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2.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3.
谈到什么是“和谐社会”,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字,一“口”一“禾”,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人“皆”“言”之,表示人人有话说。由此而论,建设和谐社会,不是一种道德诉求,更是制度诉求。“和”要解决的是中国的民生问题,“谐”则是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4.
余树苹 《求索》2010,(3):117-119
王弼的圣人观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圣人体无”与“圣人有情”。“体无”突出了圣人的玄性,“有情”则彰显了圣人的人间性。“无”为体,“情”为用,“无”是“自然”,“情”亦是“自然”,体与用的圆融,恰在于此。在王弼的圣人观中,体现的是魏晋士人将文化正统与价值追求融合的努力。外儒内道所导致的结果是,对圣人的关注由外在转到内涵,“圣人”不再是只有公共意义的摆设,而是活生生的有情有性的个体。这是王弼的独创,也是时势使然。  相似文献   

5.
陆彩鸣 《群众》2008,(1):79-79
“平均数”和“大多数”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平均数”是指经济指标的人口平均值,如人均收入等:“大多数”是指大部分人民群众。应当看到,“平均数”与“大多数”所反映的实际情形有很大不同,必须区别对待。在有些情况下,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无关紧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则必须将“平均数”与“大多数”区分清楚,决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党委政府要务实、求实,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信用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诚信”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所谓“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即诚心为善并付诸实行,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诚”是指“内诚于心”,“信”是指“外信于人”,二者是相互贯通、互为表里的,“诚”是“信”的依据和根基,“信”是“诚”的外在体现。应当说,“诚信”既是一个道德概念,又是一个实践课题。近年来,江苏省公安机关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坚持依法治警和以德治警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严格执…  相似文献   

7.
李立 《黄埔》2007,(6):10-13
今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台独”路上狂飙。特别是近一段时间,陈水扁当局在继续推进“去中国化”、“台湾正名”的同时,大力推进“法理台独”。其重心在于:一是由陈水扁出面推进的“入联公投”;一是由游锡堇出面推进的“正常国家决议文”(以下简称“决议文”),后者是“台独的政治理论建设”,前者是“台独当前的行动重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就有“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实生物”的思想。“和”的精神。是一种承认,一种尊重,一种感恩,一种圆融;“和”的内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和美。“和”的精神,不仅对今天缓解“多重紧张”很有作用,而且对“共建和谐世界”也极具功能。那么,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又如何从心开始呢?  相似文献   

9.
《公民导刊》2005,(4):6-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是历代政治家恪守的政治信念和治国理念,也是人类进步的必然选择和终级目标。将“和谐”用于政治,则“政令统一”、“政通人和”;将“和谐”用于经济,则“平稳持续”、“协调发展”;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则“诚实守信”、“宽则得众”;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乡语偶叙     
三个“戏称” 我家乡的人对文化人的三个“戏称”有点意思。其一,对搞绘画的人、画家有一个戏称,称之为“画安仔的”。“安仔”是方言,不太好理解和翻译,意思是“小人”,不是“卑鄙的人”那个意思,也不是尚未成人的“小孩”的意思,是“小小的人”的意思,比真人“小”得多的人的意思,画出来的“小小的人”的意思。这就是说,搞绘画的人、画家就是画“人”的,就是画“小小的人”的人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中国人一直在追逐“中国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怀的“中国梦”更加多样。也更富有强国愿望,容闳怀的是“留洋梦”.康有为怀的是“大同梦”,孙中山怀的是“共和梦”,梁启超怀的是“启蒙梦”,施蛰存怀的是“尊严梦”……但所有这些美好梦想,都没有获得完全实现,只有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们有种种答案。综而观之,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所谓反思,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是“存在”的自我否定,自我映现,“本质在它的这个自身运动中就是反思”(《逻辑学》下卷第14页)。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汉字中的“九”,本是一个尊贵、吉祥的数字:老天称为“九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器物之华丽称为“九华”,北京的名园北海有“九龙壁”,吉祥图案有“九九消寒图”,等等。但这个“九”字前面若加个“老”字,成为“老九”,就带上了江湖气,甚至是匪气;而若在“老九”前面再加个“臭”字,变成“臭老九”,那么,我们就只会闻到牛棚气,甚至一些血腥气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曾与“臭老九”之称,结下过长时间的牵缠难解的“孽缘”。  相似文献   

14.
李煌明  李保才 《求索》2007,(10):159-161
“孔颜之乐”是儒者所独有之乐,也是圣贤所独有之乐。此“乐”,由“仁”得,包括“仁义礼智信”与“七情”在内的精神体验。“乐”从总体上说是“浑然与物同体”、“视元一物非已”的情怀,这是一个总纲;“敬谨”、“顺适”以至“七情”等则是总纲下的细则。总纲是贯穿于所有细则的精神核心,总纲与细则共同构建起“孔颜之乐”。  相似文献   

15.
《世纪行》2009,(11):4-4,8
一、鄂西圈“山水人文”旅游品牌的开发思路 (一)鄂西圈“名山”旅游品牌内涵及开发思路 鄂西多山岳,“山”是鄂西的骨架,“峡谷”是山的流动,“石林”是山的盆景.“溶洞”是山的空灵,“山”是大自然赐予鄂西人们的厚礼,处处有山,山山是景。但目前的情况是,人在深山不见山,人居深山不喜山。  相似文献   

16.
邓小明 《求索》2008,(8):119-121
庄子哲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真人”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庄子那里,“真人”最终都归本于一个关于“道”的问题。所以,“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其所确立的本体观念。庄子之“道”从“心”的角度诠释“道”,其目的是摆脱一切主观与客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心斋”构成庄子“道”的逻辑起点,“体道”的过程诠释了庄子“真人”之“独立人格”。庄子的一生是一种超越物我和生死,力求达到与道冥同地步的非凡人生,正因为庄子身上的这种情怀,才赋予其人生穿越历史时空而不朽之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靠“说”,又要靠“做”。“说”即“言教”,是通过宣传真理,用真理的力量去教育人、号召人;“做”,即“身教”,是通过身体力行,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人、征服人。“言教”与“身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8.
邹元江 《新东方》2012,(3):11-13
成中英先生对《老子》道之意象的解释有诸多可以讨论的问题。不能将具象的“水”“婴儿”“母亲”“朴”确指为“道”的意象,亦不能将“朴散为器”的“器”确指为显现“道”之无形无名的“确定的器皿”,因为这种对“道”之意象的确定明晰的解释是无效的,对“道”之意象的“正名”(立言),正是对“道”之“无名”的限定。因此,使“道”具象化,“道”的“实体的次序和概念也变得便于界定和描述”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而认为某物“反映了道”,这也是将“道”视作独立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即某物可成为反映“道”的对应物。显然,这是将非对象化的“道”加以对象化、客体化和实体化。  相似文献   

19.
“吃粮”     
成语“钩心斗角”(“钩”亦作“勾”)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贬义词,人们经常用其来比喻用心机、互相排挤倾轧的行为。其实,“钩心斗角”最初不是指这种不好的行为,也不是一个成语。“钩心”和“斗角”是两个古代建筑学术语的并列拼合。“钩心”是一种建筑形式,“钩”是钩挂、钩住的意思,指屋顶建筑构件之间相互牵引或连接;“心”是指宫室房屋建筑的中心部位。“斗角”是另一种建筑形式,“斗”是碰撞、接触的意思,“角”指建筑物的檐角。当某一建筑群既有“钩心”又有“斗角”的时候,便称为“钩心斗角”了。  相似文献   

20.
孙秀青 《求索》2011,(9):225-226,211
“AXA”重叠式,从结构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动不动”式,其意义来源于对“A”和“不A”的抽象提取;一种是“连不连”式,是重叠式和嵌入式相结合的结果。不”为嵌入的中缀,“AXA”表示对基式“A”程度的加强;还有一种是“马上马”式,这种形式的后一个语素“A”仅仅因构形上的需求而存在,本身没有任何实在意义。这三种结构形式的形成机制不同,本文将分别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