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正>"大公王"是指《大公报》天津籍著名报人王芸生,这名字是毛泽东起的。说来话长,1902年6月17日创办于天津的《大公报》,系清末、民国时期著名日报之一。卢沟桥事变天津陷落,《大公报》关闭,人员陆续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大公报》在天津、上海、香港等地恢复发行,总部迁回上海。1952年,"大公王"率领上海《大  相似文献   

2.
孙姣 《传承》2010,(33):84-85
《大公报》是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民营报纸之一,由英敛之1902年创办于天津,至今仍在香港刊行,是我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1941年,《大公报》成为第一份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授予荣誉奖的亚洲报纸。1980年,其更成为联合国推荐的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三大报纸之一。建国后,受意识形态因素影响,学术界多将《大公报》定义成国民党的喉舌报纸,其中以"小骂大帮忙"的观点最为著名,对该报政治立场等方面进行了激烈批判。90年代后期,对其研究逐渐出现了不同声音,肯定了它在近代报刊史上的重要地位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近十年来,特别是自2002年《大公报》诞辰一百周年以来,学术界关于它的研究逐渐客观深入,着眼于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探索出了很多新的研究方向,成果颇丰。但目前为止,关于此类成果的整理总结并不多见,唯见2004年浙江大学陈建生博士发表过一篇关于"新记公司"时期的大公报学术史述略,[1]尚未见到其他类型成果整理。故拟就对内地近十年来《大公报》的研究作一个大致梳理,以期能对读者全面了解《大公报》近年来研究成果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余习惠 《求索》2008,(10):179-181
湖南《大公报》副刊创刊于1915年9月1日,是湖南《大公报》创办之初设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湖南《大公报》报人对副刊性质和功能产生了新的认识,从而促进了副刊的改革。因此,对湖南《大公报》副刊进行一次深入的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个特定时期内副刊的传播功能与地位的整体把握。另外,对于伴随报纸副刊发展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文学,我们也可以窥见其发展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雪荣 《传承》2008,(23):9-10
中国人开始报纸征婚了1902年6月26日,在当时中国最具权威和自由度的大型日报——天津《大公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此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6月,《大公报》迎来了她110年华诞。它是世上惟一的一份过百年的中文报纸。《大公报》是入选联合国推选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是惟一获得美国密苏里新闻荣誉奖章的中文报纸。英敛之,1866年生人,满族,家境贫寒,少年习武,准备入军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认识到举石挽弓的技艺已"见遗于社会,无补于身家",遂在20岁弃武从文,自学成  相似文献   

6.
《大公报》在中国报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历史地位,不仅居于当时的舆论首席地位,而且是唯一荣获国际新闻奖的报纸。然而《大公报》在我国的新闻史教材中长期处于冷落状态,往往未被专章专节论述,篇幅比重偏小,而且历史发展轨迹模糊不清,不符合中国新闻史的真实图景。这种情况既有对《大公报》政治骂名的规避,也受到政治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学界对《大公报》进行了比较深入地研究,但这些成果并未充实进新闻史教材,造成研究成果与教材编撰的脱节。  相似文献   

7.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3,(1):24
大公报香港《大公报》中国仍是外资企业首选地尽管一些在华外资企业出于各种考虑开始迁移,但由于中国制造业仍然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特别是中国市场的购买力逐渐增强,大多数外资企业仍将中国作为其投资首选地。  相似文献   

8.
喻春梅 《求索》2008,(2):208-211
毛泽东与长沙《大公报》曾保持了三年多的良好合作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参与《大公报》中新娘赵五贞自杀事件的讨论;二、参与《大公报》中湖南自治问题的讨论;三、参与《大公报》中湖南演讲会的报道。后来,随着毛泽东转变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大公报》撰述员的身份就此结束。毛泽东在《大公报》留下的文字材料,反映了这段时期他的心路历程。这段时期毛泽东的思想正处在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转变的状态。研究毛泽东与《大公报》的关系,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的早期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65年11月5日,伴着从印刷机刚下线的香港《大公报》油墨的清香,路透社驻香港记者麦克龙的访华见闻,像风一样向世界传播:  相似文献   

10.
十三、毕生尽瘁曾在「孤岛」上风行一时,而战斗十分艰巨的《文汇报》,终于在一九三九年五月被敌伪扼杀了。政之先生立即函电催促。叫我重回《大公报》,任香港版编辑。我在清理《文汇报》的一些「善后」后,于是年七月即到了香港。那时,季鸾先生虽负责主持《大公报》重庆版笔政,但隔几个月必来香港住些时候,主要是治疗已到三期的肺病——那时尚无特效药。听说他是受蒋及张羣之讬,暗中和日方有所联击。季鸾先生寄寓在香港壁道,「二房东」是曾在上海报界叱咤风云的张竹平先生。三楼转租给胡先生,底层租给张先生,竹平自己住二楼;两「大」  相似文献   

11.
《大公报》①是一份中国自由民主知识分子的报纸,190 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由满族天主教徒英敛之主办;1916年9月由安福系王致辞隆接办;192 5年11月2 7日后,因亲日为国人厌恶而停刊;192 6年9月1日,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复刊,张季鸾任总编辑,内容大加革新,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并坚持不懈。国内外史学界以及众多新闻工作者已达成共识:“大公报历来的作法是对事实不抹杀、不捏造、不歪曲”②。当然《大公报》也有过失误,但暇不掩瑜,正因为如此更加受社会所重视,深得民主自由知识分子青睐,在国内外享有特殊地位及具权威性。《大…  相似文献   

12.
论文主要是以《大公报》白话文为基本史料,从下层民众的角度切入,深入分析戒缠足问题.文章主要是运用传播学的理论解析了《大公报》白话文在劝说戒缠足中报馆、官府、受众互动的方法,分析了《大公报》白话文针对民众戒缠足的心里顾虑所作的适当引导,体现出媒体的一种说服技巧.因而,戒缠足在天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开北方社会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13.
香港《大公报》3月5日刊文《莫让政协背“黑锅”》说,近些年有多位政协官员锒铛落马。有人慨叹,政协官员看似已成“高危职业”。果真如此吗?恐怕不然。  相似文献   

14.
1920年10月26日-11月2日湖南省教育会在长沙举办名人学术讲演会,蔡元培应邀出席并发表了一系列讲演,对湖南和文化教育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蔡元培应邀讲演及其讲演的次数、时间、顺序、记录、修改等问题,蔡元培《自写年谱》、《蔡元培年谱长编》、《北京大学日刊》都有不少错误。揆诸长沙《大公报》的详细报道,蔡元培在讲演会上先后讲演7场,讲演记录在《大公报》和《大公报增刊名人讲演录》上依次刊登,经蔡元培修改后刊于《北京大学日刊》。  相似文献   

15.
《大公报》汉口版依靠出色的广告经营,创造了武汉报业史上的奇迹。报社在广告经营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如广告刊价细分、开辟面向普通百姓的经济小广告专栏,以及组织全社会献捐活动和抗战戏剧演出,树立起报社良好的社会形象等。汉口版《大公报》的广告经营为报纸在抗战中坚持"四不"方针打下了经济基础,并显示出大公报人在报业广告经营方面的杰出才能。  相似文献   

16.
王玉云 《前沿》2010,(7):120-123
“海河浮尸案”是日军侵华期间发生于天津的震惊全国的残害中国劳工的案件,由于种种原因,此事鲜有提及,或者虽有提及但语焉不详。本文基于当时《大公报》的相关报道,进行了资料梳理,并希望通过此文,引起了解此案的知情者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进一步寻找确凿的证据,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7.
陈兮 《求索》2011,(12):206-207,71
很长一段时期学界只将吴鼎昌定位为新记《大公报》出资人身份,对其真实地位和作用评价尚欠公允和全面。1935年底吴鼎昌出任南京政府实业部长后,名义上与《大公报》脱离十多年,导致学界忽略了他在《大公报》所起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昊鼎昌是新记《大公报》的出资人和最大股东、“四不主义”办报理念的始作俑者和修改者、重大决策的最后拍板者、早期社论的主要撰写者,在新记《大公报》的发展史上发挥了他人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香港文化原是广东文化的一部分。英国占领香港地区以后,在外国殖民统治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和交流,香港的文化事业曲折地发展着。随着本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的腾飞,香港的文化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今日的香港距“丈化绿洲”还有一段距离,但已不是“文化沙漠”。20世纪初期的香港文化香港曾经是资;“阶级革命运动的宣传阵地。1900年1月,孙中山派陈少白在香港创办的革命报纸件国日报》正式出版,其副刊《鼓吹录研创报刊文艺副刊的先河。其中在香港出版的《有所谓报》、《广东白话报》、《小说世界》、《中外小说林》等报刊亦…  相似文献   

19.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自从“神舟”系列飞船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美国就把中国列为太  相似文献   

20.
黄建华 《前沿》2013,(6):115-116
《华商报》是1941年4月中国共产党联同民主派人士在香港创办的一份报纸,目的是向海外传播中共的政治主张。在出版过程中《华商报》为争取广大的读者群,采取灵活多变的出版方针,报纸内容既广泛涉及香港的社会风貌、商业活动,又力求增添文艺性和可读性,可谓融社会、商业与文艺价值于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