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大路 《台声》2024,(1):40-41
<正>台湾2023年度代表字1月7日公布结果,“缺”字以第一高票获选。连日来,该话题在台湾社会引发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岛内舆论指出,“缺”字当选凸显了民进党执政不力的结果,完整反映出台湾民众的无奈心声。还有观点说,与台湾民众各种“缺”形成对比的是民进党当局的“什么都不缺”,他们唯一缺的就是“德”。  相似文献   

2.
历史开了一个辛辣的玩笑:一年多前抱着“把台湾向上提升”的愿望而投票支持陈水扁的选民,在陈上台一年后却非但没有找着“向上提升”的感觉,反而痛苦地发现台湾在越来越快地“向下沉沦”。这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两岸关系非但没有走出紧张格局,反而有对抗不断升级的趋势;第二是陈水扁非但未能兑现其上台时许诺的“为台湾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兰文 《两岸关系》2007,(7):28-28
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最受关注的学历互相认可问题,大陆于去年解冻了,宣布承认台湾教育机构学历,可是台湾方面至今未松绑。就如何让台湾方面认可大陆高校文凭话题,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两岸教育”专题讨论中,与会代表提出了教育“小三通”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台湾问题起源于国共两党的斗争 ,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这构成“一个中国”原则的历史来源 ;台湾问题在本质上属于中国的内部事务 ,这构成“一个中国”原则的逻辑来源。因此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两岸之间无论存在多大的分歧都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协商解决 ;从促成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 ,“一个中国”原则的真正内涵是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能分割。只有坚持真正的“一个中国”原则 ,才能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5.
职业观念的骚动,震撼着城市的社会经济结构。职业的话题,不止一次地成为全社会热门的话题。 中国有句俗话:“这山望着那山高”,意喻人总是不知满足。见异思迁。如今,在择业问题上,确有越来越多的人应验着这句话。他们不满足已踞的“山峦”的高度,“跳槽”劲头十足,不断追寻人生新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6.
星闻人物     
<正>璩美凤:重返新闻界41岁的台湾话题人物璩美凤6年前因性爱光盘案令人生陷入低潮。但近日她却剪了个利落的学生头,风光重回她最爱的新闻界,并在澳门澳亚卫视担任主播,年薪高达500万港币。据悉,璩美凤已于3月21日晚开始在澳亚卫视播报新闻,不过可能太紧张,她误把“熊猫“讲成“熊喵”。身为话题人物的她,“重生”之际免不了被牵扯过去。台  相似文献   

7.
阎崑 《台声》2003,(7):4-10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公投”这个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它的严重性到底是什么?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有多大?最后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引起两岸、国际社会那么大的关注?6月25日下午,《台声》杂志邀请原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台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许世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嘉树,北京联合大学台研所所长、教授徐博东,全国台联研究室副主任杨毅周等五位台湾问题专家举行座谈,台声杂志社社长陈杰主持了座谈会。“公投”问题为什么如此严重陈杰:非常荣幸请到各位研究两岸关…  相似文献   

8.
台湾原住民过去被称作“番”,“番”字带着强烈的中原汉人的沙文意识。原住民生生世世在台湾的延续和传承,成就了台湾文化的多元。前不久,就台湾少数民族的保护和发展等话题,台湾原住民发展协会理事长华加志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相似文献   

9.
宝岛民生     
《台声》2005,(6)
台湾万人签名支持养熊猫反对当局泛政治化台声讯台湾近期最热门的话题,可能是“应否接受大陆的熊猫大礼?”一向力挺泛蓝的前竹联帮虎凤队长王兰,5月7日现身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到场为“熊猫来台──万人签名活动”打气。王兰于公园即席高歌。她表示,这首歌除了送给全天下的母亲,还为熊猫请命。王兰强调:“熊猫没有政治,没有是非,只有黑白。”有民众大力支持说:“因为台湾没有喔!很珍贵!”“不应该泛政治化!”据《TVBS》最新民调显示,多达七成台湾民众赞成养熊猫。亚洲物理奥林匹克台湾学生夺三金二银二铜台声讯“2005年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收回香港、澳门主权,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中,发挥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并将继续指导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当前,重温这一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哲学光彩的思想,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一国两制”的辩证构想“一国两制”的产生,有一个长期酝酿、不断明晰的过程,起源于解决台湾问题,形成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香港问题的临近,便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加以尝试。其主要内容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台湾、澳门实行资本…  相似文献   

11.
欧阳五 《台声》2004,(6):12-12
眼下,中国大陆制订《国家统一法》成为超级话题。中共开始启用多种应对手段,以法律对撞台独,表明两岸关系己然进入“硬”时代。然则《统一法》不单为各国立法所未最高也示范性最强的难题,诚所谓“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台问题“告破”,余则迎刃而解。要点五——柔与刚 统一涉四类对手:台湾问题中的死硬派(如陈水扁);钓鱼岛  相似文献   

12.
汪毅夫 《台声》2013,(9):82-83
2013年元月11日,我偕全国台联陈杰副会长等同事会见台湾少数民族赛复头目根忠优先生等友人。席间,我向根志优先生请教“吴凤传说”问题,获益良多,也同根志优先生提起有关“国语”和“普通话”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两岸要闻     
大陆发表国防白皮书重申有关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27日发布《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其中一段涉及台湾问题,重申有关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国防白皮书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束海峡两岸分裂局面,实现祖路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和共同愿望。中国政府坚持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解决台湾问题,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家的图谋和言行。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就台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月14日,在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以立法的方式,表达了全国人民坚定反对“台独”的意志和决心,以遏制“台独”分裂势力企图搞“台独”或“一中一台”及推行“去中国化”的分裂活动。同时规定,除非“台湾独立”,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否则不会采取“非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胡总书记的讲话和《反分裂…  相似文献   

15.
陈水扁2月27日召开台湾“国安会”,正式宣告终止“国统会”运作和“国统纲领”适用。什么是“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陈水扁为什么在此时“终统”,以及如何应对?笔者想围绕上述问题谈谈个人浅见。何谓“国统纲领”?“国统纲领”就是“国家统一纲领”的简称,它是1991年2月,由台湾当时的执政党—中国国民党汇集朝野的智慧制定的,其目的是“用以凝聚全民的共识,迈开统一的步伐”。“国统纲领”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愿望:中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共同的愿望;2.目标: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中国;3.原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  相似文献   

16.
今年5月以来,有关“公投”的话题在台湾政坛喧闹一时。陈水扁宣布,将在明年“大选”日或之前对“核四”等重大议题举行“公投”,企图以所谓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及“核四建设”等“公共性”议题为突破口,实现“公投”的合法化。对此美国频频通过有关渠道向台湾当局发出警告。“公投”事件引发了美台之间的新一轮互动,使得美国、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的政治角逐极具张力,明年“大选”台湾政坛蓝绿两大阵营的对决厮杀也随之提前引爆。  相似文献   

17.
“公投台湾前途”一直是台湾岛内“台神”势力叫嚷不休的主要话题。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时期,国发党一些主要政要也纷纷就此发表谈话,暗送秋波。“公投台湾前途”活动在台湾岛内甚器尘上,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不得不引超人们的关注。“公投台湾前途”的提出与演变台湾民进党是岛内主张“台独”的主要政治团体,也是“公投台湾前途”的提出者和积极推动者。早在1986年11月,民进党召开第一届代表大会之时,在其通过的党纲中,就主张“台湾的前途,应由台湾全体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决定”,“任何政府或政府的…  相似文献   

18.
修菁 《台声》2024,(2):34-35
<正>鲜滑爽口的螺蛳粉、软糯香甜的梅花糕、口感不输冰淇淋的热奶宝、酸辣开胃的酸菜鱼……近日,台湾士林夜市摊贩开卖的一众大陆传统小吃征服了台湾民众的胃,据台湾媒体报道,大批民众尤其是年轻人前去大排长龙,“抢购梅花糕”一度也成了岛内网上网友热门讨论的话题。台湾《旺报》社评分析认为,大陆美食在台湾街头火爆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9.
全台研 《台声》2006,(1):19-19
1.2005年2月24日,陈水扁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会面,达成“十点共识”,包括:“两岸关系原则遵守宪法”,扁承诺任内不会宣布“独立”、不改“国号”、不推动“统独公投”、不提“两国论”;宪政改革不涉“国家主权、领土、台海现状的改变”;“两岸问题解决以台湾优先”,共同推动所谓“两岸和平发展机制”;推动货运便捷化乃至“三通”;“台海现状改变须获台湾人民同意”;充实“国防武器装备”;积极建立“两岸军事缓冲区”;推动“保障族群权益和谐法制”;消弭族群对立。2.2005年3月25日,与“独派”关系深厚的台湾奇美集团创办人许文龙发表公开信,称…  相似文献   

20.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09,(10):37-38
辽宁台湾周活动已经成为辽台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向台湾各界宣传展示辽宁的重要窗口。第八届“辽宁台湾周”期问,本刊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辽宁省台办主任李小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