冷?”我听了很诧异,因为我并未感到怎样冷,后来知道,老友家装了暖气,由热到冷,就不习惯了。几年后我家也装了暖气,有一次我到另一老友家去拜访,对他说的竟然也是“你家怎么这样冷?”这句话,事后...  相似文献   

2.
我的价值     
有人对我说:“从事你们这样的职业一定特没成就感吧!你年纪轻轻的教些智障孩子怎么体现一身的价值?怎么实现自我的梦想呢?”听到这样的声音,我也曾例惑过、迷茫过,也曾动摇。我有一个高高壮壮的重度自闭痛症名叫大成。大成的向部识别能力较弱,总分不清别人,但他从没有认错我,这让我特别感动。  相似文献   

3.
初学伦理学或只是想了解一下伦理学的人经常会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伦理学是难还是不难?但我自己其实也会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我开始学的时候是觉得不太难的。因为伦理学有这样一个特点:它不像其他许多社会科学的学科,比如经济学、心理学、法律学,其中充满了大量专业术语,甚至符号、定理、公式,外行几乎完全不懂。  相似文献   

4.
《时事报告》2012,(6):7-7
有了车怎么开是个问题。有时候,一些看似平常的举动,会让你付出额外的油费。比如,并线超车的感觉是蛮爽的,但一“脚”下去,钱包已经“叮当”掉出一毛钱。  相似文献   

5.
老警     
老警不老,今年 52岁,可是比起一任比一任年轻的所长来,的确是老了。   老警总是笑着,不管对什么人,难得有人看见他“发威”一次。即使对待犯罪分子,也是那种语重心长的模样。初参加工作,有老警这样的老同志关心照顾,感觉就像夏日午后钻进一片小树林,那一份悠闲清爽从心底里溢出。不过,有时候我也想:老警这样软弱,怎么能当一名警察呢?   老警有一个毛病,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把派出所当成了家,而家则是另外一个概念——吃饭、睡觉的地方。年轻的所长钻进汽车,从车窗里撂下一句话:“老警,我走了,所里的事照看着。”老警像…  相似文献   

6.
“雷语”是最近流行的一个网络名词.是“雷人语录”的简称。意思是,一些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在公众场合说出的一些令人吃惊的另类言语。比如,“这个事我不好再说太细”、“给我抹黑,就是给全县抹黑”、“没有网络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等等。  相似文献   

7.
明代冯梦龙在《古与令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微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回答:“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了死了。”他也旧答:“那太好r。”他的老婆凶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他仍然回答说:“像你说的这些话,也太好了。”于是,“好好先生”这个典故留传至今。  相似文献   

8.
初涉职场的新人,最初总是怀抱着理想和热情投入到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当中。然而,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中,他们屡屡受挫,遭遇到各种各样的职场困惑。“很迷茫”是他们最经常挂在嘴边的,虽然很迷茫但又不知道要怎么去改变,因此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在他们的手上溜走,就这样三年五年后他们还留在原地或是进步一小点。所以,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小经验。  相似文献   

9.
教学中适当引入外语,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高三政治常识教材中有一个“联邦制”的概念,如果教师能用英语注释把“联邦制”这个词的解释反映出来,其效果可能更为明显。在牛津英语双解词典里对“联邦制”的解释是这样的:PoliticalsysteminwhichstatescontrolmostoftheirinternalaffairsbutleaveforeighafKairs,defence,etctothecentral(Federal)government意即联邦制是大部分内政由各州或邦自理,外交、国防等由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处理的政治制度。从我自己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看,把一…  相似文献   

10.
香港流行的三首唐诗严贞“多年来,在香港有三首唐诗很流行。请问是哪三首?”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主持人笑容可掬地向现场观众提了这样一个抢答题。在我的心目里,唐诗的形象是古朴、凝重的线装书,而香港是现代喧嚣的都市洋场。我困惑,香港怎么会有唐诗流行呢?当主...  相似文献   

11.
在一般人看来,自私是不好的。其实未必。比方说,我就曾经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我的孩子,或孩子的孩子,也吃了三鹿奶粉,会怎么样?这种想法,当然很自私。但,如果三鹿集团的领导人,当初也这样想,也这样“自私”昵?惨案和悲剧,大约就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12.
有一次,在无人售报点,看到有两个人拿了报纸,其中一个人一边掏钱一边说:“其实不给钱我也照样可以把报纸拿走。”另一个人马上说:“不要这样,做人还是要讲档次嘛。”无独有偶,又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走,前面走着两个人,其中一个人手拿着一叠纸,一面撕着一面就把纸往地上扔。另一个人说:“你看你把马路弄成这样”。这人毫不在乎地说:‘’没关系,不然要扫马路的人干什么?”另一个人则说道:“人和人不一样,总还是要做个有档次的人吧。”对这两件事我当时并未介意,但后来回味起来,倒觉得很有嚼头。我不仅感受到社会上存在的关于…  相似文献   

13.
倾听内心的声音: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自我她第一次来咨询室找我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是:“我想了解自己,更多的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尽管我不是第一次听见这样的问题,但一个面临高考的女孩,在即将高考的前夕,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有些吃惊。我对她点点头,并给了她一个鼓励的微笑。“我觉得我很固执,而且不是一个好学生。”“能说的具体一些吗?”“比如,我经常在一些小事上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如不穿校服;在学习上,总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做,从不听从老师的意见;平时学习也不用功,学习成绩很一般,但在重大考试中,总是可以发挥得不错。”一切就从离她们最近的学…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饭店里倒掉的剩菜剩饭,足够养活2亿人。不少网友用“触目惊心”、“不寒而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您怎么看?任远:这让每个人对当前浪费之严重有了充分的警醒。这种浪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是不能接受的。而且从道理上说,即使富裕了也不应该奢侈。主持人:由此,不少人开始反思,“怎么一不小心就浪费成这样了!?”任远:这几天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问题,不少人倾向于从我们的社会文化风俗和消费心理来解释这个问题。但在我看来,在铺张浪费这件事上,根本不能拿我们的“文化”来说事。  相似文献   

15.
一次,我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酒过三巡,谈腐败、骂警察就成为一个话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直说得我这个当警察的有点坐不住。我说大家说的事能不能具体点,我帮你们查一查,要不然你们也太冤了。听说我是警察,大家都哑了,我追问再三,原来他们所说的“故事”是道听途说来的。我并不是想为警察辩护,但这种无中生有或者添油加醋的“误骂”,实在令警察有点冤枉。“误骂”构不成犯罪,我们只好听之任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警与民之间有隔阂,老百姓对警察有看法。张金柱这样的警察虽然是极个别的,但还是有;山西潞城那样的交警,驾驶…  相似文献   

16.
胡伟 《淮海论坛》2012,(2):48-48
“白马非马”是一个典故,创造这个典故的是战国时著名的诡辩老祖公孙龙同志。 这个典故是这样的:有一次公孙龙骑着自马入函谷关。在城门口被守城的小兵拦住了。关吏说,“人可入关,马不能”。公孙龙辩道:“自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关吏说:“白马怎么不是马”?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4,(3):19-19
网上最近流行这样一个笑话:一位青年人问哲人,“我很富有,却不开心。我该怎么办呢?”哲人默然,握住年轻人的手。青年顿悟道:“大师,您是想告诉我,我应该心存感恩,回报他人吗?”哲人说,“不是……我是想说,土豪,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相似文献   

18.
高端参考     
《干部人事月报》2011,(3):22-22
中国人必须有价值观自信现在不少人都在批评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社会,主流价值甚至已经崩溃。事实是这样的吗? 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研究所副所长何辉发表文章指出,不可否认,中国社会确实出现了消费群体的碎片化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但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依然是稳定的。比如,有人驾车撞人后说“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狂语,立即招到社会的谴责。  相似文献   

19.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干部在职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干部的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但也出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有些干部的文凭含有“水分”。这些“泡沫文凭”,或当作提拔使用的资本,或作为装潢门面、满足虚荣的摆设。这些被百姓戏称为“真的假文凭”有不少是采取非法手段“骗”来的,比如违纪动用公款、请老师吃饭等。这些行为虽比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要“雅”一点儿,但实际上也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文凭腐败的出现,既有干部个人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的诱因,同时高等院校学籍管理松懈也是一个原因。比如有的干部向老师家打个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