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台声》2019,(22)
<正>1月3日13时32分,"头条寻人"发布的一则寻亲消息《台湾九旬老兵上海、江苏寻亲:亲爱的弟妹们,你们在哪里?》引发关注。短短一天之内,台湾老兵赵东发老人就找到了在大陆的两位妹妹。就在兄妹团聚前,老人一位86岁的妹妹于上个月离世。离乡70年,2月28日,赵东发老人终于盼到了期待已久的团聚,在苏州见到了70岁的小妹。那几天,老人还到父母的坟前祭拜,到自己曾工作过的纺织厂旧址探访,并在3月4日返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2014,(10):56-56
今年6月下旬,社区84岁的二级残疾人董秀兰的女儿找到我,对我说,残联前年捐赠给她母亲的轮椅车坏了。老人想出屋到外面晒晒太阳散散心也出不去了;而董秀兰今年81岁的老伴现在也瘫在床上,两位老人急需一辆轮椅。  相似文献   

3.
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这个温馨、愉悦的大家庭里,省人大代表、中心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翁歆,是生活在这里的近500位老人的孝顺女儿。有事找翁书记,是中心老人的共识。只要老人找到她,她就坚持亲历亲为,把问题解决。在她看来,福利中心虽然是个养老机构,但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如果长辈们偶尔找小辈办点事,马上推给下面,就会削弱中心与老人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但老人们的偶尔,就成了翁歆的经常了。一次,一位老人为挂蚊帐找到翁歆,问题马上解决。老人为此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说一件小事能看出翁歆的一种服务精神,他感到住在中心非常舒心。汤之硕老人…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4,(3)
很早就听说夏新明副司令员是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我慕名来到他家造访。当时,我心里有些不安,因为事先未约定时间即叩他的家门,这本身就缺乏礼貌;另外他究竟是位接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轻易打乱他的生活规律,是否会令他不高兴,甚至像战争年代那样被他“训”一顿,扫兴而归呢?但是,当我们见面之后,这一切顾虑就像雨后天空似  相似文献   

5.
会心茶座     
□尹玉生爱在心间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医院来了一位老人,看上去80多岁,是来给拇指拆线的。他急切地对我说,他原本应在一个小时后去找另外一位大夫拆线,但因9点钟他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照顾一下。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正好我当时又有一点空闲时间,我就为老人拆起线来。在治疗过程中,我和老人攀谈了几句。我好奇地问:“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要在9点钟到康复室和我的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妻子已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问道:“如果你去迟…  相似文献   

6.
多看了一眼     
有一回,一位老人对我讲: “我年轻时自以为了不起。那时我打算写本书,为了在书中加进点‘地方色彩’,就利用假期出去寻找。我要去那些穷困潦倒、懒懒散散混日子的人们当中找一个主人公,我相信在那儿可以找到这种人。 “一点不差,有一天我找到了这么个地方,那儿到处都是荒凉破落的庄园,衣衫褴褛的男人和面色憔悴的女人。最令人激动的是,我想象中那种懒惰混日子的味也  相似文献   

7.
寻根小记     
聂先道  郭玉景 《台声》2001,(1):43-43
2000年10月,4位陌生人来到湖南省津市市委台办,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后面跟着一位70多岁的老妪,由一男一女两位中年人搀扶着。“我是津澧人”,老者前脚刚一进门便迫不及待地说。老人非常激动,颤抖着拉住台办工作人员的手,“我到家了!”  原来老人名叫邹高协,已经85岁了,出生在这里,但是由于离乡多年,老家在什么乡什么保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个地方叫“百步磴”。邹高协老人14岁随父经商,后弃商从军参加抗日,1949年与太太陈玉华一道去了台湾。老人指着后面的一对中年男女说:“这是我的儿子邹冠军和儿媳妇陈贵…  相似文献   

8.
毛病     
一位电机修理工生气地对同事说:“昨天晚上一对老夫妇用电话把我紧急喊去,我在他家里花了3个小时……,,“毛病杜到了吗?”“找到了L”“是什么毛病?”“两个老人互相戴错了眼镜。”毛病  相似文献   

9.
潘炫 《传承》2004,(5):41
多年前,美国《幸福》杂志曾做过一个调查:在你和对手之间,你最希望得到什么?100份问卷在一个月后返回了99份。结果,希望得到金钱、智慧和机遇三者的答卷竟各占三分之一。究竟哪一个才是一个人与对手之间最希望得到的呢?有人提议去找最后一份问卷。按照发送问卷时的地址记录,最后一份问卷很快就水落石出了。答卷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当工作人员找到他并说明来意后,他却说:“我真不知怎么回答。我刚开始创业时,仗着父亲的财力支持开了一家顾问公司,当时竞争激烈,我最强劲的对手又是久经沙场聪慧过人的老将,他们用钱贿赂了我的一名职员,我因…  相似文献   

10.
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愤怒地指控一名男子:“他是强奸犯!”这位男子极力否认“我没有强奸”他究竟有没有强奸?妇女将怀中的婴儿交给公安机关要求作亲子鉴定,终于找到了兽性的克星。  相似文献   

11.
生命的韧性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我邻居的一个亲戚。他常常搭汽车从老远的地方来看望我的邻居,来后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用他一口地道的汉口话同邻居娓娓交谈。有时我也上前插上两句嘴,他从来没有因为我是个小孩子而冷淡我。他的语气总是很平静,表情总是很和蔼,你从他的脸上很难看出他有过怎样的经历。后来,当我的邻居对我讲他家发生的事时,我简直是大大地吃了一惊。这位老人年少时父母便双双去世了,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后来他长大成人,娶妻生子,有了一个安定的家。不料不到中年,妻子在给他留下两儿两女之后病逝,从那时起,他便既当爹…  相似文献   

12.
故事发生在1993年,那天从香港海关到大陆来的人很多,而一位衣着朴素、手提一个瓶子的老人却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一位女士问到:“先生,您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呀?”“半斤香油。”老人淡淡地说。千里迢迢来到大陆,竟带着半斤香油。另一位女士忍不住问道:“您这是为什么呢?”老人脸上浮出凄楚的神色,缓缓地说:“这是我母亲要我买的。44年前的一个中午,母亲正在做饭,却发现家中没有了香油。母亲拿出一些零钱,让我到不远处的一家卖油铺去打半斤香油。临走时,她还说:‘孩子,你跑快一点,娘马上就把饭做好了,别耽误吃饭。’”这时,泪从老人的眼角…  相似文献   

13.
廿年前某天,在浙东象山县沿海一家乡镇农具修理厂,来了两位上海客人,找到该厂的厂长张家章。一位是上海江南造船厂的,另一位是上海船舶研究所的。“他们来干什么?”张家章感到奇怪。两位客人从包里拿出一块海绵样的东西,问:“张厂长,你愿不愿意生产这个?”张家章接过手来,捏了捏,问:“这是什么东西?”客人答:“这是耐火材料,用在造船防火、隔热、保温……”。  相似文献   

14.
尹皓坤 《黄埔》2014,(5):33-33
正我心深处,有位世人敬仰的老人。她有着难以数计的儿女分散在世界各地。老人没有任何物质遗留给她的孩子们,而她的晚辈们却异口同声豪迈地说:"老人把她一生培植的崇高精神传给了我们,这是最珍贵的遗产啊!"这位老人在我心中屹立着,她时刻鞭策着我,鼓励着我,也监督着我……我心中的这位老人就是我的母校——黄埔军校。  相似文献   

15.
时下,老年公寓,成为都市的新话题。住进去是个什么滋味,笔者走访了唐山市路南区友谊街道“老年福寿公寓”。这是一座432平方米的二层小楼,1988年Ic月,由社会集资,募捐建成开业的,当年只住进4位老人,后来经过广告宣传才住进ZO位老人.其中三分之二还是公费,随着观念的转变,1991年初一下子拥进SO位老人,公寓满员了。这两年一再加床,如今已挤进74位老人,还有270位老人来寓登记守候在河]外”。公寓为何这样门庭若市?寓长何广明告诉我:“我们让老人住得舒心,吃得顺心.玩得开心。”走进老年公寓,一块精制大匾映入眼帘,上写…  相似文献   

16.
豫新 《人大建设》2002,(9):14-15
2001年4月9日,天气暖烘烘的,轻柔的微风亲吻着人们的笑脸,让人感到无比惬意。上午10点多钟,一位衣衫不整、头发脏乱、看上去有五六十岁的老人踽踽独行,径直来到新郑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室。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老人已双膝跪在办公室中间,涕泪长流,嘴也结巴着说:“我……我可找到人大了,请人大给我作主啊!”法工委主任靳宝才连忙上前将老人搀扶起来,递上毛巾,示意其坐下细说情况。不大一会儿,老人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了下来。随着老人的叙述,也很快拉开了新郑市人大常委会对一起个案监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7.
天下     
《人民公安》2010,(19):6-7
"我妈摔成这个样子,都是因为年轻人不让座。" ——近日,成都一辆公交车与一辆出租车发生碰撞事故,公交车急刹车时,车上站着的乘客都摔倒了,其中有一位67岁的老人被摔进了医院。老人的儿女很气愤,认为这完全是无人给老人让座导致。  相似文献   

18.
今年早春的一天,一位台湾老人突发脑溢血过世。告别仪式上,雅安市雨城区委、区政府、市台办的主要领导来了,老人属下的员工来了,川渝两地商界的朋友来了……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向老人作最后告别。往日空旷的大院挤满了哀痛的人们。究竟是谁牵动了那么多人的心? 这是一位叫王先进的台湾商人,他把余生奉献给了他在雅安的“山阳公司”,与雨城雅安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先生在台湾经商多年。1988年底两岸开放后,他多次到大陆考察经贸,最后,他以非凡的胆略选择了四川西部的雅安。当时的大陆西部开放观念、政策配套和交通、通讯…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缅怀和传承这样一个有伟大精神意义的柏格理先生的事迹。我在想,柏格理当初到石门坎去,究竟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对于今天文化的重建,精神的塑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最近我在做一件事情,我在寻求自己的内心归宿。去年我50岁,前50年我曾经辉煌过,是很多重大事件的历史见证人。但到50岁,我在想我的精神归宿是什么。我看了前面关于柏格理的短片,看到石门坎后援团,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了,这不仅是一个人的命运,这是  相似文献   

20.
周末的晚上,灯下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午夜时分,我揉了揉略感疲倦的眼睛,顺手拉开窗帘朝外张望。这是巴黎近郊一处偏僻的街区,临窗的小街一片寂静,只见一个人影从远处缓缓走来,从我的窗前经过,又缓缓向前走去。这是一位老人,路灯下拖着长长的身影,在他的身前身后,地上的落叶在风中飞动……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了几十年前在故乡常常见到的馄饨担。馄饨担的主人也是一位老人,夜间他挑着担子在大街小巷行走,在他的身后,秋风卷起的落叶在地上滚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