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往行政分权化改革都是基于府际(政府间)关系视角谈中央与地方分权化情况,本文从地级市(市、区、镇、街)的视角来谈行政分权,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F市行政审批分权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刀切”的改革方式,据此提出分权化改革要“分类进行”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行政改革思想内容丰富,论述深刻,对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概括与分析1999—2011年国内关于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模式超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解释范围。中国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把西方经济学在研究过程中作为常量舍去的历史、政治与文化等因素一一进行还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嫁接式改革模式。立足于中国已有社会环境与制度、物质等资源变量,在不断寻找与此相匹配的动态化改革模式中,求得制度成长与经济增长的最优解,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所在。超出西方纯经济学研究视角,从还原、复合经济学的视角对中国特色嫁接式改革模式给与新的解释,是本文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希腊国家行政改革沿着两种不同路径展开,即制度建构的改革和经济—管理改革。制度建构的改革包括分权化改革、设立独立性机构、改善公民与行政关系、改革公务员制度等;经济—管理改革包括公共部门改革、引进新管理技术等方面。希腊行政改革不仅有来自国际社会的外部压力,也有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内部动力。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和广阔的国家政治社会背景来分析,这些行政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阻碍改革的因素,如政治过程与体系的障碍、行政能力不足、社会支持力不够,这也是今后需要克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行政改革:历程、战略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中国过去行政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探讨了中国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未来中国行政改革的战略与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怎样面对新公共管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应于小农经济、工业经济和新经济,政府行政大致表现为统治行政、官僚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三种行政形态.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行政实践表现出转型社会所特有的典型特征他拖着统治行政的尾巴,发育着官僚行政的躯干,谋求着新公共管理的丽裳.这个现实就是我国行政改革的依据.面对这样一个世界性行政改革浪潮,中国公共行政改革的定位应当是摆脱统治行政的影响,批判性地补足相对于现代官僚行政欠缺的成分,有针对性地参照新公共管理完善我们的改革思路,确立中国的行政改革哲学.  相似文献   

7.
从政府规模的视角,采取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广东行政管理现代化进程加以剖析。分析数据表明:广东行政管理费与行政管理职工的绝对数量、行政管理费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行政管理职工占社会职工的比重,都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逐步下降,这并非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而是政府改革滞后的结果。因此,必须在广东现代化进程中进行相应的改革,不断压缩政府规模,以使行政管理现代化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是西方国家行政学中一个有经久影响力和讨论价值的理论,被专家们认为是行政管理实践的核心要点。本文运用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来考察中国的国家管理实践,揭示其分析价值,沟通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对话。笔者提出,如果理解正确、运用恰当,西方政治与行政两分的讨论可以为中国进一步的行政和公共政策改革提供十分有益的视角和思路,即:注重政治与行政的专业化分工、加强独立问责、以民主政治和精细化管理的精神改革中国的政治决策程序和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能力,综合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行政改革是在邓小平行政改革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必要性、价值取向、内容、过程和策略的深刻认识 ,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提供了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 ,推动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8 0年代以来 ,各国兴起了行政改革运动 ,这一时期我国也进行了五次行政改革。将中国行政改革与外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中外行政改革的共同点是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下放权力 ,涉及内容广泛 ,采取渐进方式。不同点是 :改革起点的不同 ,改革基础的不同 ,改革阶段的不同。中外行政改革的异同点比较分析 ,可以对我国行政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既要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又要关注信息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