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甘玲 《求索》2010,(6):181-183
中国古诗学有别于西方之学,它从作品的创作立意到文本语言组织、从美的构筑方法到美之价值判断都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特质和语言技巧,都是诗人以细腻的诗心在生命的感受中提炼发掘出来的。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内向维度的探索和追求,诗人常以不同的语言技巧展现出来,并刺探入他人内心的本真中。本文以中国古典诗歌目治法为研究对象,目治法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结构方法,它反映了一种中国古典的心灵主体论,与西方的现象学的精神遥相呼应,着力于人类内在世界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创作中张枣独自经营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园地.在其作品中,大量的源自古典诗歌的意象、结构及其所营造的传统古典意蕴频频出现,构筑了属于张枣诗歌独有的文化场域和古典场景.这种古典特征与张枣的先锋气质巧妙结合,使得张枣诗歌具备了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先锋诗歌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未来主义诗人“无意义语”诗歌的提倡,俄国形式主义者区分了诗歌语言和实用语言.在他们看来,诗歌语言是一种自足的语言形式,而不指向外在于诗歌的事物或观念.以穆卡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结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诗歌语言的组成成分构造了一个“语义结构”,是语义结构而非外在于它的事物构成了诗歌.以此观照中国古典诗学,可以发现古典中国诗学立足的是语言工具论,而不是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陈博 《传承》2009,(14):134-135
兰色姆认为诗歌不确定意义是决定诗歌的本体因素。西方诗人通过改变诗歌语言逻辑来创造诗歌的不确定意义。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的不确定意义并非因改变语言逻辑造成的,而是由于修辞使用与阅读环境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5.
兰色姆认为诗歌不确定意义是决定诗歌的本体因素.西方诗人通过改变诗歌语言逻辑来创造诗歌的不确定意义.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出的不确定意义并非因改变语言逻辑造成的,而是由于修辞使用与阅读环境不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6.
周锋 《求索》2008,(4):196-198
诗歌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音乐。诗歌不只是单纯的抒情,更是通过声音发出的寓言和神话,诗歌中存在着天然的语音隐喻模式。本文通过对语音与语言、语音与隐喻的关系进行一番学理化的梳理,探讨古典与现代诗学观念下诗歌语音隐喻的诗性功能,以期为中国现代诗学的构建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各种文学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诗歌是一种与语言的音、韵联系密切的文学形式。音韵学的发展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又使得两种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的音韵和格律各有千秋。根据汉语语音特点,自古以来汉语最小的基本结构单位"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这就决定了汉语诗律得由音律、声律和韵律三大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在英美诗坛上展示了其独特魅力,丰富而饱满的“意象”使庞德等众多诗人为之倾倒,然而“意象”的接受过程中却发生了异化现象。本文主要从“意象”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英美意象主义诗人在接受和借鉴中国古典诗歌时所遇到的多重羁绊,这正是意象派借鉴中国古诗意象形似而神不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和散文是最古老也最主要的两种文学体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不断地互相吸收艺术营养,从而产生各式各样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作品。我国古典散文诗,就是诗歌和和散文联姻而产生的宁馨儿。它有散文不拘格律自由舒展之“形”,更有诗歌精炼含蓄情深意远之“神”。它是文的诗化,诗之变体,在本质上属于抒情诗。  相似文献   

10.
陶然 《人民论坛》2020,(10):135-137
在当代语境中的"诗教",既不只是汉儒所云"温柔敦厚",也不只是文艺思想领域的范畴,它以古典诗歌为载体,却以"经世致用"为旨归;它深植于中华传统思维,却能接轨于现代文化需求.因此,从多个层面认识诗教的当代文化建构功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本源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意境是鉴赏诗歌艺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意境的内涵不能简单归结为情景交融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诗人的内在情思和外在景象相互交融所形成的一种意蕴含蓄、景象明晰、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但是对于意境的内涵至今仍然缺乏清晰透彻、令人信服的阐释。本文在吸收前人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追求与实践,对古典诗歌的意境内涵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张思京 《湖湘论坛》2012,(2):95-100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国文学之源和民族文化瑰宝,走过了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辉煌到衰落的痛苦演变。其历史地位早有定论,其前途命运值得关注与期待。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必要重新认识古典诗歌的现实意义,重新审视古典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孙书平 《青年论坛》2008,(6):125-129
徐志摩的诗歌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抒情传统,将浪漫主义的理想追求纳入古典主义的艺术形式之中,实现了“浪漫”与“古典”的完美统一。本文从意象与意境的生成,音韵、节奏与复沓手法所造成的音乐美以及诗歌体式的创新上阐述徐志摩诗歌对于古典浪漫主义的传承,探讨其诗作获得永恒艺术魅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吕艳 《青年论坛》2002,(2):106-107
诗歌是每一时代社会生活、人文精神的记录 ,总览中国古典诗歌思虑深重、忧患哀怨的特征 ,发掘其深层的文化历史根源、崇古的价值取向、祖先崇拜意识、崇尚进取的文化精神、入世与遁隐的尴尬、传统的婚姻道德观念都是古典诗歌忧患的背景 ,形成了中国诗歌特有的典雅敦厚。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古典诗歌借助网络这个交流平台迅速发展并日臻成熟 ,它的发展经历了聊天室、论坛、正式出版物三个阶段。当前互联网古典诗歌作者众多 ,风格各异 ,出现了不少佳作 ,但也存在水平差异较大 ,理论研究不够的现象。互联网古典诗歌的现代语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内容上 ,反映时事 ,批判现实 ;二是在表现形式上 ,用新韵、现代语 (包括语汇、语法等 )入诗。现代语境下的古典诗歌创作要防止太溺于传统和太时事化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16,(8)
正诗人,首先是人,而后是诗人;人的品格参差不齐,诗的境界高低悬殊。评论一位诗人的文学成就是否高贵、是否值得尊敬?首先审视其作品情思的高低境界,其次研究其语言形式的艺术造诣。情思是诗歌内在的精神,是第一义的品格素质;语言是诗歌外在的形式,是第二义的技艺表现;技  相似文献   

18.
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深厚的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和人格教育的有利资源。本文旨在从人伦情怀体验、人性生命意识、人格精神魅力及人生价值追求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 ,是人文精神的理性张扬 ,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效果、教育功能等方面有着极强的涵盖与熏陶作用。学习古典诗歌 ,汲取其精华 ,对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陶冶高尚情操、砥砺坚强意志、提高文化品位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宁明 《求索》2013,(6):169-171
莫言作品的语言风格在三十余年创作期间发生了阶段性的变化。上世纪80、90年代,感觉化的语言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意识活动.体现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传统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影响.一些粗鄙和杂糅组合的语言也出现在作品之中,莫言以“先锋”的姿态屹立于中国文坛。到了新世纪,莫言小说语言趋于平实、凝练,并受到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的影响。当然,莫言小说语言绝不是对某个文学范式的简单模仿,而是受到古今中外文学传统影响并打上个人烙印的语言。莫言文学语言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当代小说的文学流变.增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