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商周土地所有制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商周时期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为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有人则主张商周时期为土地国有制;也有人认为,商代为奴隶制社会,而西周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因此西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我个人同意商周土地国有制的意见。不过我认为,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是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土地国有制。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不同于西方希腊罗马古典奴隶制,它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  相似文献   

2.
一八五七至一八五八年,马克思在其所著巨大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写下了《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所有制形态》,分析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几种所有制。针对古代东方某些地区奴隶制度下土地国有村社农民普遍被奴役的情况,作出了这样的论述:“在这种形态下,个人从来不曾成为财产所有主,而只是占有者,他事实上是体现了社会统一的那个人底财产和奴隶。”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普遍奴隶。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以公元前二十二至十六世纪埃及中王国时期而论,体现了公社统一的那个人就是法老(国王)。村社农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古代东方社会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的理论●傅兆君古代东方社会的商品经济与城市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体系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仅详细地分析了古代东方的农村公社所有制的特点,而且还对...  相似文献   

4.
(一) 二十年前,我曾经在一篇讨论商周土地所有制的文章中提出,我国商周时期有过家庭公社的存在。这个观点,我至今未变。但是当时我把甲骨文的“土”(社)字认为就是家庭公社,这却是舍近求远了。其实商周时期的宗族就是父家长家庭,也就是父家长家庭公社。我国商周时期虽然已经进入奴隶社会,但是它们还保存着许多氏族公社的遗制,父家长家庭或父家长家庭公社就是其遗制之一。这是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就明确地指出过,在许多国家中家庭公社或农村公社的遗  相似文献   

5.
社会形态的研究,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是奴隶制社会。早在30年代,学术界就围绕着“中国社会史”,展开了一场中国是否经历过奴隶制阶段的大论战。解放以后,虽然不再讨论中国有无奴隶制的问题,但由于对“古典奴隶制”和“东方奴隶制”的理解不同,又在“中国古代史分期”上争论不休。近年来,有人对“五种生产方式” 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一种“未经证实的假说”,特别强调“奴隶与农奴之间往往划不清界线”,主张不必“勉强”区分,  相似文献   

6.
一、马恩论农村公社农村公社是马克思所提出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亚细亚生产方式包括土地国有,君主专制,农村公社及租税合一等。本文仅拟讨论农村公社。什么叫农村公社?它究竟是什么样一种社会?对这个问题,马恩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四十多年间,在各种著作中都有所论述。恩格斯还专门写了《玛尔克》。俄国社会学家科瓦列夫斯基出版了《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马克思对这本书十分重视,作了详细摘要及  相似文献   

7.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学术界长期争论而未果的重要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认清马克思使用这一概念的来龙去脉。马克思是在为欧洲无产阶级探寻解放的道路,把希望的目光转向东方时,发现了在欧亚大陆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形态在亚细亚依然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其特点就是半野蛮半文明,是野蛮时代的农村公社与文明时代的专制统治的结合。自然而然,半野蛮半文明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放在了文明的古代生产方式之前,并成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中的第一个时代。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古史纲》编写组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即原始社会,“这是不成问题的问题”(见于《历史研究》80年第二期)。但事实并不如此。历史上对这一问题曾有过两次大争论,至今尚未解决,现提出以下看法,以就教于编写组的同志们。一、公社所有制不等于原始社会  相似文献   

9.
贺先生是研究苗族史的老前辈,是我十分尊敬的一位苗族学者。贺先生在《贵州民族研究》1984年第1期发表了“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文(以下简称贺文),拜读后,也受益匪浅。贺文虽然是解放以来唯一专论苗族奴隶社会的一篇文章,但不等于苗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就没有争论了。据我所知,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对此问题都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意见。本人拜读贺文之后,除了学习到一些有益的东西以外,而对于苗族经过奴隶制的几点依据,经过反复推敲之后,总觉得有些问题,现特提出来向贺先生及有关专家学者请教! 贺文共分四个部份:即前言,上古奴隶制王朝的苗族奴隶,封建制下的苗族奴婢,边疆割据政权的苗族奴隶。贺文的结论说:“苗族历史上虽然没有出现本族的奴隶主,但他们长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法律的一部分,但是具有国家根本法意义的宪法,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是不可能产生的。因为在奴隶制社会,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不享有任何民主权利。生杀予夺之权完全掌握在奴隶主手中,奴隶制国家是公开的赤裸裸的奴隶主暴力专政。在封建制社会,虽然农民表面上不再象奴隶那样完全依附于封建主,但他们依然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受着超经济剥削,在政治上谈不到什么人身自由。国王、皇帝的话就是“法律”。在这样的制度下,何以谈“民主”?没有民主,就谈不上有什  相似文献   

11.
吴兴南 《思想战线》2004,30(2):139-140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是我国史学界长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 ,已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回顾 2 0世纪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研究所走过的学术历程 ,无疑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憾。其中之一 ,就是对五代十国的土地所有制问题缺乏研究和探讨。五六十年代 ,虽然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的研究盛极一时 ,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 ,但绝大多数成果均是以汉唐、宋元和明清为研究对象 ,关于五代十国土地所有制研究的成果 ,几乎难以找到。八九十年代以来 ,学术界出版了多部通贯性的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方面的专…  相似文献   

12.
“曲诺”阶级属性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的社会性质,目前虽然还不能取得一致的认识,但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是奴隶社会。争论得十分激烈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占人口比例最大的曲诺等级的阶级属性问题,就我从书刊上看到的不同提法便有“奴隶”、“平民”、“劳动者”、“自由民”、“隶属民”、“被保护民”、“普遍奴隶”、“种族奴隶” (或希洛特型奴隶)、“奴隶制隶属农民”、“过渡性的中间阶级”(或特有的中间等级)、“农  相似文献   

13.
1954年,近故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刊布了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这篇论文,对于我国土地制度史的研究,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并启动了一个新阶段的展开.在这以前,这项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一些断代史专家研究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时,对那时的土地制度(如均田制)加以考述.至于通贯的、系统的研究是缺如的.作为社会经济史的基本问题,从所有制形式方面加以系统考察,则更是未之前闻.在这以后,史家们群起探索,竞相讨论商榷.几乎各个朝代和各种所有制形式都有人研究,特别是土地国有制最受注意,争论最多.我于1956年在《历史研究》第一期发表了《论我国的“封建的土地国有制”》一文,后于1987年在《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论文集中(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又发表了《再论我国的封建的土地国有制》一文.现在再提几点看法,名之日三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创造了前提 1. 东方落后国家是否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即已遇到的问题。 1881年2月,俄国“劳动解放社”的成员查苏利奇致信马克思,请求马克思对俄国的社会发展前途问题给予理论的解答。她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如下两点:(1)俄国农村公社是否必然灭亡?(2)资本主义是否为“世界上所有国家”所必经的阶段?简言之,就是俄国是否必须先经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后才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注释164,该书第637…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一种生产关系,首先要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封建社会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土地便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土地所有权,也就占有了基本的生产资料,无地少地的广大农民不得不向地主缴纳地租,租种土地。所以考察封建制生产关系,主要应当考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通常有封建国家直接占有的形式和地主私人占有的形式。我国古书上所谓“公田”就是国有土地;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他自己就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宋朝皇帝占有土地600万亩,而明武宗时仅北京附近的皇庄就占地20余万顷(每顷100亩)。明朝皇帝占有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积极地引进了以律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先进文化,推进了日本古代社会的近代化发展。为了建构“古代的古代”这一表现模型及日本古代国家成立以前的日本文化的整体形象,就有必要参考现在尚处于与绳文时代和弥生时代相差不远的生产阶段,以及没有固有文字的社会的现实生活形态  相似文献   

17.
《安徽统一战线》2001,(3):25-25
在古代“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我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土地和庄稼是人们赖以世代生存的根本,所以古人说:“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没有土地和粮食,人们便不能生存,也就没有国家了,所以社稷就成为国家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国古代农村公社的延续和解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曾否经过农村公社?西周还有没有农村公社?这是历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十多年前我国史学界曾有所讨论,但多局限于诠释文献纪载以论证其有无。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公社的理论,依据中国古代的经济条件,说明它的延续和解体,则似未曾见。恩格斯教导说:“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日益增进  相似文献   

19.
有固可喜无亦坦然──关于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的争论白马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已经争论了近一个世纪。对许多人来说,否定的答案总是使他们心里很不舒服。而得出肯定的答案,往往就理直气壮,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心平气和地看待这一问题,就会发现一些常见的论证是...  相似文献   

20.
曾在中国大地上红火的“公社”一词,在沉寂了十几年后,近日被武汉和平科技集团捧了出来——“和平农业公社”日前在江夏区大桥村宣告成立。 和平集团通过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结合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改变现有农业经营结构和模式,提出了“中国农业要走产业道路,组建农业公社”的思路。“公社”一词在这里被赋予全新含义。 该农业公社是以企业为主、农民以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