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陈宇海 《青年研究》2005,(10):26-33
街头务工的进城农民是进城农民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通过以福州市为例的实证调查,对这一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描述,进而对进城农民选择街头务工这种谋生方式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对转型过程中中国城市里农民的生存和就业问题做些许探讨.  相似文献   

2.
钟民育 《民主》2006,(1):15-16
目前,我国有1.4亿进城务工农民,还有 1.5亿农民需要转移,但是,近期城市却频频出现“民工荒”。原因之一是因为企业最紧缺的人才是技术工人,而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不超过 8%。这将影响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决定加快中等职业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2)
农民工身兼工人和农民双重身份,因此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社会群体。长期以来,农民工们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可是他们的很多权益并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治理对策如下:强化农民工的婚姻观念和家庭责任意识;加强法律宣传和惩戒的力度;为夫妻双方同时进城务工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农民进城务工所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现代化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本文将以"消费方式"为研究焦点就农民进城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的不同经历对农村家庭消费方式转变的影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5.
李义波 《学理论》2010,(27):75-76
因户籍制度、劳动力供求市场的宏观约束,自身社会资本欠缺的微观作用,和街头非正规就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城市街头务工农民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提高街头务工农民生存能力,消除不利于农民进城务工的各类因素,必然是一段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地要清理、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提供方便,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引导。”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新一年工作要点,提出“要继续关注城市贫困人群和社会弱势群体”。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就是城市的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制度、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观念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尊重和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转型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已成为现阶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30多年来,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总数已经超过2.4亿。减少农村人口,让更多人融入城市,符合我国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客观需要;希望融入城市,也是打工者、特别是新生代打工者的主观愿望。  相似文献   

8.
在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背景下,随着农民流动性的增强,农民的社交关系网络、信任关系和行为规范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国农民的社会资本正由内生型社会资本逐步嬗变为建构型社会资本。这一嬗变过程,培养和激发了农民的自主性、权利意识和公共利益关怀,有助于农民公民身份的塑构。  相似文献   

9.
朱波 《瞭望》2004,(37)
据专家测算,按照我国农业目前的发展水平,农村有50%的劳动力和人口需要转移。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长期过程,政府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最主要的是减少进入其他行业的障碍,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成本,放弃歧视性的做法,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方便。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0.
农民政治心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治心理的透视,明确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有效构建农民政治心理现代化的长效机制,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民现代化与发展本体的时代性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本体论出发,探讨了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变迁,分析了农民现代化对中国农村现代化和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作用。在社会转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农民作为发展本体的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民今后的发展前途,同时也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笔者认为农民作为“自然——人——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本体的其中之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是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从而实现农民全面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对政党转型的要求 1.社会现代化转型对政党基层组织造成了外部压力.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为农耕社会,作为-个后发的现代化国家,其外在压力要求快速实现转型和发展,而其社会成长尚无力量支撑转型,政党必然成为其转型推动的主导力量,并为适应这种现代化的转型,自身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动员方式亟需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万鄂湘 《团结》2004,(2):37-38
对于有着9 亿农民的我国来说农民问 赖于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农民想要通 , ,题的重要性从来都是不言而喻的中国共产 过行政诉讼维护自身权益则十分艰难有的 。 ;党的奋斗史就是为工农民众争民主求解放 地方由于严重的干预农民提起行政诉讼时 、 ,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历来都非 连立案的机会都难得到。 , 。常重视三农问题农民的物资生活和政 2. 在农民进城务工经常遇到的劳务纠纷 “”,治地…  相似文献   

14.
我们正处在一个由现代 化进程而导引的重要 的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开放,根本的目标就是,通过我国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这是一次范围广泛、影响久远的社会变革。现代化进程推动着社会转型,而社会转型的状况又制约着现代化进程。社区是现代社会、特别是都市社会的基石。社会现代化转型,必然在社区有充分的反映。本文旨在从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的角度,探讨社区文化建设应当具备的现代理念和相应的工作对策,以期对社区建设有所裨益。一、社区承载着社会转型的巨大压力社区建设在我国是伴随着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安徽陈庄80后个案为例,探讨了社会资本对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的影响和作用.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不仅影响着农村青年社会资本的芡育和积累,构成该群体的显著特征,而且也决定了农民"离土又离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经济危机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掀起一波又一波"民工潮".这种劳动力流动的态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流.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使得这种"进城又离乡"的流动路径发生梗阻,大量原本外出务工的农民由于城市企业的破产、倒闭,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家乡.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到经济发达城市就业和生活,并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城市外来务工群体在城市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相对贫困性,在城市生活中具有生活质量的相对低层次性.导致其心理承受力相对脆弱,成为社会风险多发群体,潜在危及城市社会稳定和影响社会发展.因此,开展外来务工群体道德生态研究,拓展道德研究面向城市新群体的新领域,并在实际应用中促进外来务工群体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社会准则、行为规范等的接受和认同,成为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践行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工权益保障的视野要更宽广,力度更大我国现有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约有2亿人。农民工进城与国家城市化、工业化同步发生,总体上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近2亿农民工的各项权益,既是维护群众利益的根本需求,也是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村夫 《瞭望》1984,(21)
农民务工经商和农民进城评店办厂,在有些地方发展很快,本期刊登的河北省蠡县和任  相似文献   

20.
民工潮托起民工经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瞭望》2003,(4)
换个角度看农民工 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积极意义正日益清晰地显现出来: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这是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这是形成我国经济低成本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